在我艱苦的打工生涯中,第一課是照片中慈愛的母親給上的。
15歲那年,兩個妹妹中最小的還只會玩泥巴,因家貧父親又病重,我告別了鐘愛的學校。我想自己是男子漢,應該為父母做些事,于是央求母親讓我和鄰居大春去廣州打工。雖說建筑隊包吃包住,但一天干十幾個小時,身強力壯的大春都扛不住,何況細皮嫩肉的學生!最后我以絕食抗爭,她才勉強答應了。
同去的幾人本打算步行15公里去縣城車站,因遇到春寒,才決定花兩元錢乘車去,這下可打亂了我的計劃。我的行李卷里除了棉被、幾件換洗衣服,只有從父親的藥錢中擠出來的長途車費,為這父母還吵了一架。我和母親商量后,決定按原計劃進行。
因天冷風大路難走,我必須提前1小時出發。母親打算蒸些白面皮加蔬菜和豬油渣的包子給我做干糧,雖然長年包不了幾次包子,但她動作特熟練,包子褶細密均勻,一個個排列在案板上像工藝品似的。我則蹲在灶下燒水。可是,不管我們如何迅速默契,出發的時間還是臨近了。看著還沒下鍋的包子,母親難過地哭出聲來。我說雜面餅子一樣能充饑,母親不語,仍站在案板前發呆。
當我再次催促母親動身時,她突然行動起來:找來一個舊瓷盆,放入幾塊燃燒的樹樁,坐上鋁鍋,放進裝包子的籠屜。為了防風,盆子外罩上了一圈破鐵皮,包上了幾層濕布,又用鐵絲綁緊加固。我看得目瞪口呆——原來母親想端著蒸包子!
天很黑,空氣很陰冷,狂風打著旋,卷起枯斷的樹枝不停地打在我們的臉上和身上。我背著行李扶著母親小心地走著。沒想到她端著龐然大物,不管路多崎嶇,走得多踉蹌,卻一直保持著上身的平穩。我盡量不和母親說話,讓她保持體力,但她的喘息聲還是越來越重。 “唉喲!”母親一個趔趄向前倒去,我用力拽住她卻無法拉起。眼看著就要連人帶鍋摔倒時,奇跡發生了,她竟以坐的姿勢落地,蒸鍋絲毫沒受影響。我拉起母親,想接過蒸鍋,她不答應,仍然一拐一拐地端著包子向前走。
天漸漸亮了,風也小了,母親頭上的汗水止不住地往脖子里淌,卻騰不出手來擦。我知道她的雙臂已經僵硬、麻木了,但她依然不肯讓我端。快到縣城時,她才放下鍋,解開繩子,揭開鍋蓋:一股熱氣迎面撲來,裹夾著香氣,白白的包子像豐滿的小豬靜臥其中。母親小心翼翼地撿出來,放進白布袋,扎緊袋口,留出兩個讓我趁熱吃。折騰了一早晨,我們早餓了。我讓母親吃一個,她卻舍不得。等把我送到車站,叮囑再三,她才猛然想起父親和小妹,又空著肚子朝家走去,留下我懷揣著熱騰騰的包子靜靜地等候大春……
此后打工中,我從沒偷過懶、叫過苦。因為“行走的包子”告訴我:無論生活多難,都能有辦法走過去,看到希望!我深愛你——母親!
責編/吳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