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是成都外國語學校的高三學生,不滿18歲的他曾多次參加各項英語大賽,并取得驕人成績。今年初,被成都友好城市——加拿大蒙特利爾市的市長稱為“英語奇才”的袁帥,收到了美國耶魯大學、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四所海外高校發出的留學邀請,并最終成為“總統搖籃”耶魯大學的一名獲得全額獎學金的留學生。
在對出色的袁帥交口稱贊的同時,人們也許要問,袁帥的父母究竟是用什么方法把兒子培養成才的?
兒子生性散淡,父親巧施“激將法”
袁光明是成都邛崍市國稅局的一名普通職員。在國稅局工作期間,本是中專學歷的袁光明憑借“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通過自學,一步步獲取了大專、本科和研究生學歷。知識的積累讓袁光明更加堅定了原來的信念。1989年11月,兒子袁帥出生后,袁光明決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兒子培養成才,他跟妻子帥玉星約定,由妻子負責兒子的生活起居,而他則主要負責兒子的思想和學業。
袁帥上幼兒園后,袁光明漸漸發現兒子人雖聰明,但個性散淡,做什么事都有些漫不經心。六一兒童節,幼兒園大班要表演一個節目,小朋友們都爭先恐后地報名,惟獨袁帥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袁光明批評兒子說:“別的小朋友都在賣力表演,就你敷衍了事。”袁帥卻哼了一聲說:“他們是想表現自己,可我不稀罕!”
這句話讓袁光明陷入了沉思。曾從事過師范教育的袁光明分析,兒子的性格偏向于沉靜、軟弱,缺乏向上的心氣。于是,他決定對袁帥進行“激將教育”,激發兒子不甘平庸的性格。
周末,袁光明帶著袁帥上街。臨過馬路時,袁光明問兒子:“你說,是開過去的汽車多,還是開過來的汽車多?”袁帥漫不經心地答道:“當然是開過來的多了。”袁光明見狀,便對兒子激將道:“肯定是開過去的多。不信,我看著手表,你來細數5分鐘內來往汽車的數量。要是你贏了,我給你買小人書。”結果,袁帥細細一數,還真是開過去的汽車多,他不服氣,要求再來一次,袁光明卻搖搖頭:“今天的機會就這一次,怪你自己不珍惜。”雖然小人書沒得到手,但袁帥卻明白了珍惜機會、認真對待問題的道理。
袁帥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袁光明曾帶著兒子去和老同學吃飯。席間,袁光明有心鍛煉兒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對兒子說:“今天爸爸請叔叔們吃飯,叔叔們喜歡喝啤酒,可爸爸把飯錢付完以后,只有10元錢了,啤酒1元錢一瓶,你覺得爸爸可以給叔叔們買幾瓶?”袁帥不假思索地回答道:“10瓶唄!”喝完10瓶啤酒,袁光明裝出為難的樣子:“唉,叔叔們還沒喝夠,還想要2瓶,怎么辦?”袁帥搖搖頭:“沒錢就別喝了唄,沒辦法!”
看到兒子懶于動腦的樣子,袁光明來了個現場激將:“不動腦筋的人永遠都沒有辦法,我就有辦法。你看,柜臺上寫著,回收啤酒瓶,每個2毛。我把這10個酒瓶賣了,不就又可以買2瓶啤酒了。”一起吃飯的叔叔們聽了都笑了起來。
一番話“激”得袁帥直搖頭:“這種算術題,我也會算嘛。”袁光明便趁機教育兒子:“其實比這更難的你都會算,但你沒用心去思考。”
就這樣,在袁光明的“激將教育”下,袁帥漸漸養成了凡事勤于動腦、敢于競爭的習慣。帥玉星表揚丈夫:“你的激將教育做得不錯!”袁光明則感慨道:“其實,每個孩子的性格雖然不一樣,但他們骨子里都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關鍵是家長怎樣把它充分調動起來。另外,我覺得,采用什么樣的激將方式,以及用到什么程度都必須因事因地而異,要照顧孩子的自尊和心理承受能力,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培養多方位才能,一“激”之下萬事敢為
袁帥上小學五年級后,老師把他列為班上有實力進入前三的學生。一次家長會結束,班主任專門請袁光明留下來,神色凝重地對他說:“袁帥這孩子很聰明,有實力進入班上前三,可他現在常常進不了前八。我認為,家長在這方面督促得還不夠。”袁光明笑笑:“老師請放心,我會盡到做父親的責任。”
其實,袁光明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他不想讓兒子成為只知道死讀書、讀死書的書呆子,他更希望兒子能有廣泛的課外愛好,成為一個懂得生活的人。
袁光明是成都市國稅系統籃球隊主力,一到周末,他就帶著兒子進行籃球訓練。天性散淡的袁帥一開始對打球沒興趣,為此,袁光明特地買回了玩具籃框掛在家里的墻上,沒事就和兒子比誰投得準。袁帥若輸了,就得做俯臥撐,而如果贏了,就能得到經濟獎勵。
對此,帥玉星不無擔憂地說:“你這樣做,小心助長兒子的物質欲望!”袁光明則答道:“你別把物質欲望看成洪水猛獸,我還怕兒子沒這份欲望呢。現代人,就是要通過物質激勵調動進取心。對經濟沒有概念,將來怎么適應社會呢?”
父親的激將教育讓袁帥的球技漸漸提高,對籃球也產生了興趣。小學六年級時,袁帥還作為校隊主力參加了籃球聯賽。此外,他還學會了吹長號、薩克斯,是校管樂隊的骨干。
2001年,袁帥考入了成都外國語學校。這是一所以外語教學水平高、高考升學率高而著稱的“雙高”學校,也是成都市的重點中學。袁帥入學后,袁光明又調整了家教“戰略”:更注重對兒子綜合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鼓勵兒子積極參加眾多社會活動。袁光明堅持認為,當今社會,智商固然重要,但情商更重要,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正是提高“情商”的有效路徑。
初二那年,袁帥相繼當選為學校的校電視臺臺長、校刊主編和校學生會主席。那時的袁帥,干勁十足。但有一次,學校小記者采寫的稿件因為他的審稿粗疏出現了一處錯誤。事后,同學們議論紛紛,對他的工作提出了質疑。對此,袁帥非常委屈,回到家就對爸爸說要向老師遞交辭呈,什么主席、臺長、主編,統統不當了,以后一心只撲在學習上。當晚,袁光明和兒子談了很久,他對袁帥說:“你想用心學習,我很贊同。但我覺得擔任社會職務和完成學業并不矛盾,關鍵看你怎么處理。爸爸不是官迷,也不是唯分數論者,但爸爸希望看到一個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的男子漢。繼續干好這些社會工作,你有沒有這份底氣?”面對爸爸信任的目光,袁帥使勁點了點頭。
2005年10月,袁光明的一位同事從新加坡旅游回來,帶回幾份英文版的《聯合早報》,介紹說:“這是在新加坡影響很大的報紙,上面有校園版,還留有電子郵箱。讓你家的英語高手看看。”袁光明拿著這份英文報紙對袁帥說:“你這校報主編經常給國內報紙投稿,我現在推薦一份國外大報,你敢不敢讓稿件走出國門?”
袁帥一看報紙,心里打起退堂鼓:“這可是用英文寫作啊,再說,人家老外未必認我這無名小卒。”袁光明哈哈一笑,開始激將:“我一直以為你這主編很有能耐呢!搞了半天只是窩里橫。”袁帥脫口答道:“你怎么斷定我是窩里橫呢?”袁光明手一揮:“好,如果你能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我贊助你去九寨溝旅游。”
連續投稿的結果是袁帥的文章都成了“泥牛入海”,這讓他十分沮喪。面對兒子的泄氣,袁光明給袁帥講了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在成名前堅持給美國一家最具影響力的大報投稿,最后終于得到賞識的故事。講完后,袁光明對兒子說:“只要你堅持向《聯合早報》投稿三年,刊登與否,我都贊助你去九寨溝旅游一次。”
父親的激勵讓袁帥頗受啟發,他消沉的斗志又被激活了,開始更加勤奮地寫作投稿,并悉心研究報紙風格。半年后,袁帥終于敲開了《聯合早報》的大門——他的文章不僅在《聯合早報》連續刊登,還應報社之邀到該報做客。
參與各項大賽,“激”出來個“獲獎專業戶”
袁帥讀初二時,曾代表學校參加四川省“新華杯”中學生電視英語大賽,并奪得冠軍。賽后,他對父親說:“我原來一直羨慕本校那個英語主持人,常常想這輩子能達到她的水平就夠了,但比賽使我有決心超越她。”兒子的話讓袁光明受到很大觸動,他對兒子說:“人都有獲得成功的欲望,而成功最能刺激人不斷攀升,即使失利,也會有其它方面的收獲。從這個意義上講,我支持你參加各種知識競賽。”
在爸爸的支持下,袁帥開始更積極地參與各種知識競賽。袁帥讀初三下學期時,別的學生都開始準備中考,袁光明卻仍“慫恿”兒子參加央視主辦的“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這項大賽是一項“頂級英語賽事”,但耗時較多,袁帥是在父親的支持下,堅持走到最后的。結果,在初三和高一階段,袁帥兩度以四川賽區冠軍的身份殺進央視總決賽的前六,老師和同學都贊不絕口,可袁光明卻說:“這不是你的真實水平,你完全有問鼎的能力。”
父親的話給了袁帥不小的激勵,他對英語的學習更刻苦了,自我要求更嚴格了,同時,學習方法也更多了。一年后,他就上了新臺階:在央視“三星智力快車”中學生總決賽中獲亞軍。至于省、市一級的英語比賽,更成了袁帥的天下,他因此在學校有了“獲獎專業戶”的雅號。
2006年10月下旬,聯合國計劃開發署主辦2006年北京模擬聯合國大會,這是一項為世界各國大學生組織的檢驗學生智力和綜合能力的活動,由大學生扮演各個國家的外交官,以聯合國大會的形式,用英語進行觀點闡述、政策辯論、施政綱領和決策思路的演講,在聯合國的運作模式下展現全面的才能。
成都外國語學校是全國幾所特邀的參賽中學之一,袁帥是理所當然的代表。這次活動中,17歲的袁帥代表非洲小國津巴布韋。為了準備得更充分,袁帥特地給津巴布韋駐華大使館打了電話,請使館提供津巴布韋的相關材料。
賽事第二天,外交部長李肇星來現場觀看,一些選手看到外交部長出現,難免有些緊張,發揮失常。而袁帥在父親多年的“激將”教育下,養成了挑戰越大越有斗志的性格。最終,袁帥發揮出色的交際能力,以“小小聯手,以小勝大”的外交謀略——即親近、聯合其他小國代表,使他們認同自己的方案,并輔以富有說服力的論辯和施政提案,奪得大會惟一的個人獎——未來領袖獎,成為該獎項全球最年輕的獲獎者!
大賽負責人贊嘆說,沒想到高手如林、才子如云的比賽中,一個17歲的中學生居然拔得頭籌,這決非偶然!在獲獎后的第一時間,袁帥興奮地給遠在家鄉的父親打去電話:“爸爸,我又成功了。謝謝你多年來對我的培養和激勵,我會用更多的成功來回報你和媽媽!”聽了兒子的話,袁光明的眼睛濕潤了,他知道自己多年的苦心沒有白費。
袁帥出色的表現和不凡的能力讓機遇接踵而至:截止今年3月,美國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名校紛紛向袁帥拋出了橄欖枝。而耶魯大學更是率先提出免試錄取,并提供每年5萬美金的全額獎學金。
耶魯大學因培養過喬治·布什、比爾·克林頓等5位美國總統而有“總統搖籃”之美譽。耶魯大學開出的優厚條件,竟讓袁帥有些局促,他和父親商量:“據我了解,耶魯大學的職業方向多是政府部門首腦和職業外交官,我畢業后恐怕很難找到合適的職業,我是不是該考慮選讀哈佛或斯坦福大學?我想,只要我提出申請,他們會考慮提供全額獎學金的。”
看著兒子忐忑的神情,袁光明對兒子說:“要你當政府部門首腦,我不敢奢求。但我覺得,你如果連當一個外交官的底氣都沒有,就說明耶魯大學對你看走眼了。”父親的話,再次把袁帥的心氣激上來了:“當職業外交官是我早就有的夢想,我就讀耶魯,就這么定了!”兒子的選擇,讓爸爸樂了,把兒子“激”成了美國總統的校友,他這也算是“激”子成龍了。
責編/魏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