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我和父母拍了很多照片,而這第一張全家福是我最喜歡的。那時,我家住在鎮里,父親擔任鎮長,母親從事教育工作。
兒時的我很愛美,知道要照相,一大早就央求母親給我梳一個漂亮的小辮子,扎上我童年最珍愛的小飾物——綢子料的蝴蝶結。拍照時,我很膽怯,站在父母中間,兩只小手緊緊地摟著父母不放,抿著嘴,一副一本正經的模樣。照片洗出來后,大家看了都稱贊我“乖”。母親卻笑著說:“她啊,才不是。鬧著呢!”盡管當時我才3歲,但在鎮上已聲名遠揚。因為我總是很不“老實”,父母看都看不住,稍微轉個身,我就在他們的視線中消失了。他們總是叮囑我說:“不要離開我們的視線。”
提及拍這張全家福,還有一段小故事呢。
一次,父親帶我去縣里的公園玩。見我和小朋友們玩騎木馬玩得起興,他就和別的家長坐在一起聊天、看報,距離我不到5米遠。然而,當他看完報紙抬起頭時,卻發現我不見了。父親急得四處呼喊著找我,周圍的好心人也一起幫忙尋找。最后,才在公園出口發現哭得稀里嘩啦的我。父親生氣地吼道:“不是告訴你不要離開我的視線嗎?”我掛著淚,委屈地說:“我玩累了,就坐在地上看小人書,等我起來就看不到你了。”原來,是報紙遮住了父親的臉,我才沒看到他。
回到家,母親把父親訓斥了好久。“要是萬一真丟了,可怎么辦?我們連一張照片也沒有。”母親不禁擔憂起來。第二天,父母就請同事幫忙拍了這張照片。雖說這是父母的無奈之舉,但也看出了他們對我的那份深深的愛。
此后,父母確實沒讓我離開過他們的視線。雖然工作忙,但母親從早到晚把我帶在身邊。原來母親上課時,一直讓我在教室門外的臺階下玩。發生了“失蹤事件”后,她干脆讓我搬個小板凳,坐到了教室的最后一排。這樣,她就不必再分心照看我了。
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父母仍然盡可能地關照我。記得有一次,期中考試我沒考好,中午沒回家,父母急得騎車到處找我。看著父親焦急的神情,母親奪眶而出的淚水,我心里一陣愧疚,開始懂得了孝順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別讓他們操心。上大學,我第一次離家,雖然遠離了父母的視線,但我仍能感受到他們默默注視我的眼神和給予我的關愛。參加工作后,我依然離家很遠,但我知道,我和父母的心一直貼得很近很近。
一次,和父親通電話,他說他每天都在關注我這里的天氣,我問為什么。他只是輕輕地說:“因為我們之間有彼此都不會離開的、永遠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