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鑒賞詩歌的觀點態(tài)度
詩歌是表情的,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實際上就是詩人表現(xiàn)在詩歌中的思想感情,及對人、事的看法。古代詩歌中流露的情感有哀怨、激憤、憂愁、欣喜、歡快、向往、懷鄉(xiāng)思親、追古傷今等等。通過這些情感可以折射出對人、事的觀點,或不滿,或歌頌,或贊同,或反對……
2006年高考語文山東卷
曉上空泠峽①
王罔運②
獵獵南風拂驛亭,五更牽纜上空泠。慣行不解愁風水,瀑布灘雷只臥聽。
[注]①空泠峽:在湖北宜昌市東南長江上。②王罔運(1832—1916),近代著名詩人。他早年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然而屢遭控訴,于是絕意仕進,歸而授徒。
狄葆賢《平等閣詩話》認為此詩“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氣溢于言表”。請結合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本詩前兩句描寫拂曉時獵獵的風聲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艱難,為抒寫情懷作了鋪墊。第三句表面上說詩人慣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經不知道為風浪發(fā)愁為何事,其實這里的“不解”為“不自意”之義,表現(xiàn)出久歷滄桑后從容自信的心態(tài)。第四句中“臥聽”“瀑布灘雷”這個典型場景更將詩人對一切艱險都無所畏懼的傲岸氣度充分展現(xiàn)了出來。
2006年高考語文浙江卷
元曲[正官]叨叨令
無名氏
溪邊小徑舟橫渡,門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斷紅塵路,白云滿地無尋處。說與你尋不得也么哥,尋不得也么哥,卻原來儂①家鸚鵡洲②邊住。
[注]①儂:我。②鸚鵡洲:此處為“漁父居處”的代稱。
請結合全曲簡要分析“卻原來儂家鸚鵡洲邊住”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答案①點明漁父(隱士)居住的環(huán)境是與世隔絕、遠離紅塵的“世外桃源”,表現(xiàn)其對所處環(huán)境的喜愛、自豪之情;②寫出漁父(隱士)超然塵世的情懷和隱逸的情趣。
本題要求分析的思想情感就包含了觀點態(tài)度,喜愛自豪是情感,超然物外就是處世的觀點態(tài)度。
從詩歌的題材看,古詩詞為表達觀點態(tài)度常借助的題材有邊塞詩,寫邊關戰(zhàn)事、風光和將士生活等,折射出的觀點,有對朝廷窮兵黷武的不滿,也有對將士們?yōu)楸<倚l(wèi)國不怕艱苦、不怕犧牲的歌頌。2004年高考江蘇卷選取的《征人怨》(柳中庸)“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就是一首典型的邊塞詩,所設置的問題也是緊緊圍繞邊塞詩的特點展開的。句句有“怨情”,怨年年歲歲頻繁調動,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zhàn),怨氣候酷寒,怨景色單調。田園詩,多寫歸隱山林的生活場景、秀麗山川,常隱含著對現(xiàn)實的不滿,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歌頌。如2006年高考北京卷選用的陶淵明的《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北憩F(xiàn)了詩人認為人與人之間充滿純真而質樸的友情才是一種美好的人際關系,人應該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解決衣食問題的觀點。懷古詩,借古諷今,如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成功地運用了歷史典故,尖銳地提出了歷史教訓,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高考對鑒賞古代詩歌有四個方面的能力要求,思想感情、人物形象、表現(xiàn)技巧、語言風格,其中思想感情是詩歌的靈魂。如何迅速把握一首詩的思想感情呢?
(1)審標題古語有云:“唐人作詩,于題目不輕下一字?!痹娫~當中有些標題就是題眼、詩眼、詞眼,通過標題就能了解詩歌豐富的內涵。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李白的《越中覽古》、《送孟浩然之廣陵》、《春夜洛城聞笛》(2002年高考題),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柳中庸的《征人怨》(2004年江蘇卷),張籍的《秋思》(2004年全國卷),考生如能抓住題目當?shù)摹跋病?、“覽古”、“送”、“聞笛”、“詠”、“怨”、“思”等,這些,字詞都與詩歌內容緊密相連,有明顯的感情色彩和詞義上的暗示性,考生若能帶著這些思考來讀詩,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看作者有名的作家大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與眾不同的風格,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李白與杜甫的詩歌,前者熱烈奔放,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后者沉郁頓挫,充滿現(xiàn)實主義風格,兩位詩人的詩作在思想內容和風格上的區(qū)別是比較明顯的。如辛棄疾曾經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南歸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所以其詞多為回憶過去如火如荼的戰(zhàn)斗生活,或者表達報國無門的憤懣情緒,風格豪放悲慨。
(3)看序言和注釋有些詩歌在詩題下面附有一段文字作為序言,它的作用不外乎點明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詩歌的寫作目的等,如2006年全國卷所選黃庭堅《題竹石牧?!分行颉白诱爱媴仓窆质?,伯時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tài),戲詠”。就給了考生在詩歌內容上很大的指向性。注釋雖短短一兩句,卻是出題人給你的暗示。有時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時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所以,我們一定要仔細研讀注釋,從中揣摩詩歌的隱含義,為進一步深入分析鑒賞詩歌做準備。
(4)抓尾聯(lián)在前文敘事寫景的基礎上,最后抒情議論,畫龍點睛,這是中國詩歌的一大特色。尾聯(lián),通常擔負著表情達意的作用,所以在鑒賞中要特別注意。如蔣捷的《虞美人·聽雨》尾聯(lián)“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就很清晰地展露了詞人顛沛流離后枯槁的身心。王維的《山居秋暝》尾聯(lián)“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能清晰可見的是王維厭惡官場、鐘情山水的人生理想。王冕的《墨梅》尾聯(lián)“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抒發(fā)了王冕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駱賓王的《在獄詠蟬》尾聯(lián)“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寫的是自己品性高潔,被誣陷入獄,但無人來替自己雪冤,表達了自己身陷囹圄的內心凄惻的感情。
編輯/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