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回顧
解讀小小說,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入,即人物形象、主題思想、寫作技巧(構思藝術)等。上一期,我們探討了如何從賞析人物形象入手來寫作小小說賞析短文,這一期,我們就專門談談怎樣從把握文章主題的角度切入來寫小小說賞析短文。
寫作要領
小小說固然難以展示宏大的歷史畫卷,但同樣能夠表現豐富的社會生活、深刻的人生主題。從文體特征上看,自有它獨特的內容審美機制,概括地說,就是言微意遠,以小見大。
對于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主題思想,應給予客觀而公正的評價,進行理性思考。提煉作品主題,要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理論基礎,用唯物辯證法為基本分析方法,并結合文學作品創作的特有藝術規律,對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而不應依據個人的好惡去隨意評說。
賞析文章的主題思想,一是要高度概括文章的內容,二是要評價作者的思想觀點和寫作意圖。提煉作品主題的第一步是提綱挈領,即按照故事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個環節理清情節結構,要特別注意小小說結尾突轉的特點: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以此來概括文章內容。第二步,要能準確把握中心形象,中心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還要能夠聯系普遍現象,推而廣之。微型小說中所敘述的時間和空間,是對現實生活的藝術再現和對現實社會的藝術折射,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作品中具體個別的事例聯想到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普遍現象,以此來評價作者的思想觀點和寫作意圖。另外,在具體評價時,社會時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創作實際,都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原 文
小站歌聲
修祥明
子夜時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靜謐。苗蘭老師提著行李來到站臺,像觸電般渾身顫抖起來。
她本想在夜深人靜時悄悄離開山村,沒想到全班40多個孩子全站在這里為她送行。站牌下,放著一簍子山核桃,簍把上貼著個紅雙喜字。這是山里人祝賀新婚的禮節。
三天前,她去了趟縣城,回到山村,她對孩子們說,要和遠離千里的男朋友舉辦婚禮,婚后,她就在那里定居了。孩子們舍不得她,卻沒張口將她挽留。只將一串串難舍難離的淚水灑下。
遠處傳來列車的長鳴。
40多個孩子含著淚水,像一棵棵被雨水澆傷的禾苗一樣,凄悲地立著。
班長說:“咱們為苗老師唱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吧。”
歌聲在夜空中響起:“有過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過多少朋友/仿佛還在身邊/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舉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這歌聲,低沉悲哀。這是孩子們真誠的祝愿。
列車徐徐地向前開動著,孩子們像一陣旋風一樣隨車跑著,唱著……
好人一生平安。歌聲像淚水濾過似的。
車上苗老師失聲痛哭起來。
孩子們怎知道,她不是去結婚。三天前,去縣城體檢,她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旅途上,她只有半年的時間了。
文本解讀
《小站歌聲》表面上是一首老歌《好人一生平安》,但實際上歌聲里含有雙重意義。它不僅是一首生命的悲歌,也是一首生命的贊歌。
“悲”的是一位還沒有結婚的年輕鄉村女教師苗老師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在人生的旅途上,只剩下半年的時間。一個正當青春年華的年輕人還沒來得及和心愛的人結婚享受天倫之樂,卻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生命如此短暫,如此脆弱,怎不催人淚下?“贊”的是年輕的女教師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鄉村的教育事業,她為了孩子們而甘愿來到偏僻、貧窮的小山村。在許多年輕人畢業后都往大城市跑的新時代,她甘受貧困、敢于犧牲、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怎能不讓人肅然起敬?還有,更令人感動的是,她不想在孩子們蔚藍的天空里,留下半點人類悲哀的陰云,她選擇了自己一個人孤獨地面對剩下的最后時光,對孩子們撒了一個善意而美麗的謊言。雖然孩子們舍不得她走,但沒有張口將她挽留,因為孩子們理解她。他們只是把自己對老師依依不舍之情隱藏在隨風飄灑的一串串難舍難分的淚水中,只是把自己對老師即將結婚的真誠祝福寄托于一簍子貼著紅雙喜字的山核桃中,只是把自己對老師的尊敬和熱愛釋放于一首飽含深情的《好人一生平安》的歌聲中……
文章雖短,但山村孩子們的淳樸和熱情,苗蘭老師的圣潔和無私,躍然紙上,感人至深。
賞析范例
真愛如歌
——賞析《小站歌聲》的主題思想
《小站歌聲》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催人淚下的動人故事,這個故事洋溢著濃濃的愛,這種愛是老師與學生之間深沉的愛,是人間之真愛。
學生們深深地愛著苗老師,他們將這種愛化作了對老師真心的祝福。苗老師要離開小山村,也許以后再也見不到她了,可是孩子們“卻沒張口將她挽留”,只用一串串淚水表達著心中的不舍,在夜深人靜時來為苗老師送別,追著列車,為苗老師唱《好人一生平安》。
苗老師更愛她的學生,只是她把這份愛編織成一份美麗的謊言,在人生之火即將熄滅之時,她想的不是自己的病痛,而是不讓她愛著的四十多個孩子為她難過。她寧愿活在孩子們的祝福之中,也不愿告訴他們自己就要離開人世。這是一個老師對學生無私的愛,這種愛如同動聽的歌聲,久久回蕩于讀者心中。
編輯/姚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