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08年江蘇省高考方案,選修歷史的考生要求做30分鐘的分值為40分的附加題。附加題考什么?現在誰也說不準,但筆者認為,根據2007年各省市的高考試題及2007年全國的《考試大綱》和江蘇的《考試說明》,我們作一些探索和思考還是有必要的。這40分附加題出綜合性研究型題目的可能性比較大。它可能需要借助一些歷史知識、哲學知識、藝術知識,等等,考查考生的綜合素質;就題型而言,選擇題由于答案有偶然性,不利于考查學生的語文水平,因而考查的可能性不大,主觀題則是考查的主要形式。至于試題要求,筆者認為不外乎以下幾點原則:不超出高考語文考試大綱的規定;不重復前面的考點;有一定的創造性;能切實顯示考生的語文素養和思想認識水平及考生的語文素養和思想認識水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考查選修歷史的考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通過附加題綜合性的考查,既使新課程改革關于“自主性閱讀”“研究性學習”的要求得以落實,同時又能促使優秀的考生脫穎而出。
近來,筆者對這方面作了一點思考,擬了一些試題,希望對江蘇考生的備考能有所幫助。
語文附加題
一、猜想設計題(12分)
隨著2008年奧運會腳步的日益臨近,各項準備工作都進入了沖刺階段,而萬眾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更是吸引了無數雙眼睛的關注。一提到開幕式很多人就想到怎么點火,因為在很多人的意識當中,開幕式最隆重的儀式就是點火。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設計點火方式,讓我們來個無厘頭的猜想和設計,說不定會被你猜中呢!
點火方式:_________________(4分)
設計理由(創意):_________________(8分)
二、探索與發現(20分)
10月11日當地時間下午13時(北京時間19時),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英國女小說家多麗絲·萊辛(DorisLessing)。瑞典文學院在頒獎公告中說,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給多麗絲·萊辛(DorisLessing)的理由是“她用懷疑、熱情、構想的力量來審視一個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經驗的史詩”。
萊辛的主要作品包括《青草在歌唱》(1950年),五部曲《暴力的孩子們》《瑪莎·奎斯特》(1952年),《良緣》(1954年)、《風暴的余波》(1958年)、《被陸地圍住的》(1965年)以及《四門之城》(1969年),《金色筆記》(1962年),《幸存者回憶錄》(1974年),《黑暗前的夏天》(1973年)。
翻開諾貝爾文學獎的歷次獲獎者名單,看后我們深有感觸,為什么中國就沒有一個人能獲得此項榮譽呢,這不能不引人深思。
1.你怎樣看待中國作家無緣諾貝爾文學獎?(5分)
2.你覺得中國作家沒能得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請你預測未來我國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并模擬寫一條頒獎辭。(5分)
作家:_________________
頒獎辭: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我們中國有什么文學獎項嗎?(請舉例說明)(4分)
三、寫給古今中外名人的頒獎辭(8分)
頒獎辭是在某一主題的頒獎典禮上,對獲獎對象的事跡所作的一種陳述評價性的禮儀文稿。例如,2006感動中國人物丁曉兵,他的頒獎辭是:這個用左手敬軍禮的人,我們以他為驕傲。戰時敢舍身,平時能忘我,從逆境中掙扎啟程,在順境中保持清醒。沙場帶兵敢稱無愧無悔,把守國門能說有骨有節。他像一把號角,讓理想與激動,在士兵心中蔓延。
請你從下列古今中外名人中選擇一位,寫一段頒獎辭。
周恩來、安南、花木蘭、關羽、杜甫、羅伯特·巴喬、史蒂芬·霍金、齊達內、貝多芬、蘇軾、巴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