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安全駕駛是經濟性駕駛的前提及保障
安全駕駛是車輛駕駛的前提,也是經濟性駕駛的有力保障。我們就從人與道路交通開始,著重對安全駕駛進行探討。
1、人和道路交通
作為道路交通系統主體之一的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因為駕駛員在駕駛車輛時,必須對周圍環境的眾多影響因素做出快速反應,必須感知并處理這些影響因素。外界環境影響因素有:其他道路使用者、可見度、道路條件、交通法規、路面情況、交通流量和天氣。環境因素會對駕駛員的駕駛行為產生影響,但他無法改變外部環境因素,只有通過采取適當的駕駛操作控制車輛,以使駕駛行為適應環境。每一個交通因素的變化,都要求駕駛員做出正確的選擇和改變,否則就會導致危險和事故。這也是為什么駕駛員的勞動強度似乎并不大,即使駕駛時間不長也會感覺疲勞的原因之一。
預見性駕駛的基礎是感知。大多數從外界來的信息都需要通過視覺進行處理。如果所感知到的路況信息(比如紅色信號燈亮)及時被大腦進行處理,就會采取相應的正確措施(比如收油門)。但下述各項對感知都有負面影響:疲勞、飽食、藥物、酒精和毒品等。經過4小時駕駛后,駕駛員反應速度下降到開始駕駛時的一半。因此為了保證長時間駕駛后仍然維持較高的感知能力,最重要的是選擇最佳駕駛位置,其次需要定期休息。同時飲食要健康,駕駛時不能飲酒或服用某些藥物。
除了被動應對路面的外部環境因素,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盡可能減少這些因素對駕駛員的負面影響呢?梅賽德斯-奔馳結合半個多世紀的經驗,給出了唯一的解決方案——保持安全距離,采取預見性駕駛方式駕駛車輛,即駕駛員應該對周圍發生的事情事先有所準備。駕駛員對前方道路注意力越集中,越能更好的評估這些環境因素,采取最佳的駕駛行為。駕駛員對車輛的熟悉程度、技術水平的嫻熟、豐富的駕駛經驗都將有助于駕駛員正確處理不同外界環境影響因素。
這里舉兩個在中國最常見、最典型的例子做進一步闡述。
國內駕駛員很少會在陰雨、昏暗或者光線不好的情況下打開車輛的大燈。駕駛員給出的理由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外面雖然暗,但是我眼睛仍然看得到道路。看得到道路屬于駕駛員自身可見度的范疇,但他不可能控制其他道路參與者的可見度,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打開大燈,主動、積極的讓其他道路參與者盡早發現自己,保持安全距離,做出預見性的反應。道路交通安全是個系統工程,拋開整體單獨研究個體沒有實際意義。提前打開大燈就是對其他道路參與者積極、正確的反應。在歐美國家,當天氣昏暗或駕駛條件不良時,自覺打開車輛燈光,已經成為全民遵守的駕駛規則。
中國駕駛員跟車駕駛時,與前車的跟車距離都很近,究其原因是不希望別的車輛“加塞”。且不討論這種心態是否與建設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相違悖,僅從安全駕駛來說,此種駕駛方式不論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首先,如果前車緊急制動,后車駕駛員根本沒有充分的時間和足夠的距離做出正確反應并實施,車輛制動的有效剎車距離也不是駕駛員所能完全控制的,容易導致追尾事故發生。其次,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精神處于緊張狀態,極易疲勞,稍有不慎,就會導致追尾。第三,頻繁制動和加速,也意味著發動機、輪胎、制動器等部件磨損加劇,車輛的油耗升高,保養周期縮短。最后,過短的跟車距離,對后車的駕駛員來說道路前方的盲區無形增大,對采取下一步的駕駛操作造成非常被動的局面。因為駕駛員試圖超車時,過短的跟車距離導致了前方盲區增大,他只能先將車輛盡可能遠的駛向左側,以便查看前方路況是否有安全的距離超車。但是當他發現前方有車駛來而不能超車時,可能留給駕駛員反應和處理路況的時間和距離已非常短,加上判斷、處理或者動作遲緩等因素,就極易發生撞車事故。即使駕駛員在極短的時間內采取了正確操作,猛回方向,避免了碰撞發生,但急速回打方向容易導致車輛失控,特別是對于重心較高的商用車,或者車輛運輸液態貨物,發生失控側翻的幾率成倍增加。對乘車人來說,這種左右大范圍的搖擺,使乘坐的舒適度大大下降,引發精神緊張、身體不適,同樣潛伏很大的危險。從整體的交通環境考慮,如果還有更快的其他車輛超車,當他發現前方道路不再允許繼續超車時,勢必要加入到兩車之間。過短的跟車距離導致沒有足夠的空間進入,為避免正面碰撞,則會強行加入,此時是最危險的狀況,如果他或者你判斷稍有失誤,動作稍微失常,都會導致車禍的發生。即使你緊急制動和避讓,躲過一劫,這樣極端的操作,同樣會對車輛造成磨損甚至損壞,導致車輛壽命降低,油耗升高。

我們曾經在云南曲靖一段28公里長的城鎮路段做過對比試驗。由德國駕駛員培訓師嚴格遵守梅賽德斯-奔馳的預見性駕駛理念方式駕駛,國內駕駛員按照普通駕駛方式駕駛,結果采用預見性駕駛方式駕駛只多用了8分鐘,考慮到德國駕駛員培訓師對道路情況不熟悉,以及在國外駕車的謹慎,這8分鐘并不算長。但從離合器和剎車使用情況來看,采用預見性駕駛比普通駕駛分別節省70%和60%,節省燃油更不言而喻,駕駛員還處于精神放松、愜意的駕駛狀態,最大限度的保證判斷準確、操作到位。此次測試,徹底打破了在中國不能使用預見性駕駛方式的臆想和懷疑,真正理解了預見性駕駛帶給企業、個人、社會的好處。
如何實現預見性駕駛?基本的前提條件就是保持合適的跟車距離。梅賽德斯-奔馳推薦駕駛員簡單并極易操作的方法是3秒鐘法則:在高速公路上,與前車跟車行駛時, 當前車的尾部正好經過路邊一個固定的參照物時,后車駕駛員開始口頭計數1-2-3,當3秒計數結束的瞬間,后車的車頭正好駛到參照物處,說明此距離為合適的安全距離。如果時間還未數到3秒,后車的車頭就駛到此參照物,說明跟車距離過短,駕駛員應采取措施放慢車速,增大跟車距離;反之可以繼續加速車輛,以保證高的平均車速。
在鄉村道路或者視線不好的時候,為了保證安全駕駛,間隔時間為4秒鐘。在城市道路駕駛,當車速較慢時,1秒鐘時間間隔足以保證車輛行駛的安全性并實現預見性駕駛。

2、正確的視覺技巧
3秒鐘法則使預見性駕駛成為可能,但它并不代表預見性駕駛的全部,正確的視覺技巧也相當重要。因為同一時刻,人類眼睛感知到的信息量遠遠多于此時大腦所能處理的信息量。在某個時刻,當大量信息傳遞過來時,準確的確定出其中最關鍵的信息至關重要。注意力必須保持在重要信息上,如果注意力放在交通或路況的次要信息上,就有可能導致危險發生。

談到視覺技巧,我們首先得知道視野和視野銳利范圍的概念。如果你向左及向右水平伸展胳膊,眼睛只能向前看,你能夠感覺到你的手的存在。也就是說人的視野范圍大約為180度,但是在這視野中心僅有約10度的范圍是銳利視野集中范圍,我們稱之為視野集中區。為了能在狹窄的范圍內感知盡可能多的信息,駕駛員必須讓視覺注意力來回游動,以過濾出最重要的信息。
人類的眼睛具有類似導航系統的特性。眼睛注意力集中在哪里,就會駕駛車輛到哪里。駕駛員一般會沿著他視線方向駕駛車輛。這就是為什么在筆直的道路上駕駛時,視線集中在遠處偏右,而在彎道駕駛時,注意力同樣偏往右側的原因。

當在城市駕駛時(低速), 駕駛員視線應該集中在車前比較近的區域。轎車駕駛員應該將視線放低,而卡車駕駛員應該將座椅調整到稍高位置,讓視線稍微低些。
當在郊區開車時(高速),駕駛員目光視野要放遠,保證及時感知前方其他道路使用者和障礙物情況。

駕駛車輛時,對于同一時刻的交通路況,駕駛員可以感知到各種不同的信息。駕駛員必須在瞬間確定哪一個信息是最重要的,同時注意力必須關注到這些重要的且不斷變化的信息上。也就是說駕駛員一定要不斷左右上下游動自己的目光,挑選對駕駛安全最重要的信息予以更多的關注。
3、因駕駛員緊張導致信息處理的改變

駕駛員的精神狀態也會影響到安全駕駛。不是所有通過眼睛到達大腦的信息都會被大腦接收并處理,信息的處理受到駕駛員精神狀態和路況的影響。如同眼睛的瞳孔大小變化保護眼睛不受強光的傷害一樣,大腦也有自我保護功能。大腦疲勞時,它會通過限制眼睛可視視野來保護自己,這樣本來就狹窄的視線會更小,我們稱之視覺隧道現象。如果長時間過量處理大量信息或者駕駛員疲勞,就會導致大腦緊張,通過視線限制區到達大腦的有用信息就會減少。
在實際駕駛過程中,某些情況下通過眼睛所感受的大量信息,實際上駕駛員已經不再能夠感受到。這時駕駛員應松開油門并減速,做適當的活動或停車休息。可以圍繞車輛檢查安全運行狀況或者貨物捆綁情況,這也是一種放松和休息。
4、判斷失誤及人類感知的缺陷

某些時候人類并不能精確的感知某些信息,例如距離遠近和速度快慢。一般來說,速度總是被低估(駕駛員開車感覺車速總是比實際車速慢)而距離總是被高估(駕駛員估計的距離比實際距離要長)。特別是在下述情況下,速度更容易被低估:
* 長時間在高速公路上駕駛(在高速公路出口最明顯);
* 在特別寬闊的大路上行駛。
每個駕駛員都應該知道人類感覺的缺陷及考慮到判斷失誤的后果,這樣在駕駛時就會與其他車輛保持合適的車距和車速。特別是在高速行駛時,車速越高,跟車距離就要越長。駕駛員無論在何時都必須嚴格遵守3秒鐘法則,確保安全車距,實現預見性駕駛,彌補人類眼睛的感知缺陷。根據車輛位置和相應最低的跟車距離,輕松駕駛。獲得高安全性的同時,不會損失平均車速。
5、交通事故的誘因

引發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車輛技術故障、不可預見的環境因素或者駕駛員不當的操作行為。84%的交通事故都涉及駕駛員的操作行為,每兩起交通事故中就有一起是因為駕駛員判斷失誤、短時的注意力下降或者各種干擾駕駛員感知所引發的。
駕駛中,疲勞、緊張、某些藥物、酒精和其他一些緊急的事情都會對駕駛感知造成負面影響,導致駕駛員判斷失誤,從而引發交通事故。良好的車況、豐富的車輛系統知識及駕駛員良好的身體狀況和注意力是預防事故發生的先決條件。所以,要有效的降低交通事故率,根本在于加強對駕駛員的管理和培訓工作,使駕駛員在駕駛中能夠盡量保持輕松、健康的駕駛狀態,避免事故發生。
預見性駕駛意味著駕駛小心、謹慎并且保持正確的跟車距離。駕駛員采取預見性的駕駛方式駕駛車輛時,會非常警惕和小心,時刻準備對不可預知的環境變化做出反應。此時他盡管處于正常行駛狀態,仍然會考慮緊急情況突然發生時的其他可通行道路,盡可能避免交通事故發生。采用預見性方式駕駛并不能完全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但它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較低的事故發生率,同時使得駕駛平穩,無明顯制動和加速,有助于提高平均車速、降低油耗、并且減輕駕駛員駕駛緊張度。由此可見,采用預見性駕駛的駕駛員首先意味著駕駛平穩。特別是在復雜道路交通情況下,采用預見性駕駛更加重要,因為這樣可以保障交通順暢并且增加道路安全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