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名駕駛員,一個車迷,我很關心我國的汽車工業。每當哪兒有汽車博覽會、展銷會,總要想方設法去看看。今年4月,我參觀了上海車展,真為我國汽車產業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高興,更為這些年來轎車逐步進入家庭而自豪。但我也發現,生產廠家的“代言人”——經銷商,在推銷產品上“嘴”的功夫尚需磨練。
找準“賣點”,售后服務要細說。經銷商的通病是舍得花巨資做促銷廣告,卻忽視了售后服務的宣傳投入。目前汽車消費維權還存在許多不如意的地方,其中關鍵在于售后服務不到位,有了問題得不到及時處理,這類投訴比例占很大。買車一天,用車十年。許多購車者關心的不是廣告說得如何,而是將售后服務列為買車的前提之一,以免后顧之憂。但在這個問題上,廠家、經銷商似乎重視不夠,對售前廣告投入較大,對售后服務則輕描淡寫。除了首次磨合保養是免費(費用由廠家支付)較為熱情外(放長線釣大魚),大多數售后服務點存在保修期內推委、收費高的現象,甚至把問題都歸結到用戶身上。這讓我想起國外有句著名廣告詞“我們做得還不夠,需要改進的就是你的需要。”如果我是購車者,面對經銷商對產品夸夸其談,而對售后服務只字不提或一帶而過,我決不會買他的車。廣告是虛的,服務才是實的。因此,經銷商的“嘴”不應是廣告詞的重復,而應重點向消費者介紹其在售后服務上有哪些比較優勢,這才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個“誘惑點”。
實事求是,優點缺點都要說。汽車的發展歷史本身就說明這種產品的質量是循序漸進的,每個時期都有其不可避免的不足、缺陷,十全十美是沒有的。“頂級”、“王者風范”等溢美之詞,反而會令消費者反感。在某次博覽會上,我剛駐足某廠家展臺,導購小姐馬上迎上前來,喋喋不休地夸他們的產品如何如何好,從發動機性能、安全性能到乘坐空間,幾乎代表了“國際前沿潮流”……當我問:你們這款轎車還有哪些缺陷時?她竟然愣了一下,隨后說:“沒有缺陷,我們這款車幾乎是完美的……”聽了她的話,我笑著走開了。世上沒有最好,只有較好。奔馳和克萊斯勒哪個好?各有優勢和不足嘛!我想,一個冷靜、理智的消費者決不會聽你說好就認為好。不實事求是介紹產品的優點和不足,這本身就是一種“缺陷”,還有欺詐之嫌。如果我是消費者,面對經銷商自吹自擂的介紹,我不會再多看一眼。因此,經銷商在推銷產品時不能光說優點不說不足。實事求是的說,甚至主動把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實相告,反而更受消費者青睞。
成為內行,不說外行話。汽車是集多門學科于一身的高科技產品,汽車的制造水平代表了整個國家的工業水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好的經銷商抵得上百個產業工人;然而一個好的經銷商首要的條件必須是“行家”,外行是決不可能勝任的。試想,面對購車族中不少內行的提問,你竟不知怎么回答,能有效地推介你的產品嗎?一次,在車展上我問推銷員:該車的點火提前角是多少度?他竟反問我:什么是提前角?我說任何汽車都有點火提前角,否則車就發動不了或行駛無力。見此,他只好說:“說明書上有詳細介紹,你自己看好了。”我發現,在車市中幾乎有一半的推銷員是濫竽充數,有的甚至叫不出車上配件的名稱,而僅靠美女吸引顧客。因此,生產廠家在尋找推銷代理商時,一定要嚴格資質審定,讓內行當家。否則對推銷產品是不利的,甚至還要鬧出笑話。

良性競爭,不說“毀損話”。企業的出路在市場,市場的秘訣在推銷。近年來,汽車銷售競爭越來越厲害,不少經銷商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不惜毀損競爭對手來提高自己的聲譽。殊不知,這樣做恰恰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消費者心里很清楚,這是一種不正當的競爭行為,想賣“霸道車”必然會成為“孤家寡人”。而且這種行為必然會延伸到其他方面,在今后車輛使用中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如果我是消費者,決不會去買這種“缺德車”。因此,一個好的經銷商更要靠好的人品,靠質量、信譽、服務取信于消費者。另外,經銷商還要注意,當消費者明顯對你的產品不感興趣時(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車型、配置、顏色、價格等,不一定是質量問題),你必須知趣、適可而止,不要尾隨消費者,竭力動員其購買。否則有“強行推銷偽劣產品”之嫌,反而會損害自己產品的聲譽。
如何用你的“嘴”來打動消費者的購車欲望,看似是一種市場行為,更是一種心理斗智,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作為一個內行消費者,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經銷商,希望經銷商善于揣摩消費者的心理,“量身定說”,實事求是地介紹自己產品的性能、優點、不足,或許這就是最成功的推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