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理論指導經濟循環型萊鋼
“十五”期間,萊鋼在快速做大企業規模的同時,時刻關注鋼鐵工業發展對自然環境、經濟社會造成的壓力和影響,時刻關注地處山區特殊地理環境的萊鋼的可持續發展問題。2000年萊鋼著手循環經濟理論研究,2001年確立《萊鋼建設生態化鋼廠》課題,成為行業內發展循環經濟最早的企業之一。黨的十六大召開以后,萊鋼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部署,搭建起“科技萊鋼”、“數字萊鋼”、“生態萊鋼”、“人文萊鋼”的基本框架,提出了建設“全員學習型、綠色生態型、持續發展型”企業的共同愿景,確定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的循環經濟指導原則,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突出循環經濟在企業發展中的地位。
不斷提高對循環經濟理論的再認識,推動萊鋼循環經濟快速健康持續發展。循環經濟與傳統的增長模式的區別在于:傳統的經濟增長以“資源—產品—廢棄物”為表現形式,將地球看作無窮大的資源庫和排污場,一端從地球大量開采資源生產消費性產品,另一端向環境排放大量的廢水、廢氣和廢渣。在傳統發展觀的影響下,盡管人類曾創造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經濟增長奇跡,積累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但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循環經濟立足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生產和再生產各個環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按照“物質代謝”或“共生”的關系延伸產業鏈,以“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為表現形式,是集約化的增長模式。總之,發展循環經濟,就是用新的發展思路去調整產業結構,用新的機制激勵企業和社會追求可持續的新模式,體現了新型工業化的科學內涵,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循環經濟關鍵在“循環”、根本在“經濟”。因此,在微觀層面上,要求企業節約降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減量化,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并延伸到廢舊物資回收和再生利用;根據資源條件和產業布局,延長和拓寬生產鏈條,促進產業間的共生耦合,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在宏觀層面上,要求對產業結構和布局進行調整,將循環經濟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和各環節,建立和完善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三干一串七循環”構建節約型萊鋼
鋼鐵企業是社會資源、能源消耗大戶,鋼鐵企業要自覺擔負節能環保發展循環經濟的社會責任,既要重視當前發展,更要注重長遠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不能以犧牲子孫后代的利益為代價,滿足眼前的利益。發展循環經濟,既是建設節約型萊鋼的手段,也是建設節約型萊鋼的成果。
經過幾年的建設,萊鋼初步構建起“3223”(3R: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兩提高提高資源效率、提高噸鋼減負量;兩降低,降低噸鋼生態包袱、降低末端排放量,三大功能:鋼鐵生產功能、能源轉換功能、社會大宗廢棄物的消納處理功能)循環經濟運行體系,形成了有濃厚萊鋼特色的“三干一串七循環”的節約型企業建設模式。
所謂“三干一串七循環”,其主要內容是:
“三干”一是高爐全干法除塵技術、轉爐全干法除塵技術,焦爐干熄焦技術。在實施《臺金企業廢水零排放示范工程》過程中,2002年,萊鋼在國內首次使用了高爐煤氣全干法除塵技術,在3號750m3高爐率先采用。目前,已有七座大中型高爐上應用了此項技術。與濕法除塵相比,噸鐵耗新水由500公斤下降到2公斤,節地50%,節省投資30%,杜絕了水污染,并擁有“具有放散功能的干法除塵裝置”等六項自主知識產權;二是推廣應用轉爐煤氣干法除塵技術。與濕法相比,節電80%,節水60%~80%,消除了污水處理工藝和水污染環節:三是采用干熄焦工藝。萊鋼第一套干熄焦裝置于2005年12月27日竣工投產。與濕法熄焦相比,噸焦節水0.5噸,減少了污染。同時提高和改善焦炭質量,對公司節焦增鐵、降低成本發揮了作用。2004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在濟南召開技術推廣會議,專門推廣了萊鋼高爐、轉爐干法除塵技術。高爐煤氣干法除塵技術取得了圓滿的技術示范作用,成為國內同行業設計首選技術。
“一串”即按質供水,串級利用,優化用水工藝。在滿足工藝水質要求情況下,采用串級利用水資源,節水降耗。如焦化循環水外排水用于焦化廠生化車間廢水配水,煉鐵循環水外排水用于高爐沖渣;熱電廠循環水外排水用于煤氣洗滌水系統補水和高爐;中渣用水;軋鋼系統凈環水與濁環水串級利用:轉爐、連鑄冷卻用水通過系統改造,達到五級串級使用。
“七循環”一是高爐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粉煤灰、高爐渣、石灰石尾礦生產水泥,目前已經形成了200萬噸的水泥生產能力:二是利用鋼鐵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氧化鐵皮等資源,自主研發并掌握了國家“863”攻關項目——《轎車用高性能水霧化鋼鐵粉末規模化生產技術》,建設形成亞洲最大的粉末冶金生產線,2006年粉末冶金產品產量達到4.6萬噸:三是利用焦化副產品建設煤化工項目,形成了焦化廢棄物循環鏈,目前已有14種煤化工產品,年產值達到5億元以上;四是含鐵廢棄物循環鏈(除塵灰、污泥),形成燒結球團生產線:五是依托萊鋼H型鋼的技術產品優勢,建設以鋼結構和房地產開發為主要內容的H型鋼循環產業鏈,目前已經在全國開發鋼結構建筑面積110萬平方米。萊鋼也成為全國最早系統研究開發鋼結構住宅建筑體系、結構體系、施工組織體系、墻體材料開發體系并建設了示范工程的單位,達到了全國先進水平。萊鋼自主開發的鋼結構節能住宅與傳統產品相比,節約鋼材15%,并實現了建筑鋼材產品可回收、再利用。建筑拆除后80%以上的建筑材料可回收加工再利用,大大減少了永久性垃圾,實現了建筑節能50%以上、使用節能70%以上的效果:六是提高二次能源循環利用率,推廣應用了高爐、轉爐煤氣回收利用技術、高爐壓差發電和干熄焦發電技術、轉爐負能煉鋼技術等一大批先進實用技術,目前萊鋼余熱余能發電裝機容量1875千瓦,今年,余熱余能發電能力將達到萊鋼總用電量的30%:七是廢水循環利用生產鏈,高爐軟水密閉循環。高爐爐體、風口大中套由汽化冷卻改為軟水密閉循環方式,利用循環水降低軟水溫度,與開路循環相比噸鐵節水0.5噸。目前,萊鋼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已經達到96%,9個主要生產單位實現了廢水零排放。通過應用先進節能技術和管理創新,萊鋼噸鋼耗新水達到了3.51噸,創出了國內鋼鐵行業領先、國際先進水平;2005年,萊鋼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全國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十五”以來,萊鋼噸鋼綜合能耗由872千克下降到679千克,累計節電33.83億千瓦時,節水3.23億噸,節約動力煤197萬噸,實現節能降耗效益36億元。
節能減排支撐持續發展型萊鋼
創建節約型企業,是緩解可持續發展資源瓶頸的重要基礎,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把節約型企業、環境友好型企業、持續發展型企業納入同一體系之中,系統思考,整體推進循環經濟,促進萊鋼的可持續發展。
“十一五”期間萊鋼發展循環經濟任務目標是:建立比較完善的循環經濟政策支持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有效激勵約束機制:建立科學規范的循環經濟指標評價考核體系:建立裝備結構大型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物質消耗減量化的高效清潔生產體系:實現“兩全(固體廢棄物全消納、余熱余能全轉換)”、“三零(廢水零排放、氣體零放散、能源零燃煤)”、“四延伸(延伸建材產業鏈、粉末冶金產業鏈、煤化工產業鏈、鋼結構產業鏈)”:各項經濟技術指標達到或超過行業先進水平,噸鋼綜合能耗降到640kg,噸鋼耗新水保持在3.5t以下,廢棄物回收利用率達到99%;資源效率達到66.67%(以2005年為基數,到2010年產品性能提高到30%),噸鋼生態包袱降到1950kg,噸鋼生態減負量達到320kg,噸鋼排放量減ACO2:1600kg/t,SO2:1.5kg/t,NOx:5.06kg/t;實現鋼鐵企業與社會資源的合理交流,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成為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和鋼鐵行業第一批清潔生產企業。
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是發展循環經濟、轉變正長方式的重要支撐。沒有技術上突破,就沒有質量上的跨越。我們要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技術創新對發展循環經濟的貢獻率。堅持自主研發和引進相結合,借鑒國外發展循環經濟的成功經驗,引進核心技術與裝備,努力突破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利用行業先進適用技術,加快對主體工藝流程的技術改造,順暢生產工藝,提高運行效率,降低總體能耗,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重點引進和組織開發有普遍推廣意義的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延長產業鏈和相關產業鏈接技術、“零排放”技術、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術、回收處理技術、綠色再制造技術,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術等。推廣應用煤氣并網、蒸汽回收、余熱發電等新技術,實現冶金余熱余能回收利用和煤氣零放散,實現能量的梯級利用、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使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內同類企業先進水平。
持續調整優化結構,萊鋼建立起高效節能清潔生產體系。按照國家《鋼鐵產業發展政策》規定,加快淘汰落后步伐,通過技術改造和配套建設,全面實現設備大型化,提升工藝裝備水平,提高設備運行效率,實現高效低耗生產。持續優化生產工藝,在高爐節能高效生產、潔凈鋼生產、成分精確控制、高質量連鑄坯生產、控冷控軋技術、新一代鋼鐵材料重大研究成果轉化等方面,實施重點突破,持續提升產品質量。不斷優化品種結構,開發高品質鋼材生產制造技術,生產高純度、高均勻性和細晶化的鋼材;生產低成本高性能的耐火鋼、易切削特殊鋼、超低溫螺紋鋼等,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附加值,提高產品的技術性能和使用壽命,將鋼鐵產品做成真正意義上的循環經濟產品,以更少的資源能源投入,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深入開展對標挖潛,瞄準行業先進水平,找差距、定措施,持續改進,不斷提高技術經濟指標水平。充分發揮現有環保和資源能源回收利用等設備設施,強化管理與監控,不斷提高運行效率。突出抓好粉塵控制、脫硫和二次揚塵治理,重點治理環保設施能力不足、煙塵異常排放、崗位作業環境較差、影響萊鋼形象的“四類污染源”,將整個生產運行系統建設成為高效節能清潔生產體系。
強化資源能源管理,萊鋼積極延伸產業鏈條。全面貫徹鋼鐵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充分發掘鋼鐵產業在能源、輔料、再利用方面的潛力,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強綜合利用,推行清潔生產,最大限度地提高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的利用水平,參與社會物質利用再循環。在全面優化鋼鐵生產鏈條的同時,完善鋼鐵鏈條延伸出來的氣體和余熱余能回收利用循環鏈、工業用水循環鏈、固體廢棄物再利用循環鏈。堅持綜合利用與環保結合,研究各類粉塵的潔凈利用工藝:提高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工業渣、氧化鐵皮全部實現循環利用,形成產業鏈,做到廢渣零輸出:研究制氧系統氨氣、惰性氣體等回收利用的可行性,開發新的產業鏈,研究鋼鐵產品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拓展應用領域,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從企業層次向產業層次、社會層次產業鏈延伸速度,真正實現從傳統的鋼鐵生產向鋼鐵產品制造功能、能源轉換功能、社會廢棄物消納功能的轉變,全面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