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本是喜慶事,但一個女孩卻很苦惱,原因說來很簡單,未來的公婆為祝福這對新人,準備出資十萬元,幫他們貸款買新房。
聽來是多么好的事情,但問題偏偏出在男友要給父母打欠條,并且開玩笑說,父母出這筆錢要占房子的股份。見女孩不悅,男友解釋說,欠條只是讓父母放心的一個保證。希望女孩今后能好好孝敬父母。如果不孝順,父母可以隨時要回這些錢。
這自然令女孩很難接受。她感覺男孩的做法另有目的,還感覺到一種不信任。女孩說,打什么欠條啊,想孝順父母應該是自己好好奮斗,不讓父母吃苦。孝順是兒女應盡的義務,而不是用錢來保證的。用自己的一生一世來報答父母不好嗎?
用自己的一生一世去報答,當然很好。但對于尚未過門的兒媳,公婆會輕易信任嗎?
現在許多大城市流行代子女相親,公園里父母們將子女的年齡、簡歷、收入寫在卡片上,同時開出對另一方的要求。除了年齡相當、相貌尚可、身體健康等婚姻的必備條件,還有一些不可動搖的前提,如男方要有城市戶口,要有穩定的工作,關鍵要有房。這不僅難壞了許多年輕人,更難壞了那些生活并不寬裕的父母。須知在大城市買房非同兒戲。
再說那些為子女婚姻買單的父母們,比如送給子女一套住房,子女結婚時固然歡天喜地,可是不止一對父母問過我這個問題:如果萬一孩子將來離了婚,房產該怎么算?我看報紙上的資料,結婚不滿一年的新婚夫婦離婚率高達兩位數。這時,如果對方提出平均分割共有財產,豈不傻眼了?于是將房產辦在父母名下,做婚前財產公證,簽署婚前財產協議,等等,這些看來與幸福美滿毫不沾邊甚至顯得相當冷酷的應對措施一一出爐。
以前我們只從報紙上看到國外有錢人在婚前辦理財產公證,據說美國總統肯尼迪的遺孀下嫁希臘船王奧納西斯時,婚前協議厚達一百多頁,對于財產的使用和分配做了非常細致和明確的規定,比如女方可享受的年度費用,比如男方亡故后女方對產業無繼承權等。那時的國民會嘲笑資產階級婚姻在溫情脈脈的面紗下有一副多么冷酷的面孔。不久前英國更審結了一個驚世離婚案,富有的男方為獲得自由之身,付給對方的財產高達上億美金。
如今,這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我們身邊。許多離婚訴訟因財產分割而鬧得不亦樂乎,當事雙方皆后悔之前沒有看到這一步,未在婚前將財產關系說清楚。
我告訴那個苦惱于給公婆打借條的女孩,大可不必為此苦惱,她未來的公婆這樣做很正常。只要她和男友恪守著對愛的承諾經營好自己的小家庭,這張欠條或許在哪一天會被老人偷偷地撕成紙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