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家旁,有長長的鐵軌,當列車緩緩進站時,我常去拽它,想把它拉住。列車總會停下,卻不是因為我。
從媽媽蒼老、失望的眼里看來,我就是她不聽話的列車——她拽不住我、無法改變我的生活軌跡。她希望我健康、出類拔萃,性格溫和又果決,并且處處按她的設計生活,我做不到。她常哀嘆我自行其是,過于倔強。我卻反問她:“媽,你能找出不倔強的人嗎?”
媽媽無語,包括她本人,都是本性難移的典型。
我們總是試圖去改變別人,但我們又能改變誰呢?小時候,我想讓隔壁的伙伴和我一樣喜歡乒乓球;上大學時我鼓動同學加入興趣小組,期盼他們和我一樣愛好墻報設計;工作后,我多次輔導弟妹,希望他們都熱愛科學。結果呢?都是徒勞,我甚至不能改變愛妻拿筷子的姿勢。
生,當如列車,人,當如列車。小孩是拽不動列車的,除非讓機車熄火或是改道,否則沒有誰能強迫誰干什么。
可是,我又偏繼承了媽媽的基因,因為愛或良心,就總愛去勸說別人,希望他們聽從自己的建議,因此受傷不少。我這個站在鐵軌旁的小孩,除了茫然,又能如何呢?
前不久,我讀到了一個教士的墓志銘。他寫道,他曾經想去改變世界,后來,他想去改變國家和人民,漸老后,他只想改變自己的家人,直到臨終他才意識到,他該改變的,是自己。只有首先改變了自己,才能去改變家人、國家和人民,直至世界,然而一開始,他就把順序弄反了。
我又去鐵軌旁走了走,看見了信號燈。恍悟的我明白了,人,并非不可改變,只是他需要溫柔的信號,還有可供選擇的軌道。不付出愛,不懂得技巧,試圖改變別人將是徒勞的;反過來說,當我們的生命號列車飛突疾馳時,多留意一些他人給出的善意信號,及時調整方向,才是讓列車駛向幸福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