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可以說家喻戶曉,老少皆知。孫悟空最大的特點是富于戰斗性——敢于戰斗,善于戰斗。他好戰,但不行兇作惡;他能打,但不亂打;他敢打卻不呈匹夫之勇;他神通廣大卻很重視武器的運用。
本刊精選的幾則“經典戰例”中的“武器”,與孫悟空的金箍棒、“三根毛”、“磕睡蟲”等有異曲同工之處,對于我們應對市場競爭中的商戰,或者職場政治,應當說有很現實的借鑒意義。
好戰孫悟空
○郜磊
孫悟空是個猴子,而且是個文學作品中虛構的猴子,并非實有其猴。但是,這個虛構的猴子很出名,甚至超過許多真實人物,可以說家喻戶曉,老少皆知。毛主席曾有詩句贊曰:“今日歡呼孫大圣,只緣妖霧又重來。”“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一個領袖多次提到和贊許神話中的一個猴子,可見其不一般。
孫悟空最大的特點是富于戰斗性,敢于戰斗,善于戰斗,所以他修成正果后,被封為“戰斗勝佛”。
他的戰斗性首先表現為敢于戰斗,天不怕,地不怕,挑戰困難,挑戰權威。他在石頭中蹦出,橫空出世,“目運金光,射沖斗府”。在群猴當中,他率先闖過瀑布,發現了水簾洞,使群猴有了棲息的洞府,因而被擁戴為猴王。他不安于在山中稱王稱霸,敢于闖世界,飄洋過海,到西賀牛洲拜師學藝,掙得一身本事,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七十二般變化,號稱“齊天大圣”。他闖地府,在生死簿上鉤掉了自己的名字。他還大鬧天宮,極其豪邁地聲稱“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單槍匹馬,打得天兵天將狼狽不堪。當他被暗算被俘之后,放進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煙熏火燎,沒有軟蛋,反而煉出了銅頭鐵臂,火眼金睛,更能打了。連佛祖如來他也敢挑戰,還在如來手上撒了一拋尿。他皈依佛教之后,叛逆性減弱了,但是戰斗性并沒有減低。在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的道路上,主要靠他降妖伏魔。他也曾被妖火燒昏過去,也曾被別人的寶物拘禁,但從不低頭,從不服輸,總是一直堅持戰斗,奪取最后勝利,自己也修煉成“戰斗勝佛”。
孫悟空的戰斗性更值得稱道的另一面是善于戰斗。善于戰斗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他雖然好戰,但不行兇作惡,心存善念,行俠仗義,殺妖魔鬼怪,除惡務盡,堅持祛邪扶正。對人民他卻是滿腔同情,盡力幫助。在小子城,妖怪作惡,蠱惑國王貪愛美色而生病,然后要吃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孩子的心肝作藥,搞得滿城人心惶惶,是孫悟空奮力趕走妖怪,拯救了千百孩子們。在烏雞國,救了受害國王。孫悟空好戰,但有愛民這個基礎,讀者才同情他,熱愛他。
二是他雖然能打,但不亂打,憑著火眼金睛,識破妖魔鬼怪的各種陰謀詭計,各種喬裝變化,三打白骨精,無論白骨精化成美女還是老人,他一眼識破,就顯示他分清敵我的本領。這一點,他把師傅唐僧和豬八戒、沙僧都比下去了。
三是他雖然神通廣大,但很少赤手空拳打拼,很重視武器的作用。他出道之后,首先去找東海龍王,借得鎮海神針,成為自己手里的如意金箍棒。這個棒子重達千鈞,威力無比,卻又大小如意,可以變為繡花針大小,藏在孫悟空的耳朵里。金箍棒在地上畫一個圈,等閑妖怪就不敢入侵。孫悟空身上的毫毛也是有力武器,可以變化為無數小孫悟空助陣幫忙。特別是他腦袋后面有三根硬毛,是菩薩給他的救命法寶,當他被妖魔的寶瓶收進去,快要化為血水時,就是一根硬毛變成金鋼鉆,幫他逃得性命。此外,他還懷揣著幾枚磕睡蟲,彈到別人身上,就可以致人昏睡。孫悟空的功勞,靠的是對金箍棒等武器的熟練使用。
四是他善戰也不輕敵。每次遇到妖魔鬼怪,他總是不慌不忙,調查研究在先,把當地的土地神和山神找來,問清情況,摸清底細才動手,往往能直搗妖魔老巢,擊中對方軟肋。
五是他既能打硬仗,也能打巧仗,三調芭蕉扇時,他鉆到鐵扇公主的肚子里的獨特戰法,就受到毛澤東的贊賞。
六他是能打也不單打獨斗,不呈匹夫之勇,每次遇到困難,自己無力戰勝時,他就會到天庭或者到佛祖那兒去搬兵求援,哪怕曾經是他的對手的二郎神、太上老君等,他都放下面子去求援,因而得道多助,最終取勝。
《西游記》是古代名著,孫悟空是其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為什么成功,就是這個形象具有超越性,超越時代、超越地域,能廣泛引起共鳴。如今,孫悟空的戰斗性仍然很有現實意義,學好孫悟空的戰斗本領,對于我們應對市場競爭中的商戰,或者職場政治,應當說有很現實的借鑒意義。□
歷史上的“火牛戰”
○馮應彬 郭艷華
田單“火牛”破敵
燕將樂毅攻齊,連下70余城,唯有莒和即墨兩城未克。即墨的守將就是田單。他是臨淄人。周郝王三十一年,燕軍攻臨淄。田單帶領家人乘車逃難。他發現車軸外露過長,擁擠時容易折斷而導致翻車,便把車軸鋸短,并包上鐵皮。途中,果然有不少人因車軸折斷而被燕軍俘虜,田單一家卻安全到達即墨。即墨被圍后,原守將戰死。眾人都說田單有智謀而推舉他為將,負責守城。田單在燕軍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對燕軍施反間計,說樂毅有野心,致使燕王以騎劫取代了樂毅。騎劫將樂毅的政治爭取改為恐嚇威懾,企圖讓齊人畏服。田單乘機散布道:齊人就怕燕軍把俘虜的鼻子割掉,再讓他們打頭陣,那即墨非敗不可。燕軍果然這么做。齊守軍一看被俘同胞都被割掉鼻子,更加堅守,唯恐被俘。田單又散布道:齊人就怕燕軍挖祖墳,那就太寒心了。燕軍果然照辦。齊守軍無不痛心疾首,都要求出戰。田單又同士兵一起挖工事,盡散家財置辦飲食慰勞將士,然后埋伏精兵,而讓老弱婦女守城,隨后派使臣到燕軍營要求投降。燕軍見即墨城頭只剩老弱,信以為真,皆歡呼跳躍,更加懈怠。田單見時機成熟,于是開始布置火牛陣:
他集中1000多頭牛,在牛角上綁刀,在牛尾上扎上浸油的蘆葦,在牛身上披畫有五彩龍紋的紅布,夜間牽牛至預先在城下秘密挖好的通道內,將牛尾點著。牛負痛向城外狂奔,5000名精兵緊隨其后,城上擊鼓助威。燕軍以為是神兵天降,驚惶失措,潰不成軍。騎劫被殺。齊軍乘勢窮追,各地響應。齊所失70余城全部收復。田單因戰功卓著,被齊襄王封為安平君。
諸葛亮“火牛”燒夏侯
諸葛亮初出茅廬,火燒新野。曹軍大都督夏侯淳帶領殘兵3萬人敗走余山。周倉得到這一消息后,很快到后山稟報關羽。關羽按照諸葛亮的部署,帶領20個關西漢、100名刀斧手、50條牛。牛身用五顏六色的布包扎起來,樣子非牛非馬,如天降神獸一般。每一條牛身上6把利刀,2把結扎在牛角上,4條牛腿上各結扎著一把。50條牛分為10排,每排5條,中間用一米長的竹竿將它們隔開。在牛尾上,扎一個火把,火把上涂上一層油,一點就著,而且維持的時間長。每一排牛的后面,有10個刀斧手。在他們的臉上,也涂上各種顏色,每人手執一把鋒利的鋼刀。
關羽一聲令下,號炮一響,刀斧手將50條牛尾巴上的火把全部都點燃。牛聽到炮聲,同時火把燒著了牛尾,很快火燒痛了牛屁股。牛發了狂一樣,拼命地向曹軍奔去。刀斧手緊緊跟上,沖向曹兵。曹兵見勢不妙,急向左右散開。但瘋牛橫沖直撞。曹軍3萬人馬擠得人山人海,自己人堵了自己的路,自相踐踏,混亂一團。曹兵死傷不計其數,頃刻間,血肉橫飛,尸骨堆山。曹兵大敗。
紅軍巧用“火牛”解放吉安城
1930年,在我紅軍解放吉安的戰斗中,狡猾的敵人在吉安城外設置了重重障礙,給我軍主力部隊攻城帶來了嚴重的困難。附近的赤衛隊在晚上聯合組織起來,準備了許多棉花、煤油、油桶和爆竹,牽來了成群的黃牛和水牛,用細鐵絲把棉花卷成條,灑上煤油綁在牛尾巴上,也有的把煤油桶打通,中間穿一根卷了少量棉花的鐵絲,并在鐵絲上捆綁許多爆竹,再綁到牛尾巴上;還有的準備了大量的稻草和橋板。
時至深夜,赤衛隊員們牽著牛,背著稻草和橋板來到城下。正當敵人做夢的時候,沖鋒號響了。牛尾巴上的棉花和爆竹一齊點著了。于是,幾百頭牛一股勁地沖向前去,真是勇猛異常、萬夫莫敵,再加上隊伍里的喊殺聲,嚇得城里的敵人驚慌失措。不等敵人還擊,“火牛”已沖破障礙,有的還越過了戰壕。赤衛隊員們背著橋板和稻草,跟隨“火牛”很快把木橋架好,把壕溝填平。隨即主力部隊攻進城去。敵人有的逃跑了,有的投降了。天還不亮,整個吉安城就全部解放。□
一部影片征服一個國家
○金鑫
1940年4月的一天,德國駐挪威大使館內,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電影招待會。這個盛大的電影招待會招待的是挪威政府的軍政要員、工商巨頭,電影的名字叫《火的洗禮》,其主要內容是德國法西斯以閃電戰擊潰波蘭的200萬軍隊,占領波蘭全境的紀實性鏡頭。電影真實而完整地展現了德軍風馳電掣般的陸上進攻、空中打擊,僅僅在幾個小時內,寧靜美麗的華沙便成為了一座死城,一片廢墟。招待會上,每一個血腥的場面,每一聲激烈的爆炸聲音都讓挪威的軍政要員們膽戰心驚,想一想波蘭擁有3400萬人口,面積達33.9萬平方公里,其陸軍在歐洲居第五位,然而不到一個月就全國淪陷。而挪威區區300萬人口,32萬多平方公里,軍隊僅有1.5萬人,飛機90架,艦艇64艘,哪里是德軍的對手!電影一放完,德國大使便直接進行了威脅誘逼:要戰爭還是要和平!耳聞目睹的真實影像癱瘓了挪威軍政要員的抵抗意志。1940年4月9日,德國一支人數不多的空降部隊,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附近的內法布機場強制降落并迅速占領了這個機場。緊接著,1000多名步兵排成游行隊伍,在音樂的伴奏下,以征服者的姿態沿主要街道進入奧斯陸。這支兵力單薄的小分隊,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占領了一個30萬人口的城市。此時,只要奧斯陸的居民一齊動手,即便是赤膊上陣與入侵者搏斗,也會取得勝利,但是,電影的威懾之力卻使他們放棄了任何抵抗。
德軍借用打擊波蘭成功的真實戰爭場景達到了威懾挪威政府的目的,一部簡短的新聞紀錄片就直擊挪威首腦神經,令其軍政要員喪失斗志,最終實現了不戰而占他國城池的戰略目標。□
靠啤酒桶贏得的戰爭
○馬慶恒
通常啤酒桶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裝啤酒的桶,一是形容能喝啤酒的人。可你聽說過還有第三層意思嗎?
“啤酒桶里裝水雷,炸得敵人皮肉綻。”事情發生在18世紀美國獨立戰爭時期。一天清晨,一艘英國軍艦停泊在特拉瓦河口,水兵們正在甲板上做早操,忽然有人發現了什么,朝著水面呼喊起來,大家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十多只啤酒桶正從遠處晃晃悠悠地漂來。那些嗜酒如命的士兵看得直咽口水,忙不迭地提議大伙兒趕緊打撈,犒勞犒勞自己。幾個水兵嘻嘻哈哈地把啤酒桶撈到甲板上,正打算美美地喝一頓,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啤酒桶爆炸了,那幾個水兵被炸得哭爹叫娘、血肉橫飛。啤酒桶怎么變成了炸彈呢?原來這是美國人的發明。為了打敗英國海軍,他們絞盡腦汁想出了這一絕招。
打那以后,英國軍艦在北美河流上不斷遭到啤酒桶炸彈的騷擾。這些啤酒桶有時被藏在水草下面,有時被裝在給英艦送貨物和食品的小木船上,到了英艦附近時就被扔下海,然后將英艦擊沉。英國水兵被這種特殊武器攪得整天提心吊膽、心驚肉跳,最終輸掉了這場戰爭。“啤酒桶”在這場戰爭中大發神威、戰功赫赫,所以有人干脆將北美獨立戰爭叫做“啤酒桶戰爭”。
這啤酒桶炸彈怎么會有這么大的威力呢?其實很簡單,把炸藥和導火索裝于啤酒桶里,只須機械碰撞即可引起爆炸。將兩只啤酒桶捆成一塊,讓導火索互相連通,只要其中一只啤酒桶爆炸就會引起另一只的連鎖反應。有人戲稱它是連環雷,制作雖簡單粗糙,但威力巨大,成為北美獨立戰爭中的主要水上兵器。
到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啤酒桶更是南北雙方共用,風頭出盡。北軍的裝甲艦“開羅”號、南軍的“埃特”號、“馬里恩”號都是葬身于啤酒桶水雷的威力之下。□
探照燈充當“神奇武器”
○張國權
1945年春,連續吃了幾次敗仗的德軍敗退到奧得河西岸一線。德軍集中了大約100萬人的兵力,1萬門火炮、迫擊炮,3300架飛機和1500輛坦克,企圖在此負隅頑抗,阻止蘇軍攻占柏林。
納粹德國已經是背水一戰。這個時候的德軍猶如一群被追急眼的“惡狗”,比任何時候都更危險。時任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司令員的朱可夫何嘗不知道這點。何況,他還擔負著在屈斯特林登陸場實施主攻的艱巨任務。這可是德軍最為堅固的工事!朱可夫思索著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傷亡突破敵人防線。這次,他的細心使他再一次創造了奇跡。
一天,他無意中看到照明用的普通探照燈后,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作戰方案:在黎明前發起進攻,用大量的大功率探照燈突然照射敵前沿陣地。這既可以威懾敵人,又可以讓黑暗中的德軍陣地照得如同白天。
4月16日拂曉前,在奧得河上空突然升起了無數的信號彈。霎時,蘇軍把140多部探照燈連同所有坦克和卡車的車燈都一齊打開,耀眼的電光同時射向德軍前沿陣地,照得德軍眼花繚亂,亂作一團,甚至看不清蘇軍在哪兒。緊接著,朱可夫命令蘇軍數千門大炮、迫擊炮和“喀秋莎”火箭炮開始猛烈轟擊。德軍的防御陣地很快陷入一片火海。
這時,步兵和坦克部隊在探照燈的“掩護”下,也迅速對敵發起攻擊。沒多久,蘇軍就以很小的代價攻克了德軍的防御陣地,為攻占柏林打開了勝利之門。普普通通的探照燈竟然成了神奇的武器,幫了蘇軍大忙。□
對付塔利班的短信戰
○宋向明 王延平
駐扎在阿富汗的英軍,在情報部門和心理戰專家的幫助之下,想出一條瓦解塔利班武裝的“攻心奇招”,用大量寫有勸降信和消極信息的手機短信,對塔利班指揮人員“狂轟濫炸”。
最初,英軍情報部門搜集塔利班武裝指揮人員手機號碼的目的,是利用手機信號進行定位,并效仿俄羅斯獵殺車臣叛軍首領馬斯哈多夫的方式,“定點清除”塔利班的指揮人員。
但情報人員很快發現,塔利班武裝大都隱匿在阿富汗北部山區的巖洞中。即使知道了其確切坐標,精確制導武器也無法對巖層下的武裝分子構成威脅。
如何利用這些塔利班武裝指揮人員的手機號碼?英國情報機構經過研究后,提出可以用這些手機號碼作為進行心理戰的載體,于是有了針對塔利班武裝人員而專門編寫的“短信炸彈”。
事實上這些手機短信內容非常簡單,比如:“我們知道你在哪里,投降吧”,或者“回家吧,你永遠也玩不過我們”,還有一些短信則偽裝成似乎是從其他塔利班士兵那里發出的,字里行間散布著一種消沉的情緒以打擊其士氣。
這些“攻心短信”制作完畢之后,駐阿英軍再按照從塔利班戰俘和情報人員那里獲得的敵方指揮人員的手機號碼,派專人對敵人進行“狂轟濫炸”。
自從2006年10月打響這場“無聲無息”的短信心理戰之后,塔利班武裝針對駐阿英軍的襲擊大為減少。效果之好令英軍自己也深感吃驚。□
《封神演義》中的“火門”武器
○姚少寶
火是中國古代較早被人們認識的一種自然力量。在野獸出沒的原始時代,人們雖然還不懂得用火把食物燒熟吃,但他們卻知道在雷電之后,保留火種,用以驅逐野獸,保護自己。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火的運用范圍逐漸擴大,并且與戰爭聯系了起來。
火作為兵器或法寶運用于神魔斗法,中國古代的神魔小說,除了《西游記》之外,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當推《封神演義》。
與普通戰爭中交戰雙方使用的武器相比,《封神演義》所描寫的武器,基本上都具有超乎尋常的特異功能,也可以把這些武器稱為法寶。小說中,各路神仙道人的種種法寶,千變萬化,各有威力。而“火門”武器更是獨領風騷,在眾法寶中大顯身手。如姜子牙討伐殷紂的戰爭中,魔禮青一舞動青云劍,便有金蛇攪繞、火光飛騰的效果;魔禮海的地水火風琵琶,撥動琴弦放火,產生出令人嘆為觀止的效果。在《羅宣火焚西岐城》中,火龍島焰中仙羅宣是將萬里起云煙射進了西岐城,使整座城陷入了一片火海,這萬里起云煙便是火箭。
《封神演義》中,韓升的萬刃車有與之相似的功能。它殺將起來,風火交加,煙飛焰裹,如山崩地裂之勢,殺得姜子牙的大軍尸山血海,焦頭爛額,可謂慘不忍睹。用扇子扇出火或扇滅火也是火門法寶的一種慣常使用模式。楊任的五火扇是一把能扇出火的寶扇。楊任只把五火扇一扇,呂岳的瘟癀傘頓時化為灰燼,他把扇子連扇數扇,莫說是人,連地都扇紅了。太乙真人便用此寶將石磯娘娘罩在里面,用三昧神火將其燒煉出原形。待姜子牙拜將伐紂大戰開始以后,真人又將這法寶傳給了弟子哪吒。讓它在滅馬忠、戰張奎、吳龍、常昊中再次大顯神通。這九龍神火罩的威力是能將妖物或精怪罩住,后在罩內盤繞九條火龍,放三昧神火,將其煉出原形或化為灰燼。小說中另一種與九龍神火罩特征相似的火門法寶是燃燈道人的玲瓏塔。燃燈道人為懲罰哪吒固執地尋父報仇,將其罩在塔內,發火磨煉其性情。哪吒雖被燒得大叫饒命,但渾身上下竟然絲毫沒被燒壞。
小說《封神演義》中火門法寶變化莫測、異術驚人,它們在戰爭中變化多端,各顯神威。這些火門法寶被賦予了生命力,讓它具有了人類無法抗拒的神秘力量。舞劍帶火、奏樂噴火、放禽引火、口中吐火、煽風點火、罩內生火、塔中發火,將眾多方法融于一體,極盡騰挪之功,儼然現代的“煙幕彈” 、“火焰噴射器”、“超聲波”之類武器。而對于火陣的描述,更是張揚了其神奇的力量,既有三昧真火,又有各種神火的混合,甚至是具有魔咒性質的風火符印,不禁讓人聯想到現代戰爭中的激光、導彈等高科技武器。而現代戰爭中的火攻也含蓋了攻擊與爆炸等多方面的內容,是地理學、氣象學、諜報學、工兵學、兵器學等知識的綜合利用,這也體現出現代人對火的力量的肯定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