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求學的幾年總也忘不了家鄉的一切,尤其是在吃上,一樣的拉面,卻總也沒有家鄉的那么可口。
還記得高中的三年,總喜歡隔三差五地跑好遠的路去一家沒有名字也沒有招牌的小店吃拉面。店不大,也就路邊一個四五十平米的門面,門口擺上十幾張桌椅,衛生也不講究,地上有厚厚的油漬拌著塵土,踩上去直發粘,桌子總是來不急抹就又坐上了人。可就是這么一個不起眼甚至有點讓人沒胃口的小小拉面館,卻總是坐得滿滿的,飯點上晚到一會兒就得站著等位置。
第一次來這家店也是朋友給介紹的,叫了一小碗嘗嘗。一口面下去筋斗無比,口感上佳,滑溜溜地就全就進了肚子。再喝一口湯,好,牛骨熬了半晌,又加上臊子的料,口味渾厚,回味無窮啊。嘗下臊子,雖咸,但是味道非常地妙,牛油拌精肉,加了八角和茴香,攙上骨頭湯熬出來的。就算單獨拿出來做菜也是一道極好的美味啊.小小一碗牛肉面,卻讓我胃口大開,三下兩下,一小碗就進了肚了,不由感嘆真是好面啊。從此我就成了這里的常客。
玉液瓊漿咱沒喝過,熊掌鮑魚咱也沒吃過。不過相比之下,這小小的拉面館子就是我的美味天堂了。兩塊錢一大碗面吃得腦門直冒汗,或者切上三塊牛肉買一個火燒餅喝牛肉湯,或者炒上一份拉條咬上兩瓣蒜。錢不多,吃得卻舒服。來這里有吃面的有喝湯的有咬餅的也有割肉喝酒的;有農民有工人有白領也有挺肚子的大款;有獨自一人的有出雙入對的有呼朋喚友的也有攜妻帶子的。三六九等各行各業,人不同,但是笑容一樣,喜好一樣。種地干苦力的圖實在,兩塊一大碗,足足的四兩拉面兌上滿滿一大碗肉湯,上面實實在在澆上一勺子肉臊子,誰都吃得飽。工作跑業務的圖快捷,這邊報了飯那邊就給你切面開拉,拉筋斗了放滾水里轉三圈,碗里擱上幾葉時令青菜,放面兌湯澆臊子,您剛坐穩當這邊一碗美味的拉面就端您面前了,跟快餐一樣的速度,但吃著可比洋玩意舒坦得多。那些開車來的大款們圖什么味道?山珍海味吃個遍,總是那么一點膩味。來個小店吃完牛肉面,少要點油星清清腸子。放開身份跟旁人一樣挽上袖子猛吸一口湯。舒坦啊!在這里沒有什么農民干部大款,只有一樣,食客.每個人都是吃得津津有味,滿腦門流汗,就算是過路的,看了大家的吃相,也都有了進來干一碗的沖動。
店小,但是店小人實在.在這里吃面總是先叫飯吃著,吃完再掏錢。老板娘說,本小利薄圖的是個人緣,您方便就成,真是拿不出錢的肯定有自己的難處.現在像老板娘這樣想的人真是越來越少了啊,都說河南人實誠,從她身上就可見一斑。一天里吃飯的人絡繹不絕。早起天剛亮,店里的伙計就要忙著殺牛,一天一頭牛,好肉凍起來整塊賣,下水和里脊拿來熬臊子,每天都能賣光,有時候來晚的還買不到。牛是還沒亮時候從鄉下拉來的,正宗的南陽黃牛,雖然可憐,不過為了那么多人的肚子,咱也就不去考慮它的感受了。早飯飯點剛到,喝牛肉湯的人就陸續來到了,有在這吃的,有盛好帶走的,剛殺的那頭牛有一半都在早上賣出去了。牛肉湯的精華就在湯了,不過鍋里熬的可不是剛殺的那頭牛的骨頭,而是前一天的,店里是有規矩的,湯得是熬過一宿的。所以大清早來喝湯的人總是能喝到白得看不到底的骨頭湯。早飯的人漸漸散去,店里就將早已發好的面拿出來準備了,因為起早工的人該來了,最忙碌的時候該來了。店里的伙計從早上一直忙到下午三、四點才能休息,忙里偷閑地瞇會兒眼,到五點就又要迎接滿座賓客了。我曾經問過老板娘她一天能收多少錢,她說店里顧了七八個人從早忙到晚,還有買牛的錢,買面的錢零零碎碎一月也就能賺個三五千塊錢。累死累活的一月也就賺這么點,只賣牛肉不也可以么?老板娘笑了,工人少了招呼不過來,工人多了利就薄,但是如果我不開這店他們也許就吃不到這么實在的飯了,那些兄弟就又得為省那一點錢餓著肚子去開工了,多實在的人啊。
小店雖小人心不小。店沒有名字,跟人說起來只能說是拉面館子,但是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小店的位置,記得那個可愛的老板娘。出門在外沒有胃口,總是會想起小店里那熱氣騰騰的牛肉拉面,想那筋斗爽口的面條,想那口味渾厚的骨頭湯,想那可口味美的臊子。想一想,嘴里已是要留哈喇子了。大三的暑假我終于回到了家鄉,又去了小店。不過街邊的門面已經做了高樓大廈,原來小店的位置開了一家看上去相當上檔次的酒店。小店不在了,朋友說是因為城市建設,把這里的商販都趕走了,拆掉重建了,心里一陣難受,城市越來越大了,生活越來越好了,但是時間的推移總是會帶走一些美好的東西。我上哪里再找那么可口的拉面,再找那么實在的老板娘呢!相信難受的不只我一個,小店從此只能留在我的記憶里了,至今我還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