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過敏了馬上多喝水
一天,張菁在上班時時,突然嘔吐與腹部劇痛不止。醫生診斷后發現,原來她之前因為淋雨,服用了治療感冒的藥物,從而引發藥物過敏。
類似這樣的藥物過敏事件其實在日常服藥過程中很普遍。專家指出,藥品對人的機體來說是個外源性物質,一旦與人體不相融,就會導致藥物過敏。
藥物過敏的表現形式有很多,輕的會出現皮膚紅腫瘙癢,嚴重的出現哮喘、紫癜、過敏性休克,不僅可能損傷肝臟、腎臟及大腦等器官,還會導致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喉頭局部水腫、呼吸困難,甚至會危及生命。
有些藥物過敏,在停藥后就可以好轉。但也有時候,僅停藥是不夠的。藥物過敏時,患者首先應該多喝些溫開水,便于藥物盡快排泄,同時要留意身體變化。如果出現較嚴重的過敏癥狀,可能需要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服用抗組織胺、收縮血管的藥物,或注射皮質激素等。“最好是一出現過敏就去醫院,避免情況惡化。”
最后,專家提醒,在使用青霉素、頭孢類、氟哌酸等高致敏藥物前,必須進行皮試,絕不可因過去不過敏而忽略。此外,曾有過藥物過敏史的人,在醫生開藥前,一定要告知醫生。
腎病患者不宜過多吃豆腐
豆腐是以黃豆、青豆、黑豆為原料,經浸泡、磨漿、過濾、煮漿、加細、凝固和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的最廣、最大眾化的烹飪原料之一。中醫書籍記載:豆腐,味甘性涼,具有益氣和中、生津解毒的功效。俗話說“青菜豆腐保平安”,這正是人們對豆腐營養保健價值的贊譽。可豆腐雖好,多吃也有弊,過量也會危害健康。特別是腎功能不全患者,不宜過多享用豆腐。
過多吃豆腐對腎臟的危害,促使腎功能衰退
在正常情況下,人吃進體內的植物蛋白質經過代謝變化,最后大部分成為含氮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人到老年,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下降,此時若不注意飲食,大量食用豆腐,攝入過多的植物蛋白,勢必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不利身體健康。
中醫認為,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瀉、腹脹、脾虛者以及常出現遺精的腎虧者也不宜多食。
同時,過多吃豆腐的其他危害。
引起消化不良
豆腐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質,一次食用過多不僅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癥狀。
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美國醫學專家指出,豆制品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易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于動脈壁上,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導致碘缺乏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它不僅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而且還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長期過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導致碘缺乏病。
促使痛風發作
豆腐含嘌呤較多,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多食易導致痛風發作,特別是痛風病患者要少食。
老年人低血壓可適當多吃些鹽
一些老年人認為血壓低些好,有些血壓低的老年人還為自己沒有高血壓這一富貴病而慶幸,這種認識是不科學的。
其實,老年低血壓也能引起腦和心臟的嚴重供血不足,其危害程度不亞于高血壓病。
低血壓容易造成人體各器官的供血不足,尤其易引起腦組織的缺血,病人常常感到頭暈、頭痛、眼前發黑、健忘、思維遲鈍,同樣容易發生缺血性腦卒中、心絞痛、心肌梗死。
對于老年性低血壓,首先要查找原因,如降壓過度者應暫停服降壓藥物,患有貧血、慢性胃出血等病時要及時診治;如果患的是體位低血壓,在起立或起床時動作要盡量緩慢,不可操之過急,每變換一次體位,要休息2~3分鐘;體質虛弱者宜加強營養。
低血壓的老年人可根據自己的體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在飲食上應注意增加營養。
低血壓患者可適當增加鹽的攝入量,為正常食鹽量的2~3倍,即每日20~25克,多攝入鹽后還要多喝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升高血壓。
另外,滋補藥也可調節血壓,可每日服用桂圓肉6克,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人參或其他中藥,還可用肉桂、桂枝、炙甘草各9克,開水浸泡,當茶飲,連服10~20天,效果也很好。
肝不好多吃葡萄
葡萄中含有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質、維生素和纖維素,對肝不好甚至肝炎患者十分有益。所以營養專家建議肝容易出現問題的老人適量吃點葡萄。
中醫認為,葡萄性平、味甘酸,能補氣血,強筋骨,益肝陰,利小便,舒筋活血,暖胃健脾,除煩解渴。現代醫學則證明,葡萄中所含的多酚類物質是天然的自由基清除劑,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有效地調整肝臟細胞的功能,抵御或減少自由基對它們的傷害。
葡萄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及多種維生素,對保護肝臟、減輕腹水和下肢浮腫的效果非常明顯,還能提高血漿白蛋白,降低轉氨酶。葡萄中的葡萄糖、有機酸、氨基酸、維生素對大腦神經有興奮作用,對老年肝炎患者并伴有神經衰弱和疲勞有改善效果。
葡萄中的果酸還能幫助消化、增加食欲,防止肝炎后脂肪肝的發生。葡萄干是肝炎患者補充鐵的重要來源。用葡萄根100~150克煎水服下,對黃疸型肝炎也有一定輔助療效。
(編輯/楊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