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旅行,給我留下較深印象的不是壽司、生魚片,不是藝伎、相撲手,而是那充滿溫情的“婆媳學?!薄?/p>
在日本,每一個社區都開辦有“婆媳學?!?。它不收學費,每一個準媳婦都可以報名人學,唯一的條件是必須與準婆婆一道來聽課。“婆媳學?!泵科谝粋€月,共授課4次(每1次),每次上課的時間兩個小時。在這里執教的老師,都是持有資格證書的女性心理咨詢專家。由于課堂內容豐富多彩,教學形式生動活潑,吸引了大批學員。他們的四次課主要包括以上內容。
學會感恩 老師事先挑選好有代表性的學員,做好充分的準備,讓她們在課堂上再點發言,暢談自己的經歷。通過學員的現身說法和老師的精彩點評,讓準媳婦們體會到婆婆是如何含辛茹苦地把兒子撫養成人的。使準婆婆認識到人家父母將女兒培養成一個如花似玉的新娘是多么的不易。
只有雙方都感激對方,常懷感恩之心。才能事事包容,時時磨合,彼此的關系才可以融洽起來。
加深了解 上課的主要目的在于增進婆媳之間更深層次的了解,以便日后更好地相處。主要內容包括家庭成員的信仰、職業和興趣等,飲食起居方面的習慣,穿著打扮方面的愛好等。
在婆婆和媳婦之間,似乎總有解不開的結。究其原因,在于雙方總是在暗中較量,互相驗證和比較哪—個更能吸引兒子或丈夫,更有影響力。以為兒子或丈夫偏向了對方,便是看不起自己。長此以往,婆媳之間這種“比下去”與“壓下去”的做法只能使雙方失去自信和幸福。
婆媳間各有各的生活習慣,沒有誰對誰錯的。但凡老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怪癬,長輩后生之間難免有代溝,互相看不慣。準媳婦們要胸襟開闊,不要像悍婦一樣與婆婆據理力爭,那樣只會自貶身份。話不投機,觀點對立,凡事宜先做冷處理。不要讓矛盾激化,否則積怨太深,兩敗俱傷,久而久之,水火不容。長者為尊,凡事主動遷就老人家。定期與婆婆談心+增進了解,消除誤會。
換位思考 在課堂上,老師會從女性的心理角度分析婆媳之間產生矛盾的根源。指出這是-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在世界各國都存在。強調經?!皳Q位思考”的重要性,讓自己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思考,切不可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于人。
例如,作為準媳婦,必須將心比心。若想婆婆友善對自己,首先要真心地對她、尊重她。另外,不能像對自己的親媽一樣,對婆婆有過高的要求。母女問頂嘴、翻臉、使性子,過后母女還能和好如初,親媽會不計前嫌地疼愛你、容忍你。但是婆婆卻難以做到。至少,她不會如親媽一樣與你貼心得無話不說,親密無間。準婆婆要丟掉“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的舊觀念,寬厚地想“如何不讓媳婦再受我當年的委屈和痛苦”。
老師還耐心地指導準媳婦們一遍遍地練習叫“媽媽”,簡單的一句“媽媽”稱謂,體現了準媳婦的個人修養和家教,也透露出—份誠意。作為回報,讓準婆婆們練習擺出對女兒才會有的笑容。
實踐家務 在老師的指導下,準媳婦和準婆婆一起模擬做家務。學會現場解決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問題的技巧,掌握在遇到矛盾或沖突時“化干戈為玉帛”的策略。學員們認真地按要求去做,悉心體驗。深感受益匪淺。
作為媳婦,面對幾乎在什么事情上都要和自己一爭高低的婆婆,廊該采取贊美的方法,夸她對孩子的教育、煲湯的技術和家庭管理等都比自己更強。在家庭成員組成的這個“團隊”中,媳婦應該平靜地接受這種競爭性的婆婆。
如果婆婆出于關心和好意愛管事,希望以自己熟悉的方式來處理家務,媳婦可以和她劃分“勢力范圍”。比方說,孩子的衣服由婆婆疊。那就按她的方法疊;燒飯歸媳婦管,那就按她的方法做。
遇上婆婆厚此薄彼,對她的兒子特別照顧時,媳婦若能認識到她的這種偏心是正常的,已經養成了習慣,那么就會感到高興。因為自己愛丈夫,婆婆也同樣愛他,豈不美哉?
“通過在‘婆媳學?!粋€月的學習,我縮短了和準婆婆之間的距離,兩人更加親近了?!薄幻谢葑拥臏氏眿D在結業儀式上高興地說,“現在,我對處理好過門后的婆媳關系更加有信心了?!?/p>
編 輯 楊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