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文學家之一。他的巨著《紅樓夢》堪稱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枝奇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
曹雪芹。號芹圃,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曹家三代四人先后任江寧織造達五十八年之久。這個職務,名義上是為皇家采辦物資,實際負責秘訪江南各地吏治民情,隨時可密折上奏,是皇帝派駐江南的親信耳目。曹家不僅是當時的“百年望族”,也是名副其實的“詩禮之家”。曾祖曹璽“負經濟才。兼藝能”,祖父曹寅則是著名的學者、詩人。他曾奉旨刊刻《全唐詩》和編撰《佩文韻府》。因此,曹雪芹自小便受到良好的文學熏陶,能詩善畫,有著深厚的文學功底。
然而,好景不長,雍正即位以后,隨著皇族斗爭的加劇,曹家開始失勢。雍正五年(1727年),曹家因苛索銀兩、虧空公款等罪被清廷查封家產。當時曹雪芹大約十三四歲,封建王朝風云變幻的政治形勢,百年望族的迅速破落,使曹雪芹對封建社會的世道人情獲得不少真切感受。
曹雪芹晚年生活窮困潦倒,以賣畫為生,雖然舉家食粥,仍不時有三餐不繼之虞。一下子由封建社會的上層跌落到社會底層,曹雪芹可以說是從統治階級陣營中分化出來的不幸者。飽經滄桑的他,無疑對世態感悟頗深。對此,魯迅曾作過準確而深刻的概括:生于繁華,終于零落,半生經歷,絕似石頭。這樣的經歷使曹雪芹強烈地感受到人民群眾的疾苦和統治階級的腐朽,在鮮明的對比中他認清了這個社會的不合理性,并以敏銳的眼光洞察到這個社會必將滅亡的趨勢,這就為他創作小說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他要將積壓在心頭的激憤抒發出來,以至最終選擇了藝術創作這種重建自我的方式。曹雪芹在三十歲左右時開始《紅樓夢》的寫作,其間嘔心瀝血,有“批閱十載,增刪五次”之說。直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他病逝為止,只整理出前八十回?,F在流傳的后四十回一般認為是由高鶚所續補??偟膩碚f,后四十回中有不少情節與原有構思頗有出入,尤其是文筆大不如前書。但它基本能夠追蹤原書情節,完成寶黛愛情悲劇,使全書故事首尾完整,便于流傳。
《紅樓夢》是曹雪芹一生悲劇命運的映射。在這出徹頭徹尾的悲劇里,他以鮮明的態度熱情贊揚人性中的真、善、美,無情鞭撻和深刻揭露人性中的假、丑、惡。從這個意義上說,曹雪芹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和批判者。讀完《紅樓夢》你便會感覺到,在那個黑暗的時代,在一切御用文人高唱“康乾盛世”粉飾社會的表面繁華之時,曹雪芹卻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絕不是什么“盛世”,而是封建社會的“末世”。他以犀利的筆鋒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種種黑暗罪惡及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展示出其必然走向崩潰的歷史命運。首先這個封建家族在物質生活上窮奢極欲、鋪張浪費。一頓螃蟹宴便是莊稼人一年的生活費;一味茄要用十幾只雞來配它:為省親而修建的大觀園更是“琉璃世界、珠寶乾坤”。為了維持這種繁浩的開支,就只有加重對農民的剝削。五十三回烏進孝繳租,就真實反映了封建貴族對農民的掠奪,而農村經濟的困窘又加重了這個家族的經濟拮據,最后只能走向崩潰。
在精神生活上他們則荒淫腐化、墮落無恥。這個家族中的男男女女,如賈璉、賈赦、秦可卿、王熙鳳等,整日價尋歡作樂、賭博、通奸,無所不為。正如仆人焦大所罵:“每日偷雞戲狗,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钡赖律系膲櫬洌瑹o疑也是階級腐朽、家族解體的一種象征。
再者,致使這個家族走向崩潰命運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來自下層受壓迫人民要求自由的斗爭和從統治階級內部分化出來的叛逆者的沖擊。這個家族在社會上作惡多端、為所欲為:薛蟠為了奪取香菱,害得他人家破人亡;王熙鳳為了三千兩銀子的賄賂。拆散了張金哥的婚姻,神不知鬼不覺地害死了兩條人命……再加上地租搜刮、高利貸盤剝,使這個家族與整個社會的矛盾日益尖銳。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被抄家。因為歷代統治者都常常犧牲一二不法豪門,以達到緩和階級仇恨的目的。
另一方面。盡管以揭露黑暗為主,《紅樓夢》也不乏光明之處。它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展示了曹雪芹對自由、民主、人格獨立和個性解放的追求。這一追求主要體現在大觀園中未出嫁的小姐和被壓迫的丫鬟身上。作者熱情歌頌了那些敢于反抗的、有著純潔善良性格的被壓迫婦女,贊揚她們對美好愛情和自由生活的追求。尤其是極力表現了寶黛的愛情。寶黛愛情不同于以往那種以封建道德為結合基礎,以“狀元及第”、“奉旨成婚”為最高榮譽和最后歸宿的愛情,而是建立在叛逆思想一致基礎上的新型愛情。這種以對方人格為戀愛對象、為封建禮教所不容的愛情,實質上多少已超越了愛情的封建歷史階段和封建屬性,初步具備了近代愛情的若干特點。
《紅樓夢》的創作是以曹雪芹的人生經歷為經驗基礎的。因此其中很多典型人物的身上都閃現著作者自身及其少時親朋仆婢的影子。這些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我國古典藝術的瑰寶。以賈寶玉為例,這個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曹雪芹自己的生活經驗。賈寶玉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他的叛逆表現在對整個社會傳統觀念的虛偽、荒謬、罪惡的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并進一步斷然拒絕走封建統治階級為之規定的生活道路。
他痛恨“仕途經濟”的說教,厭惡一切“峨冠禮服”的應酬。對于幾千年的統治思想也大膽地加以懷疑,說:“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并指斥八股文是“誆功名、混飯吃”的工具。
他否定了傳統的生活道路,并從生活中發掘出真正的美,即大觀園中那群純潔、可愛的女性,把自身全部的感情、希望和幻想都寄托在她們身上。這就形成了寶玉性格中“多情”的特點,這不但表現在他能獨特而細致地去體察女性的感情,還表現為對弱者和不幸者的同情。即使對那些地位卑下的婢女,他也是以平等的身份去接近和愛護她們。
但是,他與黛玉的愛情悲劇也反映出當時從統治階級中分化出來的叛逆者的共同特點:缺乏積極的行動,更多的是消極反抗。他們在思想上要求擺脫這一階級,在物質上又不得不依賴它。從小錦衣玉食的貴族生活,連倒杯茶都不用自己動手,又怎么能夠鍛煉他們獨立斗爭、獨立行動的能力呢?寶玉把實現愛情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賈母的恩賜之上,固然反映了對封建家庭的幻想,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因為他再無別的路可走。
曹雪芹之所以能刻畫出這一個個鮮活的藝術典型,原因在于他敢于打破傳統人物塑造的陳規。以往中國的古典小說經常用紅黑兩色將人物一分為二,好人一切都好,壞人則一切皆壞。曹雪芹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從不違反生活的辯證法,從不把生活簡單化。生活本身和人物性格有多么復雜,曹雪芹就把它反映得多么復雜。作者有意識地寫出正面人物的缺點和反面人物的優點,其動機和效果都不是為了丑化正面人物或美化反面人物。因為他知道自己塑造的并不是一個道德觀念,不是抽象的概念人物,而是一個個極其豐滿的有血有肉的文學典型。如賈寶玉是作者心愛的人物,但他并不諱飾他作為貴公子的陋習和劣根性;曹雪芹雖然不贊成薛寶釵封建主義的人生觀,但對她的聰明才智、博學多識則持肯定、贊揚的態度。
《紅樓夢》是曹雪芹畢生心血的結晶,在第一回中作者曾題了一絕: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可以說,中國歷史上除了司馬遷作《史記》外,再沒有人能像曹雪芹這樣以全部的心血和深情投入到一部著作的寫作之中了。因此,當我們在欣賞這部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最重要的作品的同時,也應該對把整個生命都熔鑄到這部巨著中的曹雪芹充滿由衷的崇敬和深切的懷念。
編輯 姚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