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李勉,字玄卿,鄭王元懿曾孫也。幼勤經(jīng)史,長而沉雅清峻,宗于虛玄,以近屬陪位,累授開封尉。時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陸所湊,邑居龐雜,號為難理。勉與聯(lián)尉盧成軌等。并有擒奸祶槌伏之名。
至德初,從至靈武。時關(guān)東獻俘百余,詔并處斬。囚有仰天嘆者,勉過問之,對曰:“某被脅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曰:“元惡未殄,遭點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歸化。若盡殺之,是驅(qū)天下以資兇逆也。”肅宗遽令奔騎宥釋,由是歸化日至。
勉以故吏前密縣尉王啐勤干,俾攝南鄭令,俄有詔處死,勉問其故,乃為權(quán)幸所誣。勉詢將吏曰:“上方藉牧宰為人父母,豈以譖言而殺不辜乎!”即停詔拘啐,飛表上聞,啐遂獲宥,而勉競為執(zhí)政所非,追入為大理少卿。謁見,面陳王啐無罪,政事條舉,盡力吏也。肅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啐后以推擇拜大理評事、龍門令,終有能名,時稱知人。
肅宗將大用勉,會李輔國寵任,意欲勉降禮于己。勉不為之屈,竟為所抑。盧杞自新州員外司馬除澧州刺史,給事中袁高以杞邪佞蠹政,貶未塞責(zé),停詔執(zhí)表,遂授澧州別駕。他日,上謂勉曰:“眾人皆言盧杞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狀乎?”對曰:“天下皆知其奸邪,獨陛下不知,所以為奸邪也。”時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見疏。累表辭位,遂罷知政事,加太子太保。貞元四年卒,年七十二。
(節(jié)選自《舊唐書》卷一三一)
實戰(zhàn)演練: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是驅(qū)天下以資兇逆也
資:資助
B.俾攝南鄭令
攝:代理
C.乃除太常少卿
除:解除
D.遂罷知政事
罷:罷免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
A.①時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陸所湊,邑居龐雜,號為難理
①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
B.①勉乃哀之,上言日
②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C.①豈以譖言而殺不辜乎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D.①啐遂獲宥,而勉竟為執(zhí)政所非 ②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3.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現(xiàn)李勉言行正直的一組是
( )
①若盡殺之,是驅(qū)天下以資兇逆也②而勉競為執(zhí)政所非,追人為大理少卿③謁見,面陳王啐無罪④停詔執(zhí)表,遂授澧州別駕⑤勉不為之屈,競為所抑⑥時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見疏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對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李勉是鄭王李元懿的曾孫,在開封任職時,和同任縣尉的盧成軌等人,都有擒拿奸邪揭發(fā)惡事的名聲。
B.李勉認(rèn)為把叛軍俘虜一概處死,不利于國家剿除元兇,勸肅宗網(wǎng)開一面,給那些洗心革面、愿意歸順的人一條生路。
C.李勉為受誣陷的王啐辯誣,使他免除了死罪,后來王啐還憑著自己的才能一再遷升,有很好的官聲。
D.李勉不愿曲意迎合權(quán)臣李輔國,受到他的壓制;又因為他堅持正義,貶了盧杞的官,被皇帝疏遠,于是多次上表辭職。
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肅宗遽令奔騎宥釋,由是歸化日至。
(2)上方藉牧宰為人父母,豈以譖言而殺不辜乎!
(3)時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見疏。
參考答案:
1.選C(除:授予官職。)
2.選A(A選項均為況且。B選項①乃:就,表順承關(guān)系;②乃:竟然,副詞。C選項①以:憑借,介詞;②以:用,介詞。D選項①而:然而,表轉(zhuǎn)折;②而:就,表順承。)
3.選C(②是李勉仗義執(zhí)言的后果,不是直接表現(xiàn)他的正直。④是給事中袁高的行為,不是李勉。⑥不是李勉的言行,而是外界對他的態(tài)度。)
4.D(貶盧杞官職的不是李勉,他是對皇上坦言他認(rèn)為盧杞是奸佞之人。)
5.(1)肅宗立刻命人馳馬前往寬恕釋放,從此每天都有歸順者前來。(解釋:寬恕釋放。歸化:歸順教化,歸順王師。)
(2)圣上正依靠地方官來作民眾的父母,怎能因為有人說壞話而殺無罪的人呢!(藉:憑借,依靠。以:因為。譖言:誣陷的話,壞話。)
(3)當(dāng)時人稱贊他的正直,然而他從此被皇帝疏遠。(多:稱贊。見:表被動,被。)
參考譯文:
李勉,字玄卿,是鄭王李元懿的曾孫。李勉幼年勤讀經(jīng)史,長大后沉靜文雅、清正嚴(yán)峻。崇尚虛玄之學(xué)。憑借皇親的身份陪位典禮,歷任至開封縣尉。當(dāng)時天下太平已久,況且汴州是水陸交通的匯合處,城里居民多,成分雜,被認(rèn)為難以治理。李勉與同任縣尉的盧成軌等人,都有擒拿奸邪、揭發(fā)惡事的名聲。
至德初年,隨肅宗到靈武。當(dāng)時關(guān)東獻上俘虜百余名,皇帝下詔一同斬首。有一個囚犯仰天長嘆,李勉過去問他,他回答說:“我是被脅迫在那里作官的,不是反叛者。”李勉于是很同情他,對皇上說:“叛亂的元兇還沒有消滅,天下的官員有一半陷入賊手被迫當(dāng)了偽官,他們都想洗心革面,歸順朝廷。如果將他們殺盡,就等于是驅(qū)趕天下人去資助兇惡的叛逆了。”肅宗立刻命人馳馬前往寬恕釋放,從此每天都有歸順者前來。
李勉因為他的舊吏前密縣縣尉王啐勤勉干練,讓他代任南鄭縣令。不久有詔書命將王啐處死。李勉詢問原因,才知他是被權(quán)貴們誣陷。李勉對眾將吏說:“圣上正依靠地方官作為民眾的父母,怎能因為有人說壞話而殺無罪的人呢!”于是停止實行詔令。同時拘禁王啐,急速上表給皇帝,王啐于是得到赦免,然而李勉竟然受到執(zhí)政者的非難,被催促入朝擔(dān)任大理少卿。謁見肅宗時,李勉當(dāng)面陳述王啐無罪,說他處理政事很有條理,是個能夠盡力辦事的官吏。肅宗嘉許他的恪守正道,于是任命他為太常少卿。王啐后來憑著推理選擇的才能,被任命為大理評事、龍門縣令,最終享有能吏的名聲。當(dāng)時人稱贊李勉有知人之明。
肅宗要重用李勉。正趕上李輔國受寵信,他想讓李勉降低身份對自己行禮。李勉不向他屈服,結(jié)果被李輔國壓制。盧杞從新州員外司馬被提升為澧州刺史。給事中袁高認(rèn)為盧杞奸邪敗政,貶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責(zé),扣住表章,停止執(zhí)行詔書,就給了盧杞一個澧州別駕的官。一日,皇上對李勉說:“眾人都說盧杞是奸邪小人,朕怎么不知道!你知道他的罪狀嗎?”李勉回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為人奸邪,唯獨陛下您不知道,這正是因為他奸邪啊。”當(dāng)時人稱贊他的正直,然而他從此被皇帝疏遠。屢次上表辭去職位,于是(皇帝)免去了他宰相的職位,又加封給他太子太保的榮譽銜。貞元四年去世,時年七十二歲。
編輯 姚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