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狀物是古代詩歌常見的表達思想情感的方式,也是高考考查同學們鑒賞能力的重要方面。同學們應重點掌握以下幾種類型。
※虛實結合※
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像、實事、實境,虛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轉化,可以達到虛實相生的境界,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
200年高考語文天津卷
涼州詞(其一)
張 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①,應馱白練②到安西。
注:①磧(qi):沙漠。②練:白絹,絲織品的一種。
本詩運用襯托對比和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
——遠與近、高與低、動與靜、抑與揚的襯托對比。前兩句實寫,后兩句以虛為主。虛中有實。
又如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設想別后的情景: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想象中別后的凄涼景象倍增跟前斷腸人的離愁。
又如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詩中的“野草”、“夕陽”、“燕”等是實景,而六朝古都的繁華是虛景。我們從中不難想象出當年橋頭車水馬龍,宮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寶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涼無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便油然而生。
※動靜結合※
動態與靜態的景物描寫結合起來,以動襯靜或者以動寫靜,或者是相互呼應,使得詩歌的意境更加開闊生動。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鳖h聯描寫皓月當空,青松如蓋,是靜景描寫;山泉清冽,流瀉山石之上,是動景描寫。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以動襯靜,反襯出山中的寧靜。又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寫出了遙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條巨大的白練掛在山間,“掛”字化動為靜。再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用花落、月出、鳥鳴突出了春澗的幽靜。
※襯托※
襯托是通過描寫甲來使乙表現得更突出的方法。襯托分映襯和反襯。
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就是用天臺之高映襯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寫江中之月“唯見江心秋月白”襯托琵琶聲的引人入勝,“別時茫茫江浸月”襯托人物凄涼的心情?!俄椉管幹尽分杏谩叭f籟有聲”來反襯“庭階寂寂”的。杜甫的《絕句二首》“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全詩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詩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寫,反襯思歸的感傷,以樂景寫哀情。
※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是指詩人選擇富有表現力的色彩,使得詩歌景物更富有層次感,畫面更富有美感,渲染了氣氛。
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上聯黃、翠、白、青,用了四種顏色,色彩鮮明。景物的遠近和各種色彩構成畫面。千秋雪顯得時間的永恒,萬里船顯得空間的廣闊。畫面色彩的豐富鮮明。境界的闊大,不僅給人以畫面美感,更促人深遠的聯想。同時表現了作者開朗坦蕩的心境。
又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通過紅日映花襯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憶江南美景的;駱賓王的《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薄鞍酌迸c“綠水”比美,“紅掌”與“清波”爭勝,絢麗的畫面,富于童趣和生活氣息。
編輯 姚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