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雖身居高位,卻平易隨和,事事躬親;有一些話,聽起來平淡,卻句句真誠,字字感人;有一顆心,雖停止跳動,卻永遠活在活著的人心中……
得知您病逝的噩耗,悲傷不已,我猶如失去了一位最能知曉我喜怒哀樂的長輩。您走得太匆忙、太倉促了!我寧愿相信您只是暫作休憩,因為您實在是太累了、太累了!但您真的走了,走得那么坦然、那么輕松、那么從容!您還未來得及一一告別,就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蘸著悲痛我為您寫下沉沉的哀悼:
驚悉駕鶴先生去,手足無適魄魂離。
笑容頻頻浮再現,耳邊回蕩諄諄語。
忠誠行遍華夏路,赤子拳拳扼腕息。
浩氣長存天地間,亮節高風沐春雨。
淚光中您那可親可敬的面容又在我的腦海中閃回,這越發使哀傷和悲戚交織,讓我艱于呼吸。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您的醍醐灌頂,您的耳提面命,讓我一次次清醒地認識了自己,一次次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真諦!
1993年的秋天,我在中央黨校學習,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結識了時任監察部副部長的您,雖然您的名字我早有耳聞,但見您本人還是第一次。我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情景:我向您問好,您馬上伸出手,噓寒問暖,大有長者風范。您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襟懷坦蕩、一身正氣!
后來我有幸做了您的部下,多次隨同出差。無論是沿海、內地,您總是輕車簡從。您常說,我們日食三餐,夜眠七尺,況且出來是辦事,又不是享受。有時因工作忙誤了餐時,您就和大家一起叫便餐。您的一言一行,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您高尚的品格,讓我讀出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和使命。您常說,“在我的崗位上,絕不給黨抹黑,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
您為人隨和,沒有架子,處事低調。您常常告誡我說,做人要誠實,做事要踏實。我們能有今天的事業,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我們沒有理由不把工作干好;我們能夠坐在今天的位置上,是黨的培養和人民的重托,我們取得的一點成績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您還常講:“一個人要做到忠誠與真誠。忠誠,就是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忠誠于事業;真誠,就是對同志真誠,真誠就能出團結,團結就能出戰斗力。”每每想起這些話,我的胸中便油然而生一股直沁心脾的暖流。
幾年后我到直轄市任區委書記,臨行前您規勉我說,到了基層,要多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您還半開玩笑地對我說:“你干工作要如同你的名字那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在工作中,不計較個人得失,要把工作做扎實。” 您的話字字句句刻在我的心間,成了我的座右銘,讓我對工作絲毫不敢怠慢,生怕辜負了您的厚望、有負于百姓重托。
得知您罹患重病,我萬分悲慟,積年累月地工作,不辭辛苦地忙碌,再剛強的身體也會累垮的啊!那天,我去醫院探望,故意帶一些我寫的書稿向您請教,以緩和緊張氣氛。但您的臉上沒有絲毫的緊張和不安,相反,是那般的鎮靜。您拉著我的手,不斷地鼓勵我要多學習金融知識,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我看到您雖蒼老了,但臉龐依然紅潤;雙手雖消瘦了,但依然硬朗有力。您在病榻上的舉止言行恰好印證了古羅馬哲人塞內加對人生的思索:“生命如同故事:重要的不是它有多長,而是它有多好。”生命的最后一站,您以純粹的心靈和奉獻的身軀,為自己燦爛的一生寫就了完美的答卷,那就是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執著、對朋友的善待!這是一種信念,也是一種偉大的力量,當您從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走過的時候,您讓我們獲得了無法用任何有形的價值來衡量的更加恒久無形的寶藏。
人生精彩又無奈,當眼睜睜看著病魔把我最敬重的師長拖向另一個世界的時候,我的手卻無能為力。我很難過,不僅因為我失去了一位長輩,黨失去了一位杰出的戰士,紀檢監察戰線上更失去了一個錚錚英才!
往事如煙,時間雖然可以沖刷一切,但不能抹去的是您在我心中的記憶。您是慈父,對我教誨諄諄;您是嚴師,為我指明前程;您是兄長,給我關懷幫助。如今我雖然早已離開政界在商海中漫步,但每每回味同您一起工作的時光,就仿佛還在昨天。您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并不孤單,因為有那么多的人在惦記著您!
斯人長逝,其風永存。是的,一個人只要他活在活著的人心里,那么他就永遠沒有走遠,況且您的生命故事是那般精彩!
作者簡介 立民 教授 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曾在本刊發表過多篇文章,并被《新華文摘》轉載,作品深受讀者好評。已出版《決策科學新視野》等多本學術專著和文學作品集。其個人學術專著《效能論》一書被收入中青年經濟學家文庫系列叢書。閑暇之余喜愛攝影,已出版發行了兩套藝術攝影專輯。撰有詩集《感謝生命》、《夢中情懷》和散文集《領悟》等。近期,中國作家出版社又推出其詩文精品選集《心境如水》,引起各界關注,其中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作家文摘》轉載。由其策劃、撰稿的電視片《父親的目光》被香港及海外媒體多次轉播并受到高度贊譽。長期在基層工作,曾任直轄市區委書記,后調北京任職。
個人座佑銘:寫好“人”字兩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