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體質分寒性和熱性兩種。寒性體質畏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蒼白、肢冷蜷臥、舌淡苔白而潤滑。熱性體質的癥狀則是發熱喜涼、口干口渴、面紅目赤、煩躁不安、舌紅苔黃而干、鼻腔干燥、無食欲。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品,無論是主食﹑副食,還是蔬菜、水果以及調味料,都具有一定的天然屬性,根據體質可簡單化分為寒性與熱性。食品的寒熱屬性對人體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合理搭配飲食的寒熱屬性對人體健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我們為了自身的健康,需要了解一些常見食品的屬性,以及個體體質健康狀況的差異與不同屬性食品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
寒性食品有大米、大麥、小麥、黃豆、黑芝麻、甘蔗、蘋果、香蕉、蘿卜、菠菜、芹菜、白菜、土豆、山藥、黃瓜、苦瓜、豆腐、蘑菇、海帶、梨、草莓、西瓜、西紅柿、鯉魚、鴨肉、兔肉等。
熱性食品有高梁、豌豆、栗子、桃、棗、李子、楊梅、檸檬、葡萄、櫻桃、菠蘿、花生、桂圓、山楂、核桃、蓮子、松子、木耳、銀耳、胡蘿卜、辣椒、牛肉、羊肉、豬肉、狗肉、雞肉、帶魚、鯽魚、香菜、韭菜、蔥、生姜、大蒜等。
以上的各種主食、副食、水果、蔬菜等不同寒熱屬性,對不同體質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對常見適用食品的寒熱屬性加以了解,以便做到合理飲食、科學飲食、健康飲食。比如,寒性體質無論在什么季節都應該盡量不單獨食用寒性食品,以免加重身體的寒性癥狀。如果食用,則需用熱性食品調制搭配。這種調制搭配也就是烹調過程中的合理科學搭配,寒熱性不同的主料、配料、調味料間的寒熱屬性與色、味、香、形綜合搭配。同理,熱性體質的人也要盡量避免單獨食用熱性食品,以免加重熱性體質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