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女人們的著裝打扮在各個時期的社會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特別是在傳統的節日、慶典等社交場合,女人的著裝更具有代表性。
中國漢民族的婚禮、祝壽、滿月、喬遷、開張等慶典有很多傳統的民俗習慣和講究。在傳統婚禮上,大紅的顏色將新娘子從里到外、從頭到腳地包裹著,參加婚禮的來賓也都穿紅戴綠喜氣洋洋,環境和人物的裝扮十分和諧融洽。現在的婚禮雖然仍保留著不少的傳統習俗,但一張大紅的雙喜字和新人的西服、婚紗以及眾多來賓的襯衫、甲克、運動服、休閑裝等各色各樣隨意的裝扮之間顯得很不協調,無論從婚慶禮儀文化,還是從審美視覺上,都極欠美感和品位。
在我們眼中,日本女性典雅講究的和服、韓國女性色彩紛呈的長裙、印度女性優雅艷麗的沙麗都是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典型服飾。而我們一看到頭上飛舞的無數小辮、四棱小花帽、繡花小坎肩以及锃亮的皮靴子,就一定會聯想到新疆歡快的音樂和優美的舞蹈。還有傣族女性五顏六色的長筒裙、苗族女性紛繁華麗的銀飾、布衣族女性的短襟長褲、彝族女性的繡花長袍……凡此種種無不證明: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的女性著裝都是其具有本民族鮮明烙印的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正是代表這個民族特性之所在。
因此,對于廣大的漢族女性來說,在最具中國民族傳統的節日(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以及彰顯民族風俗的慶典(如婚宴、為長輩祝壽、喝滿月酒、喬遷新居等社交活動)中,選擇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也許是上上之選,這樣,既可以看做是對傳統禮儀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一個民族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的外在體現。
現在,人們把絲綢、錦緞、刺繡服裝、旗袍等配上傳統或現代的吉祥圖案,鑲嵌上蕾絲花邊、毛皮、珠片等工藝性裝飾性很強的各式各樣的服飾統稱為“唐裝”。光彩奪目、巧奪天工的唐裝極具中國特色,穿著它的女性會呈現出特別的東方神韻。在近年來的央視春節晚會上,節目主持人和演員們大多會選擇儀態萬千的美麗唐裝,以此與晚會的喜慶場面互相映襯。屋外的煙花漫天怒放,或紅或綠,屋內的女人們穿著唐裝,或艷或雅,一派姹紫嫣紅的氣象。一幅具有濃濃傳統民族文化品味的中國民俗生活畫卷就此展開。
當然,如果在這樣一個年味兒十足的環境氛圍里,女人們放棄民族服飾而選擇別的時尚服裝,倒也無可厚非。不過就如同在品嘗日本茶道、插花或在日本舉行傳統婚禮時,日本女性不穿和服,而改穿牛仔裝、超短裙;在過年打年糕、蕩秋千或在傳統的比賽勞作和娛樂中,朝鮮族女性不穿民族長裙,而改穿運動裝、休閑裝;在跳新疆舞時,維吾爾族姑娘不梳小辮子、不戴小花帽、不穿繡花小坎肩,而只是一身隨意的服飾一樣,多少會讓人覺得不倫不類,心生別扭。由此可見,如何著裝是一門藝術,著裝與所處的環境以及所從事的活動內容都息息相關。
因此,中國女性在傳統民族節慶日的著裝應重視與環境氛圍的和諧,不論任何環境和場合都一味地以追求流行時尚為美,有時會適得其反。
中國的古老文化在世界文化領域中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作為現代女性,有責任也有理由通過在傳統的民族佳節上以民族服飾示人,以此來張揚民族魅力。一個愛美的小小舉動,也許將帶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們的意識里,把民族服裝作為國服,在扮靚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會使女人們成為一道最美麗的風景,女人自身也會在滿足感中得到精神上的升華。
小貼示:
1. 唐裝的衣料,最好是絲綢、錦緞等工藝面料,款式可因人而異,或傳統或現代,或小襖或長衫,或披風或大衣,或套裝或裙裝,形式多樣,不一而足。既可以很傳統,又可以很時尚。重要的是要有整體感、整潔感。
2.身穿唐裝,要注重與發型及臉部妝容的協調。發型要清爽自然;臉部化妝則需注意以下幾點:如果是鮮艷的大紅、粉紅、玫瑰紅、桃紅系列色服飾,口紅、腮紅、眼影底色應用相應的偏紅系列;如果是金黃、橘黃、杏黃系列色服飾,口紅、腮紅、眼影底色應稍用偏金黃色;如果是淡藍、淡紫、乳白系列色服飾,臉部化妝以淡雅清麗或裸妝為主。
總的原則是:服飾顏色火暴熱烈,臉部化妝相應濃艷;服飾顏色淡雅飄逸,臉部化妝相應清淡自然。
3.首飾的搭配盡量選擇以玉石、琉璃、瑪瑙、象牙、珊瑚等傳統工藝材料為原料的飾品,鉆石、金銀等首飾也可以考慮。
4.如需攜帶提包、手袋或佩帶手套、絲巾等,應盡量選擇上面有刺繡、花朵圖案或珠片點綴的相應物品,裝飾味、工藝味越足越好。
責編/王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