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小語:
青春期女兒的性教育、心理輔導以及情感“幫扶”一直是困擾家長的重大話題。本期編發的立冬、樂樂、林夕三位作者的三篇文章,或許能為女兒進入青春期的母親們提供一點小小的幫助——
當傷害發生時,抱怨責罰于事無補,作為永遠比孩子年長的父母,我們能做的是有策略地面對,讓教訓成為一個現實的教材,讓挫折為成長提速。只有這樣,才能將傷害降至最低,才能讓家庭教育發揮它真正智慧的那一面。
高三的女兒懷孕了
2007年1月3日晚7時,我們一家三口像往常一樣坐在客廳里看《新聞聯播》。天氣預報快結束時,一向活潑好動的女兒團團鄭重地宣布:“爸媽,我有重要事情和你們商量。”然后,女兒公布了一個足以讓大人發昏的消息:“我懷孕了,已經兩個月了。”
盡管我和老公自視開明,但這個消息還是太具爆炸性了,讓我們一時難以回應。然而,團團似乎并不想等待我們的答復,接著再丟炸彈:“我倆決定留下這個孩子。誰勸也沒有用,我們不想做謀殺犯。”
然后,女兒轉身走了,留給我們一個堅定的背影,有種視死如歸的從容。老公當晚高壓沖到了220,是被120送到醫院的。送他去醫院的路上,我心里涌出“舍我其誰”的悲壯,我強忍著眼淚對老公說:“你只負責將血壓降下來,家里的火我來撲滅。相信我,我會將傷害降到最低的。”
女兒團團與同班同學李霖的事情,我一直知道。說實話,我和那個男孩兒談過話,那是一個早慧而懂事的男孩兒。我當時甚至想,如果他們今年大學畢業,成雙入對地出現在我面前,我會當面稱贊他們彼此的眼光,并祝福他們。可他們還那么小,又馬上要高考了。路正長,人生的變數太大,因此我只能“道貌岸然”地對李霖說:“阿姨很欣賞你,希望你們若干年后仍然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還是彼此眼中最棒的人,但現在,把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好嗎?”
兩個孩子十分感動而慎重地點了頭,可是,我還是高估了他們的自制力,高估了這個承諾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心中的分量。天下所有父母最不希望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孩子身上的事情發生了,而且如此突然、棘手,容不得我有絲毫的抱怨。
與男孩兒的家長面對面
我找到了男孩兒的家長,無數次的家長會已讓我們彼此并不生疏。只是,當我說出這個消息時,他們都驚呆了。他們答應我心平氣和地回去做兒子的工作,卻沒有想到,李霖比團團更加堅決:“孩子是我們倆的,你們沒權決定他(她)的生與死。如果你們一定要逼我們的話,要么我們離家出走、自謀生路,要么我倆一起去死。”
李霖遭到了從小到大的第一次皮肉之苦,他的父母押著他來我家登門致歉時,兩個孩子抱頭痛哭,然后用燃燒著仇恨的目光瞪視著我們。一夜之間,他們眼中開明豁達的父母成了世界上最沒有人性的家伙。
那目光同時也燃燒著少不更事的天真、俠義,讓我的心在憤怒的同時,又是如此之痛:孩子,做父母多不容易啊!你們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一個念頭在我心中閃過之后,我告訴李霖的父母,讓我來處理這件事情。
體驗式應對:做父母好難
我告訴女兒,我尊重他們的決定,也會盡心盡力照顧她,前提是,她不可以放棄學習。我說:“你也不希望,將來做一個一問三不知的媽媽,對嗎?”女兒流著淚點了點頭。
從那天開始,從不喝奶的團團每天要喝0.5公斤牛奶,吃兩個雞蛋,還要補葉酸,并停掉她喜歡的一切小食品,不可以再上體育課,不可以再接觸電腦。
幾天下來,她受不了了。看見牛奶雞蛋就想吐,看見同學吃小食品就流口水,看到同學蹦蹦跳跳眼饞得要命……聽著放學歸來的團團向我喋喋不休的抱怨,我問:“后悔了?”她立馬全副武裝:“這點兒考驗都過不了,我還怎么當媽媽?”
她的大言不慚讓我憤怒、臉紅,讓我的拳頭特想狠狠地落在她身上,但我知道為了解決問題,我得忍住。晚上,她提前做完了作業后,我把自己當初的懷孕日記交給了她,整整三大本。本來,這些日記是想等到她結婚的那一天再送給她作為一份禮物的,但我沒有想到,我會在她才僅僅18歲這一年,當作教材,以這樣的心情,讓她讀到這本日記。
那里詳細地記錄著我每天的飲食菜單,每月的理財計劃,以及隨時隨地的心情。沒有想到,女兒居然用一晚上的時間,將它們全讀完了。第二天清晨,我去叫她起床,掀開被子時,發現她在哭。她說:“媽媽,我沒有想到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這么難,要忍著惡心吃不愿意吃的東西,腰圍要長到比水桶還粗,生小孩兒時居然連麻藥都不打……”說著說著,她撲到我懷里,我發現她在顫抖:“媽媽,你生我的時候,居然生了13個小時,一定疼得要命吧?”
我把團團摟在懷里,輕聲細語地說:“其實,也沒有那么恐怖,比如說補充營養,媽媽也曾經挑食,但每次媽媽吃一些不喜歡吃的東西時,就會告訴自己,吃下它,我的孩子就會考上名牌大學,就會長得比趙雅芝、周潤發都漂亮。生你的那會兒,我疼得哭天搶地,但你哇地一哭,我就什么都忘了,只剩下幸福了。而且,經過那一遭,媽媽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哪種痛是不能容忍的。”
“謝謝你,媽媽,我從來不知道,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之前的過程,是這么復雜。”
“不客氣,團團,這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做的。孩子是上帝給父母最好的禮物,這句話說得一點兒沒錯。但這個禮物因為特別,所以得到會格外地難,正因為難,我們才那樣珍惜,才會很愛很愛你。”
“媽媽,你現在還認為我是你的禮物嗎?”
“當然,永遠都是。”
“我可以把這些日記拿給李霖看看嗎?”
我點點頭。
那天放學,是李霖送團團回來的。他把日記鄭重地交到我的手里,說:“阿姨,我和團團把問題看得太簡單了,當父母沒有那么容易,我們決定放棄。”
我如釋重負,有著立馬把這個消息告訴老公及李霖父母的沖動,但理智讓我忍住了。我覺得事情不應該這樣簡單地結束。
我說:“孩子,你們這樣做不覺得太草率了嗎?可以憑一時沖動要一個孩子,又可以知難而退地選擇放棄一個生命。如果我們當父母的也像你們這樣,想想,你們還會來到這個世界上嗎?給你們一晚上的時間,再考慮一下,然后,給我們一個或棄或留的充分理由。”
無端爭吵暴露幼稚心態
令我沒有想到的是,那天晚上,兩個孩子間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居然不是為孩子的去留,而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事情是因團團而起的——她晚上給李霖發短信,李霖因洗澡沒有回,等看到時已經是11點鐘了就沒有回。結果,團團半夜12點鐘將電話打過去,兩人大吵了一架。團團委屈萬分地說:“我為你,連大學都放棄了,你居然對我這樣,要是上了大學,遇到漂亮、優秀的女生,你還不很快變心了。”李霖則聲討:“團團,我沒想到你這么俗,你和電視劇里那些家庭婦女有什么區別!”團團氣急敗壞:“我明天就去流產,看你怎么辦!”李霖回答:“去就去,嚇唬誰啊?”
第二天早晨,我打開家門倒垃圾時,看到李霖兩眼通紅地站在門外:“阿姨,團團要做掉孩子,我害怕。”我把李霖領進家門,示意他找團團好好談談。當兩人一語不和,再次劇烈爭吵時,我推門而入,問他們:“如果爸爸媽媽為了芝麻大的小事兒,吵成這樣,你們會怎么樣?”兩人異口同聲:“躲出去唄。”“可是,你們中間現在有一個人是躲不出去的,必須聽著你們無理取鬧。”團團馬上下意識地摸了一下自己的肚子。
我馬上說:“再看看我的懷孕日記,然后你們都問自己幾個問題:想爭吵時,會控制住情緒,心平氣和地解決嗎?孩子從會說話起,就會問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他從哪兒來,比如雨為什么會落在地下,比如人為什么要一天吃三頓飯等等,以你們現在的學識和耐心,都回答得出來嗎?如果有一天,你們不再好了,要分開,孩子一定要和你們其中一個人在一起,否則他就會成為沒有父母的孤兒,被人欺侮,你們受得了嗎?再說一個最具體的問題,他兩歲前隨時會在你們懷里撒尿拉屎,你能忍受嗎?以前你們可以百般挑剔爸爸媽媽的教育不當,時時要求我們做你們的榜樣,那么從今天起,你們也要時時處處要求自己起到示范的作用。”
兩個孩子緊張地看著我,同時皺起了眉頭。“孩子,把這幾個問題想明白了,明天,我們四個家長等待你們給出的最終答案。”
這時,我有一種感覺,我想要的結果很快就會出現了。
放棄的同時,他們懂得了責任
第二天是星期天,我們兩個家庭六個人聚在了一起。團團示意李霖先說,李霖站了起來,向我們四個家長深深地鞠了一躬,說:“爸爸媽媽叔叔阿姨,我和團團決定放棄。看了阿姨的孕期日記,我倆覺得很慚愧,我們一沒經濟來源,二沒有合法身份,三沒有充分的科學知識對一個生命負責任,更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說實話,經過這件事,再面對你們,我倆真覺得是拿無知當個性了。我們居然想拿這種方式來紀念我們的高中時代,證明我們的與眾不同。我為我們給你們帶來的擔心道歉,也為自己會給團團帶來的身體上的傷害感到后怕,這樣的事情再也不會發生了,以后,無論我和團團是否能走到一起,你們放心,我永遠會像疼愛自己的妹妹一樣,呵護她。”
李霖說到這里,把團團拉了起來,兩個孩子淚流滿面地說:“對不起,我們知道錯了。我們會好好學習,爭取考上一所好的大學。”
那一刻,我們四位家長的眼中都有淚光閃爍。一切都近似圓滿地結束了,在沒有給他們的青春留下傷痕,沒有損傷家庭教育感情的前提下,他們終于提前長大了,懂得了感恩父母,知道了做人的責任。盡管以這樣的方式實在殘忍,有些令人難以接受。
我深知,在一切皆有可能的今天,當我們的教育還是防患卻無法未然時,家長能做的,不應是一個急于撲火的消防員,而應是一個懂得利用身邊案例的心理輔導員,且把發生當作教材,讓他們在傷害里懂得責任,學會感恩,也消除個性之中那份理想的天真。
責編/王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