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離不開物理習題教學,要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就應提高物理習題教學的有效性。
1 精心選取和設計習題,提高效益
一個好的習題就是一個科學問題,選取習題時,應多選用有實際科技背景或以真實的物理現象為依據的問題,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能讓學生在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梳理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基本概念進行辨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物理規律,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利綜合問題的能力。
所創設的情景應充滿濃郁的現實生活氣息,將生產、生活、科技中的現實問題轉化為物理問題,注重社會實踐,將應用問題物理化,物理問題應用化。讓學生很自然地接受身邊就有物理,物理實實在在地存在于平凡的現實生活中。所設計的習題背景的材料中列舉的事例、探討的問題要密切聯系環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學等社會實際和科技新成就。讓學生感到高新技術雖然“高”、而且“新”,但它總是依賴于我們所熟悉的傳統的基礎知識,并非高不可攀,這樣定可提高學生學好物理的自信心。
2 利用多種形式教學,提高效益
2.1 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物理現象的變化一般都有規律性,而這些規律是相互聯系的,因此,一個物理問題往往是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用多種聯系的方法去思考和尋求答案的。如果單純用一種思維方式思考,有時將陷入困境,教師應指導學生善于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問題。利用一題多解的方式,能達到這一目的。所以,加強一題多解訓練,可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進一步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深化應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習題教學的效益。
2.2 一題多變,調動思維
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將基礎題加以改造,圍繞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恰當地引伸、擴展利變更,讓涉及到的有關知識“協調作戰”,通過對原題的一次義一次的變化,加深難度,拓寬考杏范圍,貫穿知識點,開闊思路,舉一反三。這樣可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其興趣,培養他們的應變能力,有助于學生將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提高習題教學的效益。
2.3 一法多解,滲透思想方法
在習題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就題講題現象,不能僅停留在解題方法游戲上,要使學生領會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的方法,即抓住物理性質和物理過程,將復雜問題分解成若干簡單問題,并抓住這幾個簡單問題之間的聯系,找出其中的規律性,這是一個基本的物理思想方法。所以,習題教學要利用一法多解的形式,滲透科學的思想方法,使學生感悟如何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確定解題思路,然后考慮運用相應的物理規律,這將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可提高習題教學的效益。
3 改進教法,提高效益
3.1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通過習題教學,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是培養學生能力的落腳點,要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讓學生明確,為解決物理問題,必須弄清具體的物理問題中的狀態、過程、情景,將復雜問題分解成若干個簡單問題,每分析、解決一個物理問題都要知道它是一個什么樣的模型,涉及什么概念,應用了什么規律,采用了什么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要切記習題教學效果的好壞,絕不在于所做習題的數量多少,而在于對所做習題在知識、方法等方面的挖掘。做習題的目的,一在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二在訓練如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習題教學,要讓學生建立并掌握解決問題的思維程序。
一個良好的思維程序應該是:(1)逐字逐句,細致審題;(2)將“文字表述”轉化成“物理情景”,確定研究對象,建立模型;(3)分析過程,畫出草圖(物體受力圖、運動示意圖等);(4)找到特征,挖掘出隱蔽條件;(5)尋找規律,列出方程;(6)推得結果,討論意義。
一個良好的解題習慣應該是:解題必須規范,要與高考的評分標準接軌。習題教學中要加強解題的規范化訓練,要做到教師范解時的規范利學生作業時的規范,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教育學生養成有條不紊的學習習慣。
3.2 體現學生為主體,培養能力
習題教學要有助于學生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問題能力的提高。習題教學過程必須要師生互動,在課堂上必須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質疑、調查、探究中進行學習。學生對于解題方法的掌握、解題方法的優選單靠老師是教不會的,是需要學生自己通過實踐去總結、去體會才能感悟到的。學生只有上了當,落入了陷阱,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才會去探究和總結,最終感悟到今后再遇到此類問題應該怎么辦。這樣的習題教學才能使學生準確全面理解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規律,方才有效。這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夠避免學生對物理一聽就懂一做就錯的通病。只有當學生能準確全面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后,才能辨析似是而非的問題。
(欄目編輯 黃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