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下,消費者在購車的時候,常會關注車輛的性價比。性價比是所有消費者都看重的購車指標。但不知從何時起,性價比已經悄悄地變成了配置價格比,而安全性、操控性這兩項最基本的性能卻被許多廠家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性價比的真正含義,恐怕也不是每個消費者都清楚的。目前市場上,大多數消費者都是初次買車,缺乏對汽車內在品質的認識。哪輛車尺寸大、排量高、配置多,就認為哪款車的性價比高,而對于安全性、操控性卻知之甚少。看著好不好,成為廠家和消費者的“共識”。
德國車皮實耐用卻缺少諸如倒車雷達、語音提示等能提供便利的誘人小玩意兒。德國車很在意車型設計上的一步到位,在整車性能的材料、零部件和工藝上又不肯妥協,把錢都花在了車身結構、底盤等“看不見的地方”。這樣做的結果使得寶來、高爾夫、POLO、途安等車型的成本居高不下,而消費者卻看不見好在何處,給出的評價是:“車是不錯,就是太貴,性價比不理想”。
汽車的性能應該體現在看得見的真皮座椅、自動空調、倒車雷達、天窗等所謂的豪華配置上,更應該體現在安全、操控的車身結構和底盤性能上。越來越多的廠家將增加配置作為提高產品性價比的捷徑。在加量不加價的吆喝聲中,真皮座椅、桃木內飾、氣囊、電動車窗已是司空見慣,而CD音響、自動空調、天窗也不是稀罕玩意兒了。但這樣的配置與轎車的諸多重要內在性能相比,誰輕誰重不言而喻。
市場上的車大致分為歐、美、日、韓系。幾大派系中最具實力當屬歐系。面對層出不窮的新車型,第一次購車的消費者總覺得摸不著頭腦,業內人士為買車的消費者總結了一些挑選新車的經驗和技巧。車輛的特性直接影響車主的駕駛感受及安全操作。
一般來說,歐系車底盤扎實、車身堅固、操控精準、發動機強調功率最大化且制造精良,能帶來更多的駕駛樂趣,不足之處是其內飾普遍顏色單調且做工粗糙。歐系車的共同特點是機械性能卓越,造型走向兩個極端:極端的經典和極端的前衛。從1886年,全世界第一輛汽車在德國問世,到全世界第一輛前輪驅動汽車在法國問世,歐洲人顯然對汽車最有發言權。而如今,歐洲人對汽車的熱衷如同足球一樣,也開始從娃娃抓起。歐洲各國著名學府里,早在60多年前就開設了汽車設計、汽車機械等課程,還有各大汽車廠商支持的汽車設計少年、青年獎勵基金,以及應接不暇的各種獎項,使很多孩子從讀書起就開始了對汽車的熱愛。這就是歐洲人真正的汽車生活。在這種文化氛圍下,歐洲各國汽車工業發展百花齊放:德國車更顯硬朗一點,中規中矩;法國車善用多條大弧線,瀟灑飄逸。兩國車身造型的差異,如同兩個民族的性格特征之不同:德國人精細、摳死理兒,德國車講究踏實嚴謹,因此懸掛調教的偏硬,有人坐起來不夠舒適,也有人覺得這樣才坐著痛快;法國人自由浪漫、瀟灑不羈,講究人車合一的駕駛樂趣,相比德國的桃木,法國車上常常出現一些PVC部件,那是因為法國人是做賽車出身的。但與之相矛盾的是,法國人又是全世界最懂得享受的民族,因此,法國車的懸掛調教都偏軟,使車輛的舒適度大大增加,坐多久也不會覺得疲勞。從近兩年的市場表現來看,歐洲人似乎把熱切的目光投向了法國車,雪鐵龍C3、標致206等車的銷量在歐洲直線走高,歐洲車的特點就是安全。
美系車第一印象就是大而沉穩。比如說悍馬,外形彪悍,開在路上威風凜凜,周圍的車都成了小馬駒,對其只可仰視。和悍馬類似,美系車的設計風格大都粗獷奔放,猶如美國人的自由精神一般;第二個印象就是美系車的多元化。美國本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它的汽車也同樣品種豐富,適應性強。比如上海通用,一直以來都在媒體中享有“入鄉隨俗”的美譽,相比之下法系車以前就做得不夠好,以至在中國屢屢受挫;第三個印象就是油耗大。美國人奔放,日本人細膩,美國車的經濟性在美國本土也是經常被詬病。近來原油價格高漲不下,不知道這是不是底特律夕陽西下,日韓車漸漸攻占歐美市場的原因之一?總之,美系車的車身安全性不錯,底盤沉穩,空間大乘坐舒適,美中不足的是油耗相對過高。

日韓系車在外型和內飾等方面,用材做工都追求精致,車身結構上強調高剛性,車型的更新換代也較歐美系車快很多,但日韓系車在機械性能方面較歐美系車稍有不及,特別是高速時的操控、穩定及再加速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目前日系車中,豐田花冠、威馳、特銳、廣州本田新雅閣、飛度、日產天籟及琪達走勢都不錯。韓系車里,北京現代伊蘭特、東風悅達起亞塞拉圖成為各自細分市場車型的首選,其中起亞塞拉圖外形比較漂亮,其次內部空間比較大,內部配置比較全,比較適合中國老百姓。很多消費者表示,目前油價這么高,從節約的角度考慮,將選購油耗較低的汽車,考慮到歐美車系油耗相對較高,因此,傾向于選購日韓車型。
許多人認為配置豐富、外觀華麗、性價比高是日韓系車在中國市場大受歡迎的原因。但是仔細分析,日韓車又略有差距,韓系車拼“價格”、日系車則主打“車型”。日系車價格不如現代那般靈活,但日系車通過豐富車型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日韓車系強調的是經濟性和配置豐富,但對于德國車和美國車來講他們可能更注重品質。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不要看它是歐美車還是日韓車,而要看它是否是安全的成熟車型,也就是在市場上賣了很多年的車型。另外就是要買一輛節能的汽車,這樣可以減少使用成本,并且還要是一輛環保的車型,以符合國家的排放標準。
現在一些合資或本土企業采取全球采購的方式進行汽車生產,這個國家引進發動機,那個國家引進底盤生產線,自己設計車身等等,只要弄清了零件的生產或采購國,也可依據車系的特性來判斷車輛的相關特征。車的外形就像人的臉面一樣,當然都喜歡漂亮的,對于愛車的外形,不同類型不同階層的人群也有不同選擇。
一輛車,我們能看到的,是它漂亮的外表、光鮮的顏色、精致的內飾、舒適的座椅;我們看不到的,是它內在的性能,包括安全性、操縱性、耐用性、經濟性等等,這些都需要親身感受,甚至到了危急時刻才能發揮作用。一般來說轎車的成本與技術水平基本成正比,也就是說技術水平越高成本相應也越高。發動機、變速器、底盤這些核心部件一般占整車60%以上的成本,有的甚至達到80%。另外,車身鋼板也是轎車的核心部件,鋼板的剛性(指車子抗變形的能力)直接影響轎車的性能和使用壽命。真正懂車的人看一輛車,最看重的就是車輛的核心部件,這些部件最能體現汽車的科技含量,也是安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