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5月1日起,國家衛生部發布的《處方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規定醫療機構購進的同類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各不得超過2種,醫生開處方要使用經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并公布的通用名稱。與以往處方開藥使用商品名相比,處方統一使用通用名,對醫患雙方均有好處。醫生能對患者以前的治療方案有基本認識,保持治療的延續性且避免重復開藥,患者對同類藥品有選擇的權利。
最近,記者以患者的名義來到本市率先實行以通用名開藥的總醫院,親身體會新辦法實施后看病程序的變化。
記者體驗:買藥“二選一”
記者掛號后來到醫院門診二樓消化科診室就診,醫生詢問病情時記者表示自己有胃潰瘍的病史,最近胃口總泛酸,飯后腹部也有疼痛的感覺,隨后醫生仔細詢問了記者癥狀,在電腦里敲打了幾個字,并告訴記者他準備給記者開點治療胃潰瘍的藥物。醫生說:“給你開的藥是西咪替丁,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泰胃美,現在醫院要求用通用名開藥,所以都是按藥物成分寫的。現在醫院這種成分的口服藥有兩種,一種是國產的,一種是合資企業生產的,前一種名字叫西咪替丁,1.38元一盒;后一種就是泰胃美,95元一盒,你可以自己選擇買哪種。”記者選擇了相對便宜一些的國產藥品,醫生表示,現在可以拿著掛號條到門診藥房打印處方、交費和取藥了,但最后還要回診室一趟,他要在打印的處方上簽字。在藥房,記者很順利地取好了藥品,也拿到了打印出來的電子處方底聯,上面病情診斷和藥品名都非常清晰?;氐皆\室后,醫生在處方上簽字后表示,買的藥物短時間內如果沒有開封可以到醫院來退換,而且也可以憑打印出來的處方到藥店買藥。
大夫:工作負擔加重了
醫院藥劑科主任對記者表示,從患者的角度來說,國家新頒布的《處方管理辦法》帶給他們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用通用名開藥,而且醫院同類藥品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各不得超過2種。醫院醫務處處長表示,用通用名開藥確實加大了患者就醫的透明度,但也給醫生增加了很重負擔,現在同一成分的藥品可能有十幾種,以前醫生用商品名開藥只要記兩個字就可以了,現在就需要記五六個甚至七八個字。而且,在給患者開藥時本專業的藥品由于經常使用,通用名一般比較熟悉,如果碰到一位患者同時存在幾種疾病,醫生需要開一些治療本專業以外的疾病的藥物,通用名肯定記不下來,就需要現看藥品目錄。不過他也表示,現在新規定只是剛剛執行,估計一兩個月之后醫生們就會比較熟悉,開藥的速度自然也會提高。
患者:自己選擇心里踏實
記者昨天也在醫院現場采訪了幾位患者,患者任先生的話就很有代表性。他對記者表示,他之前就已經知道了國家規定,這樣做確實能給患者帶來實惠。不同廠家生產的藥,即便作用相同,價格也會高低不等。如果醫生按照商品名來開藥,對于不具備醫療常識的患者來說,就失去了自行比較選擇藥品的機會,而現在這樣做患者可以自己選擇藥品,根據自身經濟實力決定購買什么樣的藥品,心里踏實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