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脂肪肝發病率呈上升趨勢,28歲以下患脂肪肝的人數上升趨勢最為明顯,有關專家特別指出:“10個年輕白領,2個有脂肪肝?!?/p>
脂肪肝易被忽視
脂肪肝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如果肝內脂肪含量超過濕重的5%,就稱為脂肪肝。脂肪肝分為單純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硬化。后兩種都表示肝功能受到了損害,是比較嚴重的脂肪肝。輕度脂肪肝多無臨床癥狀,很容易被忽視,有的僅有疲乏感,因而目前脂肪肝病人多于體檢時偶然發現。中重度脂肪肝有類似慢性肝炎的表現,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惡心、嘔吐、體重減輕、肝區或右上腹隱痛等。
此外,脂肪肝病人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膚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覺異常等末梢神經炎的改變。少數病人還有消化道出血、牙齦出血、鼻衄等。
不良生活方式是主要致因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1、長期攝入高脂肪、高膽固醇和精加工食物,或長期饑餓或消化吸收障礙,食物中缺乏蛋白質和某些維生素,導致肝內脂肪消化、排泄產生障礙,最終造成脂肪在肝內堆積。
2、長期飲酒,酒精及其代謝產物乙醇會對肝臟產生直接的毒性反應,慢性酗酒常會引起酒精性脂肪肝、肝炎和肝硬化。健康人短期內大量飲酒(每天100毫升,連續10~12天)也可誘發脂肪肝。
3、肥胖,缺乏運動,使肝內脂肪輸入過多。中年肥胖女性,若同時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癥,更加容易發生脂肪肝和肝硬化。
4、某些藥物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損害。
5、特別提醒要警惕兒童患上脂肪肝。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飲食不合理,即營養過剩造成過度肥胖,以及偏食、厭食或飲食缺乏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缺乏。
早期治療是關鍵
肝臟對于人體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器官,承擔著消化、解毒和分泌等重要作用。我們一日三餐吃進去的營養物質都必須依靠肝臟進行加工,才能提供人體生命活動的需要。肝臟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體內產生的毒物、廢物,吃進去的有損肝臟的藥物等也必須依靠肝臟解毒。
脂肪肝如果早期發現,及時控制并治療,可以完全恢復,但若處理不及時,肝細胞被反復破壞,將有肝硬化的危險。
家庭飲食調理
筆者常幫助患者作飲食調理,效果良好,現歸納如下:
1、飲食做到“二高二低”
調整飲食是治療脂肪肝最重要的一環,應養成高蛋白質、高維生素、低糖、低脂肪的飲食習慣。
蛋白質含量低,而糖類及脂肪含量高的飲食,尤其是許多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酸的飲食,不僅無法提供足夠的蛋白質來修補肝臟組織,還會徒增肝臟的負擔。攝入過多的糖分會增加胰島素分泌,促使糖轉化為脂肪,同時應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欖油、山茶油等)。對于營養失調性脂肪肝,不可營養過度,也應避免營養缺乏。
2、減肥
肥胖的人半數可有輕度脂肪肝,重度肥胖的病人脂肪肝的發生率高達61%~80%。肝內脂肪的堆積與體重成正比,肥胖病人體重控制后,其脂肪肝的程度會減輕。
肥胖的脂肪肝患者應從節制飲食著手,少吃紅肉及冰淇淋、糖果等高熱量食物,尤其不要食用動物內臟,其所含的高膽固醇是脂肪肝的大敵。可多食豆類、燕麥、小米等粗糧以及綠色新鮮蔬菜,還要記得多飲水,也可用山楂、決明子代茶飲。
3、運動
運動可以消耗掉體內多余的脂肪,即使是患了脂肪肝的人,隨著飲食控制、堅持體育鍛煉,適當進行一些慢步跑、快步走、騎自行車、上下樓梯、游泳等運動后,肝功能也能回復正常而無需藥物。
4、禁酒
酒精對肝臟的損害超過任何一種食物,因而要絕對禁酒。
5、預防便秘
便秘會加重肝的工作量,也會增加脂肪和膽固醇在血液和肝臟的堆積。因此要避開容易導致便秘的食物,如煎炸燒烤類,以確保飲食中含有足量的纖維素。
6、用果菜汁清理肝臟
每個月做一次維持三天的禁食(只喝新鮮果蔬汁),有益肝臟解毒。含葉綠素豐富的蔬菜汁及檸檬水是極佳的清肝、清血食物。
7、可配合食用具有祛脂保肝作用的營養素:
B族維生素是吸收營養及形成紅血球所必需的營養素,并能維護肝臟正常的代謝功能。
大蒜素每天2粒,與正餐一起服用,能清除血液、肝臟毒素(為減少大蒜素對眼睛的傷害,要選用加入甘草的大蒜素)。
卵磷脂每日2粒,與正餐一起服用,它是一種強力的脂肪乳化劑,能乳化脂肪,幫助肝臟恢復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