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聽,飛碟與經濟發展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事,然而熟悉飛碟的人都明白,飛碟與經濟發展不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且研究飛碟還能大大促進經濟的發展。那么,這之間有什么聯系呢?為了共同探討這個問題,筆者談點拙見與各位商榷。
飛碟有著廣泛的市場產品
飛碟這個千古之謎,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因而眾多商家紛紛打起了它的算盤,各種功能的商品紛紛問世,從而引起了經濟的繁榮。
玩具市場首當其沖。不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甚至經濟比較落后的國家,許多中小企業的經營者,紛紛把飛碟產品的開發研制納入經營范疇。這些企業針對這種產品的顧客群,看好的是市場的覆蓋面,看中的是開發前景。在這種情況下,各種形式的飛碟玩具、各種形式的外星人、各種功能的外星模樣的機器人紛紛問世。由于這些產品的開發和推向市場,從而引導了民眾的飛碟研究熱潮。
食品市場前景廣闊。食品市場是飛碟產品應用比較廣闊的領域,不論是冷飲的軟包裝食品,還是方便的碗裝制品,以及糖果、礦泉水的外包裝上。都可以應用飛碟這個商品標志來開拓市場。目前在國內外市場,已經有uFO碗面等產品。
當前,隨著飛碟研究的不斷深入。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們關注飛碟、研究飛碟,甚至嘗試著制造飛碟。把飛碟產品推向市場,不僅能夠滿足飛碟愛好者的需要,也會為企業的發展帶來美好的前景。
圖書、美術、音像市場繁榮。隨著飛碟研究隊伍的不斷擴大,在圖書出版市場,在美術、繪畫以及電影、音像制品市場,都可以大做文章。西方影視界、特別是美國影視界在這個市場上已經做足了文章,使這一類的電影、電視市場一度出現空前繁榮的景象,帶來了巨大的收益,促進了這些領域的經濟繁榮。
綠色能源產品的開發研制。開發研制綠色能源產品,是許多飛碟研究工作者們十分看好的開發項目。新疆UFO研究會理事長杜振武先生,從20世紀90年代潛心開發無污染的強磁為能源的重磁力發電機。并且制造成功了一臺功率為1千瓦的樣機。如果有資金支持的話,就能夠繼續加大功率,進一步提高和改善其性能,那這一事業將會有無限光明的前途。
飛碟逐漸成為教育界熱門的學科
飛碟是一門科學,是世界各國爭相研究的一門前沿學科,特別是科學技術和經濟發達的國家,對此更是十分重視。
為了更好地開展對飛碟的研究,不少國家的一些高等學府已經建立了相應的學科,有的還設了博士學位,培養了一定數量的博士生,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飛碟學理論教育和科研體系。例如美國空軍早在20世紀中期,就把飛碟學作為空軍軍校教材。
飛碟在第三產業的發展上有巨大的市場,比如北京飛碟廣告公司等。有的國家和地區擬采用飛碟的名稱,開辦飛碟大酒店、飛碟餐廳、飛碟賓館、飛碟超市等,吸引了廣大市民的關注,因而開展第三產業一定會有龐大的顧客群。
飛碟在旅游業也有著巨大的潛力,到大連的游客在飽覽美麗的海濱城市的風景以后,都希望到開發區去看一看美麗的人造飛碟。乘坐電梯親眼觀察和親身感受飛碟的內部結構,了解飛碟基本常識,幻想和憧憬著真實的飛碟是個什么樣子。
在美國有不少飛碟愛好者,為能參觀一下飛碟的殘骸而絞盡腦汁。很多人為能夠到羅斯韋爾參觀飛碟的隕落現場而感到非常自豪。
在中國貴州省貴陽市,都溪林場事件發生以后,來自海外以及全國各地的參觀者們一直絡繹不絕。
在黑龍江省五常市的紅旗林場,自從出現了孟照國第三類接觸事件以后,這個偏僻的深山林場就接待了不少專程來訪的考察團和旅游者。
人造飛碟前景廣闊
隨著世界各國對飛碟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不少國家已經把目光投入到人造飛碟的研制上。
由于飛碟具有人造飛行器所不具備的優越性,不少科學家試圖仿造和研制飛碟。據介紹,早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處在二戰后期的德國就開始研制飛碟,并組建了八個研究所和一個設計院。據透露,當時試制的“飛盤”,機體直徑12米-40米,進行過數次試飛,極限速度可以達到音速的3倍。
二戰結束后,蘇聯的烏里揚諾夫斯克飛機制造廠一直在研制飛碟。他們研制的碟形飛行器,直徑為20米,最大航程5000千米。而位于莫斯科東南的薩拉托夫飛機制造廠研制的“伊基普”人造飛碟,長25米,寬36米。時速6400千米,飛行高度達36000米,最大航程8000千米,可以裝載40噸貨物或搭載多名乘客。
美國也不甘落后,積極開展飛碟的研制。英國、加拿大也聯合開展人造飛碟的研制。法國政府早在1977年就組織成立了“不明宇宙現象研究組”,并研制成功了被稱為“磁流動力飛行器”的人造飛碟。
中國飛碟研究工作起步較晚,而且是民間自發地開發研究,但是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江西科學工作者董長軍提出了“不利用空氣飛行”的“反引力物理機制”新概念。根據這個概念,他所研制的圓形人造飛碟已經試飛成功,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北京中科博大創新科技中心的高級工程師王思九也已試制成功了人造飛碟。它是以高強度透明鋼化玻璃為外殼,以三臺推力為3500千克-6100千克的渦輪發動機為動力,外殼呈圓形的人造飛碟。機體直徑寬6米,機身高8米,艙體分為上下三層,可載2噸貨物或乘坐40人。它還可垂直升降、進退和空中懸停,最大時速1000千米,已經試飛成功,并獲得國家專利。
安徽省宿州市農民杜文達為了研制飛碟,傾盡個人全部家產籌資50萬元,帶著40余人開始了艱辛的創業歷程,經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近日已經試飛成功。目前。他已與上海某公司達成了進一步共同開發的協議。
人們為什么要如此執著地進行飛碟研制呢?答案很簡單:因為它是目前世界上人造飛行器所無法比擬的,也是今后地球人類制造飛行器的發展方向。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人造飛碟的生產勢在必行,因為它比現有的飛機、飛船、飛艇等,都有著偉大的優越性。它不需要建造機場、鋪設道路;它不需要建橋梁、修碼頭;它既能漂洋過海,又能穿山越嶺;既能全速前進,又能高速逆行;既能垂直上升,又能直線下降……這些飛行的優越性能,是飛機等人造飛行器所不具備的,因此它的發展前景十分樂觀。現在許多具有超前意識的科學家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開始下大力氣從事飛碟產品的研制。今后必然會有越來越多具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投入到這個產品的開發中去。王思九的研制受到青睞,杜文達的研制得到重視,就說明了這一點。
影視界存在著巨大市場
飛碟在影視界存在著巨大的市場,存在著龐大的觀眾群。
在飛碟研究者中,有為數眾多的人,長期以來專心從事飛碟電影、電視劇和動畫片劇本的創作。而擁有大量資金的制片人也對拍攝飛碟題材的電影和電視劇感興趣。因為他們知道,這種題材的影視作品是很有市場的。所以從經濟角度來講,從事飛碟題材的影視創作很有前途。西方國家的影視界,都看準了這個市場,吸引了不少的觀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眾。中國吉林的飛碟研究工作者劉欲廷、山東的王偉剛,都有很多部影視劇本在手,只要制片人出資就能進行拍攝。
科普宣傳有著美好的前景
舉辦飛碟方面的科普宣傳和展覽活動,對各種展覽館、博物館和會展中心來講,有著很好的商業利益。國外在這方面有著十分成功的經驗,在中國也有這方面的例子。大連UFO研究會在許多大型商場舉辦科普畫廊等展覽,還到沈陽等地區舉辦UFO知識展覽。在沈陽展覽時,參觀者達上萬人,在展覽會結束前夕,不少參觀者強烈要求延期閉幕,場面熱烈程度十分感人。
上海舉辦的飛碟科普展覽,制作成了錄像帶、影碟,而且傳播到不少省市。
山西舉辦的飛碟科普展覽,是在太原理工大學校園內進行的。由于大學里有著龐大的不明飛行物青年愛好者隊伍,因此展覽辦得十分成功。學生看了展覽后,都深受啟發,紛紛要求加入UFO研究會。
綜上所述,飛碟與經濟發展不僅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且對各個領域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為有眼光的企業家,可以從商品開發、第三產業的拓展、旅游業的開發,以及影視劇的制作發行方面有所突破。
在現代科學研究領域里,我們可以從大力開展科普宣傳人手,開辟飛碟教育的新學科,也應在研制人造飛碟等方面下功夫。通過這些方面的努力,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科技知識水平,而且對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