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
小小2歲時,被人稱為“小普通人”,因為他有句至理名言:“奶奶說廣東話,奶奶是廣東人;我說普通話,我是普通人。”
小小3歲時。夏日傍晚,爸媽常帶他到附近清華大學校園里玩兒。一天在路上碰上一鄰居阿姨。
阿姨問:“小小,上哪兒去?”
小小:“上清華大學!”
阿姨打趣道:“呦!這么小就上大學啦!上什么系呀?”
小小稍加思索:“黃梅戲!”
作為黃梅戲迷的爹媽聽后格外欣慰。
小小4歲時。爸爸給哥哥聽寫生詞,小小在一旁玩兒。
爸爸念:“瑪瑙……”
小小質疑:“什么瑪瑙?豆腐腦吧!”
小小7歲時。來澳洲一年,他英語和漢語水平已經(jīng)差不多。一天下雨了,看見屋外一人在遛狗。
小小不以為然地說:“下著雨,還走狗!”
英文中“遛狗”是“walk dog(走狗)”。
燕燕
小燕燕3歲了,說漢語常常從英語中直譯,時間和地點狀語有時也放在句后。比如,“坐在……上”,英文中無論是坐在椅子上還是坐在人身上都可通用。于是常聽她說“我看電視要坐媽媽”之類的話。
吃飯時,爸爸夾了一塊肉問她要不要,她一本正經(jīng)地說:“不謝謝!”
問了幾次后,才恍然大悟,原來她直譯了一句英語中表示謝絕的禮貌用語:“No,thanks(不,謝謝)!”
奶奶教了小燕燕一首孟浩然的詩——“春眠不覺曉……”在幼兒園,一位華裔老師聽她背了這首詩。
老師說:“燕燕真棒!知道這首詩是誰寫嗎?”
燕燕回答:“奶奶!”
有褐色鬈發(fā)的小燕燕,學了三首古詩后,已試圖活學活用。
爺爺逗燕燕:“燕燕是小鬈毛,爺爺是老白毛。”
燕燕似懂非懂:“‘白毛浮綠水’啊?”
燕燕不僅會背三首古詩,還學會了為詩改詞。
“兩個黃鸝鳴翠柳……”
第二天改為:“兩個皇帝……”
第三天改為:“兩個狐貍……”
菲菲
菲菲3歲多,在爺爺奶奶的灌輸下,中文說得一點兒也不比英語差。
幾周前,給她買了一輛兒童玩具三輪車,一個小孩騎,后面還可以帶一個小孩兒。她的幾個小朋友的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看到后,也買了同樣的車。
菲菲不無遺憾地說:“他們家都有兩個孩子,我們家就一個。”
奶奶說:“那就讓你媽媽再要一個小弟弟吧!”
菲菲說:“我要嘟嘟!”
嘟嘟是菲菲幼兒園小班的一個華裔小男孩。奶奶跟爺爺說:“嘟嘟倒是很好玩兒,胖嘟嘟的,一見人就笑。”
菲菲說:“那我們買嘟嘟吧!”
奶奶笑道:“小孩兒不能買,是生下來的,讓你媽媽生一個吧!”
菲菲急了:“媽媽不用生啦,嘟嘟已經(jīng)在幼兒園了!”
菲菲看見電視里警察把幾個人推進囚車。
菲菲問:“警察為什么把他們關起來?”
媽媽:“他們無家可歸,是小偷,偷東西了。”
菲菲:“他們都是壞人吧?”
媽媽:“也不都是,有的小偷是因為窮,沒有房子住,沒有飯吃。”
菲菲很同情的樣子:“那我長大以后掙錢給小偷買房子!”
(管興帥摘自《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