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年前的初吻
接吻是誰發明的?這個問題,因無文獻可考,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未能名留青史,但也因此而使接吻的起源有了許多種傳說。
據說人類在茹毛飲血時,已懂得接吻。那時語言還不齊備,人類靠互摩鼻子傳遞信息:向左摩摩,前面有敵人;向右摩摩,前面有獵物。
可考的有關接吻的文獻,最早出現在 4000年前的印度大摩理王時代。大摩理王以香料涂在自己的唇上,引誘王妃之吻。為時較晚的,大概是2000年后的中國人了。一群考古學家在漢代古墓中,發現了接吻之圖。一個女子主動跨前一步,大吻特吻一個男人,女子背后還有侍婢。
西方人的歷史比起東方人來短了許多,假如西方有接吻的文獻,應該不會早過中國人,所以當東方人大吻特吻之時,他們可能還在摩鼻子。
黑死病嚇壞接吻客
西方人自懂得接吻后,就把這個文化大大發揚了,上至皇帝,下至庶民,都“愛不離口”。但很可能也就是西方人太愛接吻了,十四五世紀發生于歐洲的黑死病,讓許多愛好此道的人在接吻后好端端地死去。
歐洲人痛定思痛,從此不再接吻,所以發明了屈膝及脫帽鞠躬之禮。但是屈膝與脫帽鞠躬還是比不上兩唇相接的吻有吸引力,所以黑死病一走,接吻又再度復燃,這就是你現在看見的,西方人隨時隨地都在接吻。
不過,如果把西方的吻做點科學的分析,西方人之吻雖多,似乎只有四種:
工作之吻:在西方,有些人要靠接吻才能推展工作,如公共關系,不管張三李四或王二麻子,也不管美丑,先吻了再說,否則酒會辦不下去。
另有一種情形:政客需要選票時,常常滿街“拉”吻;當選或不當選之后,就不見了。俄羅斯總統見了美國總統,也是由吻開始,否則裁武難于展開。
抒情之吻:據醫生說,接吻可以紓解心理壓力。醫生的話也許沒說錯。許多運動家是最佳實踐者,他們在勝利或失敗時抱著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狂吻;嬰兒常會無緣無故地吻母親,如果是啼哭的嬰兒,常會在母親的吻中逐漸安靜。
最后一種也許是最重要的:愛情之吻。它只訴說愛情的信號,很可能是最迷人的,也是最難描寫的。
愛情的吻很難描述,因為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文化,每個人也有自己的文化,文化不同,感受就差了很遠。有些人認為最浪漫的愛情之吻是在黃昏的海灘上,有些人認為是在爐前,有些人認為是在雨里。
三家專門出版愛情小說的出版社,向讀者做了一個調查,發現愛情的吻,威力無窮,有些人會“雙膝酥軟”,有些人會“腹部攪動”。但是這么深刻讓人難忘的吻,“一生也沒有幾次”,但假如真正發生了,通常“愛情就注定了”。俗話說“一見鐘情”,也許是“一吻定情”之誤。看,愛情之吻魔力多么大!我們雖是凡夫俗子,沒有電影明星的演技,但能不勤練接吻的功夫嗎?難道我們真的要像西非毛里塔尼亞人一樣以敲打對方的胃表示愛意?
許多人的接吻都不及格
自從接吻大行其道之后,每個人都自認為是接吻專家。但又有調查說了,許多人的接吻都不及格。向來被人認為獵艷高手的意大利人,排名僅是中下。慣有浪漫情人之稱的法國人,名次也高不到哪里去。英國人向來被人視為冰冷,但是接起吻來,技術卻排名第一。也難怪英國國王可以不要江山,公主不要駙馬,王妃不要王子,王室的愛情老是出岔子,小老百姓的愛情就更不要提了。英國的離婚率在歐洲排名居高不下,這都是接吻技術最佳之過。
“吻是愛情的甜品”,這是法國作家莎岡的話。生活是苦的,婚姻是貴的,雖然我們不能靠甜品吃飽肚子,但在苦的生活與貴的婚姻中,甜品的甜,還是愜意多了。何況黑死病絕跡了,艾滋病有醫生對付。吻吧,吻出熱情來,吻得“雙膝酥軟”,吻得“肚皮攪動”。如果我們不吻,我們又做什么呢?
(孟自和摘自中國旅游出版社《海外文摘二十周年典藏本·歷史文明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