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數學教師王金戰開了一個博客,沒想到,一個月下來點擊量超過了 60萬,還有大量的留言跟帖,多是學生和家長發的。他們的問題大多集中在學習成績不好、不知道該怎么學或根本不愛學,等等。
“真是急死人了!”家長們很焦慮,覺得自己挺失敗。
“我還有希望嗎?”學生們也迷惑。學習,變成了一條充滿荊棘的路,成績下滑,丟臉,壓力大,自己是個不可救藥的“差生”了。
“我的眼里,根本就沒有差生!”王金戰說。
25年來,他從山東沂水、青島,一路教到北京,如今在北京海淀區人大附中任教。王金戰常年教高中數學、當班主任,接觸過形形色色的學生,可以說什么樣的學生都教過。
他有一句豪言:“現在,只要是一個智力正常的中學生,都有考上名牌大學的潛能!”
他曾讓一個全班倒數第一的“差生”考上北大
那是在人大附中當高中班主任時,有天半夜,王金戰接到校長電話,要他接一個在年級都很有名氣、現在被別的班拒絕接受的男生。
這個學生因考試作弊,被監考老師發現后通知了家長,家里因此燃起了“戰火”。一氣之下,這個學生半夜三更離家出走了。
家長和親戚四處尋找,也驚動了學校。第二天課間操時,消失一夜的學生忽然又回到了班上。考慮到他只是個借讀生,有人提出勸其退學。
轉班后,王金戰跟這個男生談話,先是勸其消除對原來老師的怨恨,然后就紀律問題征求他的意見。“別人是不允許遲到的,考慮到你的特殊情況,我允許你每周違犯兩次紀律。”這個男生很是意外,一再說會好好表現,用行動證明自己。但事情并沒那么簡單。
“我到了王老師班上后,被同學們的成績嚇傻了。這哪兒是人啊?簡直是神!他們不光是競賽厲害,而且其他各科成績也都在年級名列前茅。真是自慚形穢啊!”這個學生如此回憶當初的這段經歷。最終,他自暴自棄,自己主動要求離開王金戰的班。“我變得更加頹廢,天天沉溺網上,抽煙喝酒,還常常打架斗毆。高二過去了,我除了數學以外什么都沒學著。自己經常孤零零地一個人待在家里抽悶煙。天色陰沉沉的,屋里一片昏暗,整個世界仿佛就剩下我一個人了。我獨自承受著失敗的苦楚和無助的傷感。”
在王金戰的提議下,這個男生重又回來。“課程跟不上不要緊,我給你個特殊政策:每天早上你來了之后,能聽懂的課就好好聽,聽不懂的課就可以不聽,而且隨時都可以回家自學。”
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試前,男生說生病了,不想考。“你看看,他都不敢參加一次普通的考試。為了鼓勵他,我說:這次考試,你肯定是倒數第一,既然如此,你還顧慮什么?你還怕考倒數第二嗎?你要不是倒數第一的話,其他同學能平衡嗎?”
就這樣,他參加了高三的第一次考試。這次考試,也讓這個男生很難忘:“我是萬里江山一片紅,全不及格。但我沒有多么難過。人家付出了多少努力啊!自己剛學了一個暑假,怎能比得過人家。此后,我一直玩命地學,第一次月考我進步了161個名次,簡直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我沒看錯人。”在第一次月考的總結中,王金戰一個勁兒地夸這個男生,“你們看人家這位同學,一下子差距能縮小30分。高三總共要經過8次大型考試,如果每次都能縮小30分,那就不是考大學的問題了,而是考清華、北大的問題了!”
在那之后,這個曾經倒數第一的學生變得非常振奮,學習進步得異常迅速,最終,竟然真考上了北大。后來反思這段經歷,他寫道:“我經歷了一場風波,幾經周折,最后終于獲得成功。我的經歷對我來說是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叫‘浪子回頭金不換’。曾經做過浪子,經歷了許多壞的事情,走過了許多的彎路。有一天突然覺醒,重新振作,以后便再也不會被自己的脆弱打敗。因為經過了磨煉,已懂得世間至美,已能區分人間善惡。我會永遠地珍藏我那段寶貴的經歷,時時激勵著自己,向前面的一個個目標發起挑戰。”
哪個孩子愛當“差生”?誰不想讓別人認可自己?王金戰說,在一個班上,學習不好的孩子最痛苦,老師同學瞧不起,家長不是打就是罵,常給臉色看,心里往往很自卑壓抑。“別看他們表面上裝得滿不在乎,其實心里很難過。”
傾聽往往比說教更重要
2003年高考過后,王金戰班上的55名學生,有37人進了北大、清華,還有10人被哈佛、劍橋等海外名校錄取。可也正是這一年,他自己的女兒連高中都沒考上。
“當時的感覺特別難受!”王金戰備受打擊,覺得沒面子。他固執地認為,一個老師,連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還有什么資格教育別的孩子,還談什么教育理念?
因為工作忙,女兒上初中期間,他一直沒太關注過她。雖然他很愛女兒,但教育方法失之簡單,覺得付出已經很多了,孩子還這么不爭氣,太對不起自己了。“別的學生問我問題,我都能用心解答。而我的孩子問我啥,反倒沒了耐心。”久而久之,女兒跟他的關系日漸疏遠,說啥也不聽。
學習本身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可為什么學生學不好,被苦苦折磨著?這不是學習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學習之外的諸多因素的干擾。假如一個學生心情舒暢了,全神貫注地學習,他會真的學,學習就會變得輕松容易。學業不好的孩子,大多是心理出了問題。
家長的作用是老師代替不了的。雖然老師可以解答學業上的疑難問題,但學生跟老師的關系,遠達不到像家長那樣親近、親密,所以,孩子最好能跟家長無話不談。只要他把憋在心里的話說出來,負擔就減輕了。但是,現在好多家長一聽孩子說,就覺得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馬上不耐煩、訓斥,一下把孩子堵了回去,孩子的自尊心也極易受損。以后,再想讓孩子跟你說心里話,會很難。
“我的經驗是,孩子跟我說話時,我會很專注地聽,很少評論。說得好的地方,我會表現得很高興,說得不符合邏輯的地方,我也不立刻打斷她、指責她。等她說夠了我們再作交流,我拐彎抹角地把我的觀點亮出來,通過我的想法,讓她感覺自己的觀念不對,這樣她很樂意接受,有什么話也愛跟我講。”
王金戰親自給女兒上課,跟她不斷溝通交流,女兒一天天變得陽光起來。遇到什么問題,馬上就跟老爸溝通。影響學習的因素被排解掉了,她的心理變輕松了,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三年里,王金戰陪著女兒風風雨雨地走過來,2006年女兒考上了北大法學院。
“人都需要鹽,但是,一顆顆大鹽粒子,讓人生生吞下去,誰愛吃?要是把它放在菜里、湯里,那吃起來就很舒服。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我發現,學生在任何時候都渴望得到家長的幫助,可他們表現出來的為什么是拒絕呢?責任不在孩子,而在大人,教育方法不對頭。”
人人都渴望被尊重,渴望被人理解。王金戰認為,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你想命令他、控制他、強迫他,都只會讓他們反感、抵觸、叛逆。所以當家長的,一定要記住一條:傾聽,往往比說教更重要!
教育出讓老師敬仰的學生
當了25年教師,干的時間越久,王金戰反而越感到后怕。
“我不覺得教師這個職業多么神圣,而是覺得這個職業太重要了。”一個老師教的一個班就有50個學生,手下就是50個人的前程,牽涉著50個家庭的幸福。教師的失誤,生產出的不是一個廢品,而是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培養一個孩子,需要多少人、多少年的努力;而毀掉一個孩子,可能就是一句話。教育是把軟刀子,當時看不出結果,結果可能要等到若干年以后。
“所以,一旦想到這一點,我就感到后怕,不敢輕易說話。年輕時當班主任,可不這么想,以我為主,我說怎么著就怎么著,自己從來不會錯。現在講話時,我是慎之又慎。提醒自己:多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場上考慮,多關注受教育者的感受。有時候,老師的一句話,會影響甚至改變學生的一生。這是在我從教二十多年的經歷中,反復被驗證了的。”
王金戰曾公開對學生說:“我是教數學的,但事先不備課,冷不丁拿一道數學題來,我肯定弄不過你們。在國際數學比賽中,你們能拿金牌,我肯定不行。這數學我不行,物理也不懂,化學也不通,英語比不上你們,計算機就更不如你們了。我說我確實不如你們。我們得承認,這就是當今教育的現實,老師必須面對這個現實。”
那教師是干嗎的呢?
“教師,就是要點燃學生的火花,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學生朝著他們喜歡的方向一直走下去,這樣肯定能成功。”
“老師,是學生成果的欣賞者。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教育出讓老師敬仰的學生。”王金戰一再強調:英才,決不是拿考上北大、清華來衡量的。一個學生成功的標準是,通過學習的過程,能磨練出頑強的意志品質,培養出強烈的責任感、自制力、自信心。這樣的學生,即使考不上大學,人生也會成功;反之,即使他上了北大、清華,也照樣會一事無成!
(王志強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