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耶魯、斯坦福,三所聞名于世的美國名校,都同時向一個21歲的中國盲人女孩招手!這個兩歲時因患視網膜母細胞瘤而失明的孩子,被人們冠以全能人才的美譽:她能說一口流利地道的美式英語;擅長各種樂器,笛子演奏水平達到了十級;2003年,她參加全國第六屆殘運會,勇奪兩金一銅。2004年,她又在首屆亞洲青少年殘運會上拿下三枚金牌……
看著這一系列令人眼花的成績,你可能會以為,這樣一個女孩肯定是天賦異常,可是當我們探詢其背后的發展軌跡就會發現,吳晶能夠走到今天,經歷了很多不為人知的艱辛,與她并肩作戰的還有她的父母,正是他們時時刻刻將女兒等同于健康孩子的平等教育方法,才讓這個雙目失明的女孩取得了很多健全人也難以企及的成就。
定向能力打下平等教育基調,
像健全孩子一樣玩
1986年12月19日,吳晶出生在泰興市黃橋鎮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爸爸吳健全是一名小學教師,媽媽鮑霞在商店工作。吳晶的到來為這個家庭帶來了很多歡樂,可是吳晶15個月的時候,細心的母親忽然發現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不太對勁兒。大年初二,別人家還沉浸在節日的氛圍中,夫妻倆已經抱著孩子來到了上海,檢查結果證實吳晶得了視網膜母細胞瘤。醫生告訴夫妻倆,在嬰幼兒眼病中,這是性質最嚴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種惡性腫瘤,多發生于5歲以下,常危及患兒生命。吳晶的眼疾已經屬于晚期,只能做手術摘除了雙眼。
從孩子手術后恢復開始,夫妻倆就投入了一場漫長而艱難的戰斗。為了讓女兒盡快適應在黑暗中的環境,吳健全和妻子開始培養女兒聽聲辨位的定向能力,開始孩子不敢走,雙手死死地揪著媽媽的衣襟不放,于是鮑霞就一邊哄著她一邊牽著女兒的手,然后慢慢放開,輕聲呼喚著女兒為她指引方向。漸漸地,女兒的腳步扎實了,此時夫妻倆又和孩子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開始吳晶還不太適應,總要一邊摸索一邊跌跌撞撞找上好半天,后來就越來越快,夫妻倆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女兒5歲時,吳健全發現她非常喜歡唱歌,盡管囊中羞澀,還是花錢給女兒買了一臺錄音機。一千多盒錄音帶成了吳晶的啟蒙老師,吳晶模仿得惟妙惟肖,到了6歲的時候,她已經站在了講臺上,帶領那些一二年級的哥哥姐姐們學唱歌曲了。
1994年,吳晶到了上學的年紀,吳健全知道,女兒越早獨立生活,對將來越有好處。臨走前,一直經濟窘迫的吳健全給家里裝了一部電話,然后將女兒領過來:“姑娘,以后你出門在外,不能寫信,電話就是咱爺倆兒的唯一聯系方式了。所以你一定要知道怎么打電話。”那天,為了讓女兒找到感覺,吳健全將燈關掉,父女在黑暗中摸索著,將電話號碼撥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女兒將每個程序都做得輕車熟路為止。
因為黃橋鎮沒有盲校,吳健全毅然將女兒送到揚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盲生部,隨之而來的則是成倍增長的學費,加上母女二人的生活費、房租,一年下來需要一萬元左右。看著妻子擔憂的目光,吳健全故作輕松地拍了拍她的肩頭:“放心吧,錢我來想辦法。”
入學不久,在老師們的精心指導下,吳晶的文化課不僅名列前茅,而且文藝天賦也得以顯露。盲校的華為民老師更是將吳晶當作重點培養對象悉心指導,就連業余時間也經常陪伴她,只要得知哪里有比賽的消息,立即領著吳晶去參賽。在師徒二人的默契配合下,吳晶的長笛演奏水平突飛猛進,很快通過了十級考試,小號也通過了業余七級考試。
及時轉換主攻方向,
運動健將揚名國際賽場
可是此時,吳健全卻做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選擇,讓女兒放棄文藝方面的特長,集中精力突破體育特長。這個決定一時間讓所有人驚呆了。但吳健全認為,家里三代都沒有從事文藝的,吳晶能走到今天這步,完全靠她的勤奮。文藝圈成才率低,淘汰率高,況且對于外形條件要求也比較高。所以他覺得從吳晶的個人條件來看,應該有的放矢,集中精力在體育方面爭取有所造詣。
吳晶又一次用自己的優異表現讓所有人眼前一亮。2001年,吳晶因出色的短跑成績被南京市盲校看中。當吳健全領著女兒報到,介紹完女兒的情況后,老師們還擔心她能否跟上學校的進度,可是半個月后,吳健全再去探望女兒的時候,老師們已經圍著他爭相夸贊了:“你這個姑娘學習好、悟性高,還有禮貌,跟老師和同學處得都很好,不僅是我們的班花,還是學校的校花呢。”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吳晶的短跑實力逐漸在隊里嶄露頭角。2003年9月,吳晶參加全國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一舉奪得100米、4×100米兩枚金牌和200米銅牌。2004年12月,吳晶在首屆亞洲青少年殘運會上一舉拿下100米、200米和4×100米三枚金牌。2004年,她又在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上獲200米金牌。
一系列優異的成績讓吳晶得以入選國家集訓隊,備戰2004年雅典殘奧會,按照當時參加雅典殘奧會選手的水平,她的實力是最強的,只要正常發揮,金牌非她莫屬。
但是在殘奧會上,不幸的一幕發生了。在100米預賽上,她跑到80米時,大腿肌肉突然拉傷,她只能拖著拉傷的腿捱過終點,即便如此,吳晶還是以該小組第一名的成績昂首進入決賽。
預賽過后,隊醫檢查了她的傷腿,對她說:“你的腿傷得太嚴重了,決賽肯定不能參加了,還是棄權吧。”聽了這話,吳晶哭了,她對教練和隊醫說:“來雅典是我的夢,我就是走也要走過終點。”于是,在雅典殘奧會上,感人的一幕出現了,中國姑娘吳晶拖著受傷的雙腿,一瘸一拐地走過了百米賽場。
比賽結束后,吳晶給父親打來電話,吳健全以為女兒會很沮喪,誰知道,吳晶驕傲地說:“老爸,你看我英雄不,我受傷了還拿個第六呢。全場觀眾都給我鼓掌,老牛了!”吳健全備感自豪,女兒心態這么好,意志這么頑強,還學會了正確對待挫折,孩子終于長大了。
不能只做一個按摩師,
自主選擇學習英語
被美國名校爭搶
吳晶在學校學的是按摩專業,可是她并不喜歡。她總在想,難道沒有更好的發展道路么?父親曾經為自己設計了三條發展道路:一是像大多數盲人一樣,當個按摩師;二是發展文藝特長,即便不能成為藝術家,也可以開班教授學生;三是在體育特長方面做文章。現在看來,第二條發展規劃因為缺乏后勁已經被自動中止,第三條道路的前景似乎更為美好,可是此次受傷讓吳晶意識到,體育賽場風云變幻,你付出了未必就會有回報,加之同樣是吃青春飯,自己一旦過了競技狀態的高峰期,一切還要重頭再來。那么相比之下,只有第一條道路更加現實。
就在她為此苦思冥想的時候,一個電臺的英語節目讓她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她不由得想起了父親的話:“我給你設計的三條道路最終還要看你自己如何選擇。不過,這些都不是根本性的改變,你要想脫胎換骨,就記住爸爸的十個字,去美國讀書,讓雙眼復明。”是呀,從目前的科技水平來看,復明無疑不太現實,但是只要學好英語,就有機會去美國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即便留在國內,自己最起碼也可以做個翻譯呀。
可是當她用辛辛苦苦積攢下的伙食費買了一臺英語電子詞典時,卻遭到身邊許多人的反對,“一個盲人,想學英語,行得通么?”“就算學好了又能怎樣,誰會用一個盲人呢?”聽了這話,茫然的吳晶向父親傾訴苦悶。吳健全沉吟良久說:“既然你有決心,那就去努力吧。我相信你能行。”
有了父母的支持,吳晶癡迷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當時,國內給盲人提供的英語教材很少,盲校圖書館里的英文資料幾乎都被她翻爛了,到哪里去找更新更好的盲文教材呢?吳晶發現聽廣播是學習英語的另一個法寶。不久,吳晶就喜歡上了江蘇廣播電臺的一檔學英語節目。這檔節目的主持人是一位叫Gregory Batt的加拿大外教。為了提高英語水平,吳晶打電話到電臺,想認識Gregory Batt。當時,Gregory Batt是英華美江蘇學院的外教,當他得知吳晶竟然是個盲女時,立即被吳晶的學習精神感動了,決定幫助這個中國姑娘。
2005年2月,Gregory Batt到南京盲校看望吳晶時,帶給她一個意想不到的喜訊:他已經辭去英華美江蘇學院的外教工作,現在南京外國語學校中加國際高中擔任校長,他特地邀請吳晶到中加班上學。
3月1日,吳晶接到了讓她去南外試聽的電話。4月18日,她接到南外的錄取通知書,吳晶成為南外40多年來錄取的唯一一名盲人學生。不僅如此,學校還為她提供了三年共計17萬余元的獎學金,她是中加國際高中唯一獲得全額獎學金的學生。為了方便她學習,IBM公司還送給她一臺盲人電腦和識別器。
全新的生活從此在吳晶面前掀開,她給自己起了一個網名——中加,夢的起點。由于眼睛看不見,吳晶要比其他同學花更多時間。目前中文教材還沒有盲文版,她用的是在加拿大專門訂的盲文教材,她的課堂筆記也是用盲文一個小孔、一個小孔打成的。每天中午她都留在圖書館看盲文教材,老師布置的作業她會用電腦打好,然后發到老師的郵箱。在和同學們的同臺競技中,當年的期中考試,吳晶8門功課除了一門是B,其它都是A。
英語不僅讓她找到了人生的坐標,而且也讓這個盲女開闊了眼界,“我想去美國讀大學,就要先去喜歡的學校看看,沒有錢,沒有學校的邀請,我就去尋求幫助。” 2006年11月,吳晶發了郵件給美國盲人聯合會,還給美國的八所大學發了郵件,附上自己的經歷和材料。
不久,美國盲人協會發來邀請函,邀請她訪問美國加里福尼亞盲人學校、博金斯盲人學校、費城盲人學校、北卡羅來納盲人圖書館及位于華盛頓特區的美國盲人協會。12月21日,吳晶順利拿到了訪美簽證。隨后,在她的求助下,家鄉泰興殘聯提供了赴美國的往返機票,美國盲人聯合會負責了在美國各地的機票。
2007年2月6日,吳晶只身一人乘坐飛機去了美國。女兒遠赴異國他鄉,吳健全并不擔心女兒能否照顧好自己,而是琢磨著怎樣才能讓女兒得體大方地完成此次美國之行,于是他給女兒提出了一個要求,“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吳晶記住了父親的話,在美國期間,她先后訪問了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喬治敦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波士頓學院等8所全美著名高校和3所盲校,在海倫·凱勒的母校博金斯盲校,深受感動的校長還特地將與吳晶的交談場景進行錄像,表示他今年到中國演講時將給觀眾播放。吳晶的故事被美國記者知道后,《康州郵報》于3月2日以《中國盲人高中生直面人生》為題,用一個半版的篇幅介紹了她。
一般美國的大學招生辦公室工作人員不會親自接見求學者,但斯坦福的招辦主任破例接見了吳晶。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等3所高校都表示愿意接受她入學,這三大名校甚至承諾,吳晶可以免考托福和SAT(美國高考),直接以全額獎學金錄取。
雖然美國幾大名校都提供了極為優厚的條件吸收吳晶,但是從個人條件出發,吳晶準備挑選一個人比較少的學校。美國社會的高度法制化給她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她準備在大學里學習法學或哲學,將來幫助更多的人。為了適應將來的大學生活,吳晶已在華盛頓特區一學校報名,插班學習高三年級的課程,現已被錄取,6月初開學,轉學手續正在辦理中。巴爾的摩地區的一個家庭已承諾在她赴美讀高中期間提供其一年的免費食宿。
吳晶的名片背面有這樣一段話:人的一生中,最為輝煌的一天并不是功成名就的那些天,而是從悲嘆與絕望中產生對人生挑戰的日子。現在,世界已經向這個盲人女孩展露了燦爛的笑容,讓我們一起祝福她走得更穩更快吧。■
(責編 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