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修八尺有通假“又”字余,而形貌呹(yì)麗光彩照人。此處寫鄒忌之美,作為與徐公比美的基礎,雖“誠知不如徐公美,”當相差不大。朝表時間,與“暮”等使下文“旦日”、“明日”敘述層次分明服衣冠,窺鏡此為皎鏡,決非霧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1]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2]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補一句,讀者明了,結構完整,而且突出國家一級的美麗,無與倫比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3]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4]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談話中必有求助于鄒忌之意,為下文伏筆。問之:“吾與徐公孰美?”[5]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6]明日,徐公來,孰通假“熟”仔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思有所得,亦賴當時語氣聲態的模擬,便于作出結論。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聯系上文所補一句,自知之明可信。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智昏都因一已私利。今齊地方方,縱橫。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代詞,沒有人。不私王。[7]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三三對應,以小蔽喻指大蔽。雙重否定,加之排比,有力。
王曰:“善。”簡截明快,反襯說服力強。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8]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指責并諷諫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9]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由于整頓改革,國勢強盛,別國到齊國來朝見。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在朝廷上戰勝別國,意即無須用兵,可見納諫的巨大效果,以及鄒忌諷喻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