罌粟,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白粉,花有紅、紫、白等色,果實球形。未成熟時,果實中有白漿,是制鴉片的原料,果殼可入藥,花供觀賞。
這是現代漢語詞典上對于罌粟一詞的解釋。
這種植物,因其有著美麗的外表卻又是制造鴉片的原料,意味著只要你接近,就注定頹靡,欲罷不能。最終,這種致命的誘惑,讓人無處可逃。
《相見不如懷念》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主人公陳夏的好朋友林月因為沉迷虛幻的網絡而在現實生活中失去年輕的生命。陳夏的內心燃著復仇的火焰,繼續在網絡中游蕩,后來在云裳的感動之下熄滅了沖動,決心為自己的人生樹立新的目標。
讀罷這個故事,“罌粟”這個詞,如同魔咒一般跳躍在了我的眼前。不是嗎?對于這些十六、七歲的孩子們來說,虛擬的網絡所散發出的那種誘人,迷離的氣息,就如同罌粟一樣,蠱惑著他們年輕的心。處于青春期的年紀,都擁有躁動不安的心和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與探究心理。網絡的出現,正是迎合了他們的這種心理。
在現實生活中,繁重的課業,升學的壓力,讓青少年們無所適從,身心疲憊。而在虛擬的世界里,沒有老師的訓導,少了家長的看管,歌哭笑鬧皆由我,完全是自由的,放松的,所以如果一旦沉迷貪戀其中,便無法自拔。
《相見不如懷念》這個故事雖然一路波折,但最終尚且是個圓滿的結局,讓人欣慰。但在我們的身邊,知道更多的是網絡這朵迷離之花,使多少青少年沉醉其中。因網絡交友不慎而被騙的,因玩網絡游戲而徹夜不歸家甚至放棄學業的,因瀏覽了不良網站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此類的個例,讓人觸目驚心。警鐘敲響的同時,我們也在思考,究竟該以怎樣的方式引導青少年正確接觸網絡?
有專家坦言:“網絡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如果任其發展,毀掉的將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如今,在我們看來,有效預防、控制青少年沉迷網絡、抵制網絡不良信息的毒害以及網絡犯罪等,已經成為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所以,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之下,本刊編輯有必要與讀者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具體從哪些方面出發?我個人認為,首先要取得國家的支持、社會的關注。切實加強對網吧的管理,加大整治力度。認真落實未成年人不得進入營業性網吧的規定,凈化網絡空間,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綠色網絡環境。要對“黑網吧”進行全面整頓,堅決取締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網吧,設立監督電話,聘請社會監督員,對群眾舉報問題嚴重的網吧,嚴加治理。新聞媒體要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加強對網絡道德的宣傳,把網絡道德納入到社會道德體系中。
其次是學校的幫助。學生因為上網而無心學習,逃學、曠課、打架、早戀等現象給學校管理以及老師的正常教學活動都帶來了嚴重沖擊。在這方面,應當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學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起著決定性作用。如能在各級各類學校中開設相應的網絡信息欣賞選修課,一方面可以促使青少年更好地學習信息技術,更好地利用網絡,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準。
最后就是家長的教育。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影響最大,網絡文化給家庭教育也帶來新的問題,所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已迫在眉睫,這些都需要家長從自身做起。家長作為孩子的直接監管者,面對網絡,要有所意識,通過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教育和引導孩子。家長不但在知識方面要隨時與孩子溝通,在情感方面也應該不斷地與孩子交流。
相信,只要青少年能夠做到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網絡,也許,那里開出的花朵將不再是罌粟,而是美好芬芳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