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9104
看了第22期王文華的《白天紐約黑夜巴黎》一文,讓我久久不能平靜。人的一生是在忙碌的欲望追求中度過,被物質及世俗虛榮所左右;還是遵從自己的內心,過最想要的生活,這是掙扎在人心底的矛盾,我也一直被這個問題困惑著。感謝這篇文章終于讓我釋然。“世界少了我,其實無所謂。但我少了我,還剩下什么?”每次讀《視野》總有這樣不經意的收獲。一本雜志最重要的就是與讀者的共鳴吧!你做到了,我值得信賴的朋友。
136××××4237
湮沒于都市的喧囂,更讓我夢寐家鄉的田野。置身田野,滿眼滿心的綠,滿心滿世界的希望。這是我追尋的視野。
第一次留意《視野》,竟是因為它的書名。我想,它所盛裝的,一定和我的田野一樣,充滿綠色和希望。帶著小小的期冀,我走進了《視野》的視野中,從此再也沒有停止過在這片恬靜的書林的漫步。
我慶幸和《視野》的觸碰,是與心的觸碰。會繼續徜徉在我的田野里,讓視野所及溢滿生活的綠色與希望。
136××××4728
一直都很喜歡周恩來,記憶中的周總理總是和“偉大”、“光輝”一類的詞聯系在一起的。說起來,這樣的總理在我心目中更像一個神。《周恩來落榜日記》卻給我一種震動,原來偉人與天驕也有迷惘與失落的時刻。在那一刻,他們也有與我們相似的感慨。其實,很多時候,偉人感動我們的不是其豐功偉績,而是這些與常人相似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