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姹紫嫣紅”
這個學期開學后,清華大學水利工程專業05級學生趙晶隱約感覺到,清華園里的女生變多了。她過去聽說,10年前,有人把清華僅有的兩棟女生宿舍樓戲稱為“熊貓館”,而現在女生已經不再稀缺。趙晶認為最有說服力的是,校門外的女生飾品店越開越多。中國教育統計網的資料顯示,1997年,女生在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的比例為37.32%,2005年,這一比例達到了47.08%,并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高校女生潮可謂是來勢洶洶。事實上,女多男少的現象正從語言類、師范類院校逐漸向綜合型大學蔓延,包括一些理工科院校,女生的比例也在逐年攀升。
《視野》點評:大學男多女少被視為常態,而一旦情況有變,有人就莫名驚詫了。有朝一日,清華園里男生宿舍如果也被稱為“熊貓館”,其實也沒什么。
學報成了三等殘廢?
1977年,中國高校學報大概是150家。30年后的2007年,根據全國高校資料中心的統計,高校文科學報數量已達到1130多家。說到學報,清華大學教授李伯重直言不諱:“全國1000多份學報,大部分學校都是為本校的學術職務晉升或者是種種關系發表文章,連基本的學術規范、學術標準都談不上。”學報的質量整體下滑似乎已經在業內形成共識,不少學者擔心學報成為學術垃圾產生地,更有學者戲言“學報成了‘三等殘廢’”。學術期刊數量的增長并沒有帶來質量的提高。也有學者提出,在精神產品方面,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產地,而學報可能就是最大的生產基地。
《視野》點評:可惜垃圾站不處理大學里諸如學報這樣的大件垃圾,否則大學也會干凈一點。
得零分的人
文憑是真的
由教育部主辦的第一屆高校科技創新高層論壇在重慶舉行,來自全國79所高校的校級領導參加了論壇。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應邀參加,他在發言中直言:“剛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學生能力讓人堪憂。”他舉例說,每年力帆集團都要招聘好幾百名的大學畢業生,他們進廠后,集團會對他們的機電知識進行一個考核,結果還有人得零分,得十幾分的學生也還不少。“得零分的人文憑是真的,真不知這樣的學生是怎么畢業的。”尹明善說。有與會代表竟然認為:考零分的學生,也許有特殊情況,或者緊張,就算是其能力不夠考了零分,也不能一棍子將其打死。
《視野》點評:社會與學校的脫節由此可見一斑,更要命的是這兩方還經常老死不相往來。
懷念西南聯大
今年是西南聯大建校70周年,校慶日是11月1日。作為實體的西南聯大早已逝去,但作為學術研究對象,西南聯大總會吸引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學者來研究;作為精神象征,西南聯大被與她有過直接間接聯系的人們時常懷念;作為美麗的神話,隨著時代流逝,我們在她身上寄托越來越多在現實中難以實現的理想。特別是中國知識分子,還期待那樣的時光重回當下,那樣的風采再現眼前……正如一西南聯大學生所言,西南聯大具備了雙重意義,“一個是表面的意義,那當然就如其名稱所揭,是一個‘學校’,是一座研究學問、傳授知識的最高學府;但在另外卻還有一重不為人們所見的隱潛意義,那就是一個醞釀輿論、領導思想的政治中心。這一面雖然潛隱不露,非能一望而知,但卻是西南聯大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意義’。若棄此不顧,只談上課講學,那實在不能算是了解西南聯大。”
《視野》點評:一個時代終結的標志就是它已經被過度浪漫化了,西南聯大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