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一回家就看見妻子在生悶氣,我問原因,原來問題出在女兒的應試作文上。作文中女兒把妻子描繪成一個腿部有殘疾的下崗女工,靠擺小攤艱難為生,生活的艱難沒有摧垮妻子的信念,她用博大的母愛滋潤著女兒的心田。作文中的女兒雖然生活困窘,天天吃咸菜,沒有漂亮的衣服穿,可是她年年成績優秀,還主動幫助成績差的同學。
我笑著對妻子說:“作文畢竟是作文,又不是紀實,你何必當真?”這時候女兒也回來了,她說這篇作文打的是悲情牌,這種寫法最容易感動閱卷老師而獲得高分。而且把自己家寫得越慘,越突出自己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也非常符合老師的胃口。
“傻孩子,你的作文里說雖然你媽是腿部有殘疾的下崗女工,可是還有爺爺奶奶可以幫助你啊!”我對女兒說。“女兒的爺爺常年癱瘓在床,奶奶雙目也快失明了。”妻子指著女兒的作文本說。“那還有外公外婆呀!”我問道。“最可氣的就是作文里的這句話——‘我的外公外婆在前年的一場車禍中不幸雙雙遇難’,你說這孩子怎么胡編呢!”妻子生氣地說。
“對了,那我呢?”我如夢初醒地問道,“應該生活得很不錯的嘛!”妻子指著女兒的作文本憤憤不平地說:“你今年由于賭博把家里的錢財輸得精光,還欠下一屁股賭債,最后竟然貪污公款,走上犯罪的道路,已經被抓進了大牢,還怎么去照顧女兒?”
(龔寶良摘自《家庭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