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太大了,什么事情都全國“一刀切”不行!一說新中國急需培養建設人才,高校一律拆分為“蘇聯模式”的專業化學院。改革開放打開國門,一說到要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我國就想把高校都兼并成綜合性、科研型和國際化的“巨無霸”。現在,高校都在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本科生,都在按照教育部的一把尺子(本科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對照自己,渴望得到優秀或達標。這就是“砍刀”效應!如何看待“是否應該取消本科畢業論文”這個問題,筆者個人的看法是:是否取消畢業論文只是表面現象,而實質是對我國高等教育中的培養方式提出了挑戰!
本科生為什么要寫畢業論文——想當初如何?
本科生撰寫畢業論文是四年中學習的各種專業課程綜合應用融會貫通的一次訓練,是四年學習結果如何的綜合檢驗方式。對有的專業和個別學生來講,也是一次綜合素質的展示和產出創新成果的嘗試。同時,這也是對教師和學校培養學生的最后一堂“大課(訓練)”和對畢業生質量的最后一道內部檢驗。在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史上,畢業論文始終是培養學生的一個非常重要和有效的環節。多少年來,高等教育界一直在不斷完善它。包括現在正在進行的、預定要“五年一輪”的本科教學質量評估,其指標體系中把畢業論文質量就作為了一個重要的教學質量指標。
本科生畢業論文為什么要取消——看當今為何?
我國今天的高等教育已是大眾化階段,“精英”青年和普通青年都在接受本科教育,加上這幾年招生規模上的太猛,教學資源增長慢,教師隊伍年輕化,使得教學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均不能滿足大眾化的需求。加之精英化階段對畢業質量的認識普遍用于現在所有的本科生是不合理的,加之從小學到大學應試教育培養了一代大學生的學習模式不適應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加之用人單位不愿在勞動力過剩的年代再付出自己的培訓成本等原因,造成了一些大學生學習浮躁,教師同情大于要求。這就引發了一批有責任心的教師產生了新的思考。他們建議取消本科畢業論文的主要理由有三:一是本科畢業論文并非必不可少;二是時機和條件不理想;三是畢業論文的質量越來越低,要求卻越來越高。這些理由從某一個側面看,確實有道理。但從另一個側面看,很容易被駁倒。但是,筆者還是注意到了“不搞‘一刀切’,各高校應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的建議。
該怎樣對待本科生畢業論文——將來應如何?
有的高校可否取消本科生畢業論文?從理論上講沒有問題。但從實踐上看,一是高教界先要在質量觀上統一思想;二是教育部必須放權,改變對學校本科教育質量的評價指標;三是學校從自身教學資源條件、學生條件出發,自主選擇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要求。
高校可否允許學生以其他成果(作品)代替撰寫畢業論文?工科講設計,文科講論文,藝術類講作品。我們能否找出多樣化的綜合訓練和測評,使學生可以從中選擇有利于自己特長發揮的形式。高校可否允許學生的本科畢業論文超出所學專業的領域和老師的題目指南?隨著近幾年實行了雙休日,實行了寬口徑和厚基礎,實行了多樣化的公選課,等等,專業課堂教學與學習的時間大量減少。結果是本科生的基本素養提升了,專業知識和能力下降了。一方面是也寫不出具有濃郁專業“風味”的綜合性論文;另一方面,拓展了的興趣使一些學生希望選擇撰寫自己喜歡的題目。這都給專業課教師的指導畢業論文的撰寫造成較大的困難。但是,為了鼓勵個性化發展和創新,應該允許少數學生的本科畢業論文超出所學專業的領域和老師指定的畢業論文題目指南。
高校對本科畢業論文撰寫的范式、內容能否允許個性化表現(創新或突破框框)?現在,高校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規范要求制定得越來越細,條款越來越多,好像一下子就要把孩子們變成科學家似的。其實現在的大多數本科畢業生,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基層工作就不錯了,工作中寫寫總結、計劃、報告等還是常見的,撰寫科學論文并非是大多數畢業生近五年要做的事。嚴格規定很多字數和參考文獻格式等也會造成一些學生的厭學心理。
不能把學校的責任與社會問題混為一談!如果找工作影響寫論文的時間可以不寫論文或降低畢業論文質量要求的話,我們如何管理本科生的第四年?放羊總是不行的,不寫論文也要將第八學期好好用于在校學習,學校也有責任管理好最后一學期的學習效果。學生有弄虛作假行為學校有責任教育和處理,不能以此為理由而退讓。勞動力市場的問題是社會問題,學校有責任幫助學生就業,但這不是學校的主要任務。否則,兩年制的碩士研究生,一進學校門就開始不關心學習,只關注為兩年后找工作,學校還有什么退路?
(本文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