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國內就有學者建議廢除本科學位制度,并一度引發社會各界普遍的關注,今年4月《北京晨報》的一篇文章舊話重提,并引發新一輪的廣泛討論。反對者有之,贊同者更是多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那么應該如何對待本科學位論文制度呢?繼續保留之,還是主動廢除之?筆者認為,在現階段中國,廢除本科學位制度為時過早。原因如下:
第一,撰寫本科論文是本科教育的必然環節,是對本科生不可缺少的訓練手段。有人以美國等發達工業國家對大學本科生,甚至碩士生都不要求寫論文為由,主張取消本科學位論文。在筆者看來,這個理由缺少說服力。因為中美教育制度和人才培養方式上存在非常大差別。例如,在美國,學生從小就接受基本的“學術”論文寫作訓練,大學階段各門課程講授過程中,要求學生完成下的學術論文,做論文陳述(presentation)更是一種最常規性的訓練方法;相反,在中國,學生們從小就生活在為各種升學考試做準備的無數次考試的壓力之中。“素質教育搞得轟轟烈烈,但應試教育卻搞得扎扎實實”,總結性地道出了中小學校和教師的苦衷和無奈選擇。在對高考制度一時難以進行全面改革的中國社會,要求我們的教師向美國學校那樣訓練學生是不現實的。即使到了大學階段,由于歷史的慣性和教師自身條件,要求教師向美國教授那樣教學,用平時論文代替畢業論文,用開卷考試代替閉卷考試,恐怕實施起來也有一定困難。
第二,在高等教育急劇擴充的中國社會,質量問題業已引起全社會普遍的關注。激烈的競爭,嚴峻的就業形勢,分散了學生的部分精力,導致部分教師和學生對本科學位論文重視不夠,學位論文“粗制濫造”,“虛假剽竊”時有發生的現象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這并不能成為廢除學位論文制度的充分理由。因為本科生的畢業論文是對大學生本科學習期間學習成果的綜合性檢閱,是大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最初嘗試。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目的就是要求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獨立進行研究活動,分析和解決一個理論問題或實際問題,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實際訓練。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廳〔2004〕14號)文件明確指出,畢業設計(論文)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這樣一個要求符合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實際。目前,我們需要做的不是考慮如何廢除的問題,而是進行改進的問題,例如,應該全面客觀地分析本科學位論文質量不高產生的原因,并積極尋找相應的對策加以解決,不能因為少數“假貨”、“贗品”現象的存在而盲目否定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潑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的極端主義做法是不可取的。至少在現階段,面對中國本科教育客觀現實,我們對現行制度所能做的只能是漸進性的改革,而非顛覆性的革命。
第三,從長遠的眼光來看,本科學位論文制度并非不能一成不變,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高等教育機構應該考慮在某些本科專業領域開展取消學位論文制度的探索,用其他更有效的考核辦法衡量學業成就。因為我國目前本科畢業論文,包括研究生學位論文作為一個教學環節的確存在很多弊端,伴隨學制縮短,培養模式的改變,一篇應急之作,一篇沒有研究,缺乏創造性的畢業論文的確對于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提高學生自身素質意義不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個有效的方法制度產生之前,只能用現存的制度進行管理和考核。雖然本科畢業論文制度缺陷有目共睹,但造成缺陷的原因卻是多方面的,就像高考一張考卷定終身制度的缺陷一樣,缺陷并非高考制度本身的問題,同理,本科畢業論文制度雖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需要改革,但教育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改革本科學位論文制度的前提應該建立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方法整體改革基礎之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方式方法還不能一下子完全改變的時候,只將畢業論文制度廢除,恐怕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革命式的廢除不僅為時過早,而且也非明智之舉。即使在未來有一天,真是到了迫切需要取消本科學位論文制度的時候,對不同的學科和專業也不能一概而論,應該有所區別對待。
(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教育學博士,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