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等學校中,畢業論文(設計)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是衡量學生能否獲得學位的重要依據之一。近年來,由于就業困難,學生在做畢業論文期間忙于找工作,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學業上,有些用人單位也不顧學校的學業要求,讓學生頂崗工作,教師為了學生能找到工作也不得不放松畢業論文的要求和管理。于是有人認為反正用人單位錄用了,學生也沒有心思好好做,畢業論文也不必做了。筆者認為這是極其不妥的。
第一,取消畢業論文不符合高等教育本質、目的和規律的要求。我國本科學制一般為四年,學生必須根據課程計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課程學習任務和畢業論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第三條,高等學校本科學生完成教學計劃的各項要求,經審核準予畢業,其課程學習和畢業論文(畢業設計與其它實踐環節)的成績,表明確已較好地掌握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且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學士學位。
第二,重視畢業論文適應了高等學校對學生進行學術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客觀需要。隨著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擴招”,高等學校應該建立多種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多層次和多種類型的社會需要。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之一是實現學術性與職業性的有機結合。學術與職業的關系在課程和教學上主要表現為基礎與應用的關系或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的關系。歷史上不同國家的高等教育在處理這一關系時往往受到當時社會改革的影響而偏于一方。從當前的情況看,兩者趨向于有機結合,除重視學術性教育的高校外,以職業性教育為重點的高校也逐漸重視理論學習和科學研究的訓練,加強畢業論文(畢業設計或其它畢業實踐環節)的管理工作。
第三,正確認識畢業論文的教育教學價值,加強與改進本科畢業論文的各項管理工作。可以說,本科畢業論文是高校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的最后一次綜合性的學習成果的全面檢查,是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與檢測,也是對高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成效的“檢閱”。學生在處理就業和撰寫畢業論文的關系的活動中,培養了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與實踐能力、頑強的意志力、責任心和科學精神等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本科畢業論文既為學生升學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也為高校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教學資源和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參考信息。
第四,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全社會都應關心和協同努力。學校的就業指導和生涯設計應從一年級就開始,不能只放在畢業前進行;學校與用人部門和單位共同建立面向所有學生的常規的開放的信息系統;用人單位要了解和配合學校畢業論文階段的要求,忽視和放棄這一環節的訓練,最終對誰都是不利的。而圍繞畢業設計到用人單位的第一線調研、實習,當然要提倡,需研究合適的運行機制。
(本文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