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人問起,這是不是一個成長型公司時,這可以被分為兩個問題。首先,你所擁有的商業模式能否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持續增長。第二,我們是否相信你發明了新的模式來促進增長。偉大的公司能夠,而且必須要能夠很好地進化。
我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微軟是什么?”我們是軟件公司嗎?我們是單純的Windows公司嗎?我們要做什么?我們的目標是什么?我們渴望的是什么?當我們成長以后我們想變成什么?
在被問到什么東西是我們公司的性格時,首先,我們從根本上是“軟件力量將持續改進社會”這一理念的信徒。不久前,我們列舉了微軟在研發方面的重要技術。你知道我是一個頭腦比較簡單的人,我認為說出5項技術就好,但蓋茨說不,我們在研發上投入了70億美元,我想在每個技術上至少投入1億美元,所以我們有70項技術將在未來5到6年間改變世界。
而在商業上,我們正在圍繞這些技術構建四種不同的商業模塊。我們是作為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公司成長起來的,在過去的十七八年里,我們一直想成為企業級軟件公司,雖然人們總以為這個市場只有IBM和甲骨文兩家公司。而且,我們還在試圖建立兩種新的商業模塊。我們試圖成為所謂的“現代消費電子公司”,這是一個軟件主導的領域。而不像舊的消費電子時代那樣由硬件扮演英雄。我們還努力成為“互聯網信息與廣告公司”。
在過去的27年里,我們從24人的公司變成75000人,如果你計算一下復合增長率,這個數字也許現在不會像Google那么瘋狂。但我們經歷了很多年的高增長,更讓人高興的是,我們構建了一個匯聚才能之士的平臺,他們能帶動更多有能力的人。

沒錯,Google建立了一個很好的業務,但是它只有這一個有用的東西,其他的東西都是小聰明。拜托。我們也做了很多有小聰明的東西,我們還在斯坦福搞機器人呢,但是這并不能支付我到斯坦福商學院來的路費。
在商業史上,你能找到很多只有一招鮮的“黔驢”,Google也試圖在它最基本的業務周圍填充各種東西,但它始終還是只有一個真正的業務,就是它的搜索廣告業務。很好,它已經成長到一定的速度,實際上它年收入增長為100億美元的速度比我們成長到那個階段時更快。但這只是說這個產業已經發展到了這個水平,好事自然就發生了。但對我來說。企業家精神是你通過自己聰明有效的努力填充核心業務的能力,就是找到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支柱業務。
所以,企業行為可以被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我發明了某樣東西,但也許它永遠不會大獲成功:第=階段是,我找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神奇的事物;第三個階段是,我在創造神話的同時,拼命從中榨取利益;最后一個階段是,我塑造一種文化,讓我能一次又一次地去做可能創造神話的新產品,同時能去外面收購,并用收購所得開始一個新的循環。
偉大的公司能經歷所有四個階段,但大多數公司跳不出“我有一個好創意”然后“創造神話”的階段。有一些人能創造出神話,但是永遠不能真正從創意中得到好處,所以技術被賣掉了,一些人則能重建他們自己。對我來說,企業家精神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四個階段的循環。
現在,Google正處在收獲階段。我喜歡這個階段,這是商業中很有趣的一個環節。有一些好東西幫你聚斂錢財,這很好=你不用做任何新產品,就能在第二年獲得20%的增長。在1980~1990年代,我們也是這樣。但現在我們必須開始重新循環。我們將一次又一次地這樣做,這不僅是技術創新的問題,也是引入多元商業模式的能力。
當有人問起,這是不是一個成長型公司時,這可以被分為兩個問題。首先,你所擁有的商業模式能否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持續增長?第二,我們是否相信你發明了新的模式來促進增長?偉大的公司必須要能夠很好地進化。
當我想到通用電氣時,他們偉大嗎?他們能兩者兼得嗎?少數一些企業能在一段時期里連續同時滿足兩個目標,很多金融服務公司,以高盛為例,他們也能同時做到兩者兼得。所以要很好地獲得這兩種增長的能力,都要求有企業家精神。
編輯 陳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