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新聞編輯,平時接觸的新聞稿件同樣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問題差錯。一般來說,常見的問題差錯稿件不外乎有以下幾種:一是文不對題或者題不對文。此類稿件往往是報道多個新聞事實,而標題就不知道擬哪個,即使有標題也是不切合正文。二是名稱差錯。主要有人名、地名、單位名、職務名稱等。出現這類差錯的主要原因是作者采訪不實,或稿件完成后自己沒來得及認真核對修改就匆匆交差。三是數字差錯。通常為漏寫單位的居多,比如漏寫“萬”、“億”等。四是事實差錯。包括細節失實、夸大其詞、無中生有等。五是導向性差錯。這類錯誤一旦發生,就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因此要格外小心此類差錯的發生。
如何減少新聞稿件刊播的差錯,身為編輯,就要睜大眼睛,認真閱讀,嚴格把關,防止差錯。本文就結合個人工作實際,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要嚴把標題關。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好的新聞標題,不僅可以鮮明地表現新聞的主題,而且還能強化新聞的表達效果。而作為記者,由于采訪時間緊迫,沒有更多的時間推敲更好的標題,有時甚至會擬出題不對文的標題。作為編輯就要認真閱讀稿件,理解全文,充分發揮概括和表達能力,及時加以修改提煉,在新聞刊播前擬出一個正確、精煉、有趣、醒目的標題。如浙江臺今年1月8日播出的《為選人大代表25萬去賄選》、2月26日播出的《以梅為“媒” 長興紅梅紅透全國》、2月13日播出的《“見義勇為”刺死小偷警方認定“正當防衛”》等,不僅緊扣新聞主題,概括新聞事實,而且精煉有趣。
二、要嚴把導語關。
一般來說,新聞導語不僅要統領全文,還要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受眾的興趣,使受眾產生進一步了解新聞全文的愿望。它在新聞寫作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擔負著“反映新聞要點、確立新聞基調、引起受眾注意”的三大使命。特別是電視新聞導語,尤其顯得重要,要想留住更多的觀眾收看新聞全文,非要有一個好的導語不可。請看2003年度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長消息二等獎《信用社貸款貸出了羊》的導語是這樣寫的:“大家都知道,羊字和人民幣的符號很相像,可二者根本不能等同,但忻州播明農村信用社今春向農民發放貸款的時候,貸出去的不是人民幣,而是實實在在的羊。”又如《綿山金錢豹不慎墜崖喜獲救》的導語是這樣寫的:“金錢豹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很多年來,人們很難找到它的蹤影。昨天在山西著名的風景旅游區綿山,人們驚奇地發現了一只,可它不久就不幸墜落了山崖。”看了這些吊胃口的留有懸念的新聞導語,是不是會吸引你想了解新聞的全文呢?
三、要嚴把正文關。
稿件的正文把關,主要是檢查新聞稿件的總體結構是否合理,條理是否清晰,詳略是否得當,邏輯關系是否緊密等。此外,還要特別注意檢查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對于電視新聞來說,還要留意電視畫面的真實性。如2003年重慶臺拍攝的《總理為農民追工錢》,這曾經是一個爆炸性的新聞,在當年的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評選中,評委們在第一輪投票時選它為一等獎。但第二輪投票時有一個小組提出,我們現在看到的畫面是溫總理到農村視察時改變預定行程,在與當地農民聊天時無意間知道此事,并沒有總理追工錢的任何畫面,那些都是后來發生的。因此,在第二輪投票時把它拿下降到了二等獎,原因就是沒有構成足以證明這是總理在討工錢的實證性畫面。
四、要嚴把詞語關。
這關的重點除了要檢查名稱差錯、核對數字外,還要著重修改錯別字和病句,看看有沒有空話、套話和重復的話,標點符號是否正確等。作為編輯,糾正這些差錯就責任重大,否則,就是好作品也會因此而打折扣。
如突發新聞《千鈞一發的時刻……》,由于播錯了一個字,也被評委從2003年度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短消息一等獎的位置給降到了二等獎。付出極大勞動甚至是生命代價拍攝的衡陽《“11·3”悲壯時刻》,盡管該長消息具有第一現場的、動感的、強烈的畫面,但由于敘述有些冗瑣、重復,也被評委從一等獎的位置降到了二等獎。這些都說明編輯在把關方面的重要性。
五、要嚴把導向關。
除了上述對新聞稿件的比較正確的修改把關后,還要特別注意對新聞的導向性的把關。施拉姆說過:“新聞事業是一種雙重性格的事業。站在為公眾提供普及教育的立場來說,大眾傳播是一個學校,但是,站在為投資者賺錢的目的而言,大眾傳播媒介是一個企業。任何傳播媒介的負責人,受這種雙重性格的影響,一方面要盡校長之職,另一方面要盡經理之職,這兩種職務有很多時候是互相矛盾的。”這個矛盾經常會困擾著我們的記者,一方面要做黨和政府、人民的喉舌,一方面要贏得市場利潤,也正是在這個問題上的模棱兩可,導致了某些記者職業精神的缺失。但是作為編輯,在稿件播出之前,要嚴把導向關,不能二次缺失職業精神。近年來,伴隨著媒體走向“市場化”以及媒體之間的激烈競爭,許多“倒胃新聞”不斷涌現,特別是涌現在電視媒體上。比如,伊拉克戰爭中,薩達姆兩個兒子烏代和庫賽兩張血肉模糊的照片未做任何圖像處理,就被媒體廣而用之。當然,至于“槍殺”、“車禍”、“自殺”、“尸體”等等在一些媒體特別是電視媒體上演著“真人秀”就更是有點見怪不怪了。筆者以為,出現這些新聞,是媒體對于市場利益的最大膜拜和對于受眾的最大愚弄。而作為編輯,在堅持黨性的同時,要把好“星(明星)腥(血腥)性(色情)”新聞關,嚴防媚俗傾向,把好積極健康向上的導向關。
(作者單位:浙江省文成縣廣播電視臺 )
編校:施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