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浙江新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的NP22、NP34 9mm手槍通過了中國輕武器外貿設計定型試驗定點靶場的全面性能鑒定試驗。這兩種手槍在壽命、精度、故障率等指標方面取得不俗成績的同時,槍管壽命也均超過了2萬發,成為中國手槍的“壽星”[詳見《輕兵器》2006年第4(上)期]。但該公司的科技人員并不滿足已取得的這一點點成績,他們認真分析了國外手槍市場的發展潮流,并在2006年與北方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再度聯手,在NP22、NP34 9mm手槍挺進國際市場的同時,開發多口徑、多功能的NP系列外貿手槍,以保持在國際手槍市場的持續競爭力。
由于0.40英寸S&W手槍彈的彈頭采用半被甲、空尖、平頭結構,具有彈道性能好、射擊精度高、停止作用好等特點,可彌補9mm手槍彈在某些特殊環境下殺傷力不足的缺點,深受世界許多國家軍、警部門人員的喜愛。為此,該公司的科技人員僅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又研制出配用0.40英寸SW手槍彈的NP58手槍。NP58 0.40英寸手槍是在原NP229mm手槍的基礎上通過改變槍管口徑而成,兩種手槍的零部件通用率高達85%以上。但NP58手槍在套筒前部增設了防滑槽,套筒座前部下方增設了皮卡汀尼導軌,彈膛與線膛按照國際C.I.P.標準設計,并且在彈膛加工中首次采用整體絞削彈膛與坡膛工藝,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該手槍于2006年12月通過了中國輕武器外貿定型試驗定點靶場的各項性能試驗,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研制合同要求,2007年1月19日,正式通過外貿設計定型,這標志著我國外貿手槍的舞臺上又增添了一顆耀眼的新星。
結構描繪
NP58 0.40英寸手槍可單動或雙動發射,采用槍管短后坐式自動方式及類似于勃朗寧手槍閉鎖系統的槍管偏移式閉鎖方式。該槍設有擊錘待發解脫機構、空倉掛機機構及擊錘保險、不到位保險、擊針保險,無手動保險。
保險機構該槍設有擊針保險(未設專門的手動保險),通過擊針保險卡鎖鎖住擊針,起到保險的作用。所以在出槍射擊時,沒有打開手動保險的動作,可通過雙動發射機構直接擊發。這種結構設計的優點是可以先敵開槍。
發射后,無論套筒和擊錘處于待發還是非待發位置,擊針保險卡鎖在其復位簧作用下均會回彈,擋住回位的擊針(在擊針簧的作用下回位),可防止下一發槍彈入膛后“走火”現象的發生,即使手槍不慎跌落,槍彈也不會被擊發。
該槍還設有不到位保險。若因手槍彈匣或槍彈的故障造成套筒復進不到位,擊針保險卡鎖和保險桿就不會接觸,從而擊針保險卡鎖不會解脫擊針,并且套筒的底緣會將扳機連桿壓下。此時即使扣動扳機,因扳機連桿尾部鉤不到擊錘的卡槽,也不能實現擊發動作。
擊錘釋放桿與擊錘保險卡槽在手槍的操作過程中,經常需要由戰斗狀態轉換為非戰斗狀態,也就是說,當需將手槍由待發狀態轉換成非待發狀態時,可通過下壓擊錘釋放桿來解除處于待發位置的擊錘,使其向前回轉到前方位置而不擊發。其操作方法是,用握槍的右手拇指向下撥動擊錘釋放桿,可使阻鐵脫離擊錘的待發齒,擊錘在簧力的作用下向前回轉,直至擊錘保險卡槽被阻鐵鉤住。此時,擊錘雖位于前方位置,但與擊針還相隔一點距離,故可安全攜帶。在擊錘被釋放的過程中,擊針始終被擊針保險卡鎖可靠地鎖住,因而十分安全。另外,當手拉套筒待發時,即使擊錘偶然滑脫,擊錘保險卡槽也能被阻鐵鉤住,可避免“走火”現象的發生。
皮卡汀尼導軌套筒前部下方設有皮卡汀尼導軌,可加裝通用戰術燈、激光指示器等附件,增加了該手槍的使用功能。
動作演示
當槍彈已入膛而擊錘處于擊發位置時,扣動扳機,扳機帶動扳機連桿鉤住擊錘的雙動卡槽,使擊錘向后回轉至待發位置。與此同時,扳機連桿驅動保險桿和阻鐵回轉,保險桿則向上推動擊針保險卡鎖,擊針便能自由向前。由此可以看出,除非扳機連桿運動到足以使擊針保險卡鎖解脫擊針的位置,否則擊針就始終被保險卡鎖鎖住。當扳機連桿上的斜面觸及擊錘軸而使扳機連桿下降時,扳機連桿就會與擊錘的雙動卡槽脫離。擊錘則在簧力作用下,向前回轉撞擊擊針,使其前沖而擊發槍彈。
當擊錘在待發位置時,為單動發射。扣動扳機,扳機帶動扳機連桿,扳機連桿會將阻鐵從擊錘的待發卡槽中鉤出,從而解脫擊錘。扳機連桿同時也帶動保險桿推動擊針保險卡鎖上升,在擊錘解脫前釋放擊針。擊針在擊錘的猛烈撞擊下,快速向前打擊槍彈底火。槍彈被擊發時所產生的火藥燃氣作用力會將閉鎖在一起的套筒和槍管一起推向后方,從而壓縮復進簧。當槍管與套筒后坐約3mm的自由行程后,槍管彈膛下方的凸耳與套筒座上的開鎖凸筍斜面相互作用,迫使槍管尾部下降離開套筒而開鎖。隨后,套筒繼續后退,抽出彈殼,彈殼在撞到拋殼挺時被拋出。當套筒后坐到與套筒座相撞時即停止后坐。然后,被壓縮的復進簧伸張,推動套筒復進,復進的套簡將彈匣中最上面的一發槍彈推入彈膛,隨后帶動槍管向前。在槍管凸耳內的閉鎖斜面和套筒座上的開、閉鎖突筍共同作用下,槍管尾部抬卡入套筒內壁的閉鎖槽內,實現閉鎖。閉鎖后,套簡和槍管再向前走完3mm自由行程便復進到位。
松開扳機,扳機連桿則重新與保險桿嚙合。至此,手槍呈待發狀態,可再次發射。當彈匣內最后一發彈打完后,托彈板在托彈簧力作用下上升并推動套筒座左側的空倉掛機卡筍上抬,使之卡入套筒的缺口,將套筒阻于后方位置。插入實彈匣后,用手壓下空倉掛機柄,或將套筒稍向后拉并放回,都能使套筒復進成待發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