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片服務器標準草案只是一個行業性推薦標準,廠商大可不必太緊張。但是在刀片服務器市場迅猛發展并且缺乏相應標準的情況下,該標準引起國際大廠商的強烈關注,卻又在情理之中。
也許連本該成為主角的高性能計算機標準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高標委)都沒想到,刀片服務器標準能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
在3月28日舉辦的高標委成立大會上,高標委提出了《刀片式服務器管理模塊技術要求》和《機群操作系統遠程監控技術要求》兩項電子行業標準,并準備逐步將標準覆蓋到操作系統、安全、應用、高性能交換各個領域,從而建立一個比較全面的覆蓋高性能計算主要領域的綜合性的標準集。
當時所提出的這兩項標準并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尤其作為高性能領域的一項行業性推薦標準,高標委所提交的刀片服務器標準并沒有在業界引起太多的震動。
但是近期由于某些國際大廠商所發表的相關針對性的觀點和聲明,卻將高標委以及他們所提出的“刀片服務器”標準推向了風口浪尖,也使國內、國際服務器廠商的反應和態度備受關注,甚至有人將這個事件比做了當年的“WAPI”與“Wi-Fi”的無線標準之爭。
一時間,維護或者是反對這樣的一個“刀片服務器標準”,就不僅僅是商業的利益角度,更多地升級成了刀片服務器的“主權”和“安危存亡”之爭。
01
國產服務器的努力
在高標委成立之初,高標委的主任、曙光公司總裁歷軍就表示過,像刀片服務器標準這樣的技術標準很難成為強制標準,只能是推薦標準。
雖然一直沒有能夠接觸到有關高標委所提交的刀片服務器標準的草案,但是根據歷軍的介紹,他們的刀片服務器標準大概會規定一些有關“外形、管理監控、內部互聯”等方面的規范。“按照這個標準做出來的產品,外形可以基本一樣。標準會規定表面開孔率,以便保證散熱效率,但是不會規定孔的形狀,孔可以是方的、圓的、矩形的。”歷軍說。
同時他也表示:“我們的標準即使是推薦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在我們國家范圍內也是有意義的,至少曙光以及高標委的成員單位會堅持這樣的標準,以實現規模效應。”
畢竟,從產品研發的角度來說,廠商的研發資金和能力有限,它不會為所有的產品都生產配套的部件,它只能去為規模較大的服務器產品生產配件,這也是HP所說的事實標準;而從市場銷售的角度來講,越是能夠實現大規模的生產,就越能夠帶來成本的降低,用戶也因此能夠買到高性價比的產品。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現在的刀片服務器缺乏標準,不同廠商之間的刀片不能混插,使得用戶容易被綁定,從而失去選擇的機會,也使得國產廠商在競爭中缺乏優勢。而通過制定刀片服務器的標準,高標委能夠因此聚集一批欲在刀片服務器領域有所作為的廠商,通過一致的標準,實現相互產品之間的混插,并因此降低刀片服務器的價格。
歷軍說:“刀片服務器的標準會保證各廠商生產的基本框架一致,以便保證軟件可以溝通信息、硬件可以互換,也比較適合大規模生產制造。”
因此,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成立高標委,提出刀片服務器標準,也是國產廠商在刀片服務器市場爆發之前的一次“合縱連橫”之舉。
國際廠商 心態微妙
業界對于高標委的刀片服務器標準并沒有發表過多的公開言論,但是隨著一些國際服務器大廠商“無意的反應”,使得整個事件升級。
7月2日,HP向新浪科技發去了一項聲明,該聲明表明了HP對有關刀片服務器標準的態度。在聲明中,HP強調“HP公司相信,用戶是市場主導。用戶的需求決定了IT公司的技術、產品發展方向,也決定了IT產品技術標準的制定。”并且表明,“任何脫離用戶需求的所謂標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是被用戶所拋棄的。”
在刀片服務器領域成績不俗的HP(根據2007年第一季度的服務器市場報告,HP的刀片服務器發貨量占據中國市場Q1的首位),可能認為高標委的刀片服務器標準會影響到自身刀片服務器的銷售和市場推廣,所以發表了這樣的一份聲明,試圖向市場暗示自己的刀片服務器是“事實工業標準”。因為HP說自己“從ProLiant服務器、Integrity動能服務器、存儲,到管理軟件”,“一直是事實工業標準的倡導者和推動者”。HP還說,“HP公司堅信,那些可以幫助用戶增加商業回報、降低風險、降低成本的IT產品和服務,是用戶所需要的,也將會成為市場標準。”
而IBM卻沒有以官方的方式就此事件發表意見。其實,對于IBM來說,自己擁有Blade.org已經在嘗試著推出自己的標準。IBM成立Blade.org的目標就是要打造一個廣泛的刀片服務器產業聯盟,進而取得刀片服務器的事實標準地位。只是,Blade.org聯盟中的廠商,包括Intel、思科、AMD、北電等都是屬于IBM刀片服務器的上下游廠商,并沒有其他的刀片服務器廠商。
IBM一直強調,自己的BladeCenter系列并沒有構成一定的標準,只是通過Blade.org構成了一個開放性的平臺,IBM搭建這個平臺的目的在于,讓業界同行能夠在上面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為了使得其他廠商所開發的產品能夠與IBM的產品相匹配,而這種配合是否能夠演變成行業標準,完全取決于行業本身的發展。
評論:標準觸動了誰的神經?
之所以本次刀片服務器標準之爭會引起現在這么多的爭議,醞釀出如此多的話題,實在是因為這個話題涉及到了多方面敏感而脆弱的神經。
作為一個新興的市場,刀片服務器被認為是未來服務器的發展方向,一如原有的塔式服務器被現在的機架式服務器所取代一樣,刀片服務器將會取代機架式服務器成為未來的主流,并且在今后的數年中創造出巨大的市場價值。因此,這個市場將會是眾多廠商覬覦的市場。
此外,盡管被IDC等機構認為市場潛力巨大,但是到目前為止,刀片服務器一直沒有成型的標準。HP、IBM、Dell、Sun、曙光等刀片服務器廠商各行其事,都試圖掌握有關刀片服務器的未來話語權。在這種情況下,曙光以高標委的名義推出有關刀片服務器的國產標準,并隨之高調推出自己耗費巨資、獨立研發的刀片服務器TC2600,從而引發國際服務器大廠商的反擊和回應也理所當然。
最重要的一點是,挑起此次話題的重要方面還在于“國產”與“非國產”之爭。國產服務器廠商積弱太久,并沒有太多自己的研發、技術和產品優勢,此次高標委提出自己的“刀片服務器”標準,引發了眾人的側目和爭論,則是在情理之中的必然。——畢竟,上次有關WAPI的標準問題,讓國人受到了太大的傷害。我們敏感而脆弱的神經,實在是經不起太多的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