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點
與國內媒體對iPhone的熱炒和蘋果粉絲的熱盼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蘋果公司對中國市場的“冷對”。在蘋果CEO喬布斯心目中,中國的消費者還是比發達國家消費者矮一頭的“鄉巴佬”。
蘋果的iPhone手機已于6月底在全美全面上市。在iPhone上市前后,不僅蘋果粉絲表現狂熱,全球的媒體也跟風熱炒,毫不吝惜筆墨和版面。國內媒體也不例外,盡管國內的記者、編輯們還不能一睹iPhone的廬山真面目。按照蘋果的計劃,2008年iPhone進入亞洲,何時進入中國市場,也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換而言之,目前在中國市場上不能通過正常渠道買到iPhone,甚至從水貨渠道購買的iPhone在中國也不一定能使用。因為,根據蘋果同ATT達成的協議,iPhone目前只能在后者的美國網絡中使用。國內蘋果粉絲的熱捧和媒體的熱炒,與蘋果公司對中國市場的“冷對”形成強烈反差。
在各大廠商都高度重視中國市場、發布新品也爭取中國和全球同步時,蘋果卻還是我行我素,漠視著中國這個全球最具消費潛力的大市場。據說,中國市場拿到的蘋果產品如iMac、iPod都要比美國慢3個月以上。產品上市嚴重滯后僅是蘋果漠視中國市場的一個體現。
正像業內人士所分析,蘋果漠視中國市場的根源在蘋果公司CEO喬布斯身上。幾乎所有的全球知名跨國企業CEO都把目光轉到中國、頻繁訪華,而喬布斯卻例外,他從來沒有來過中國。大多跨國IT公司都熱衷于在中國建立研發機構并大舉投資,加大中國本土化力度,而喬布斯也不為所動。相反,蘋果沒有針對中國本地化的產品,也幾乎不在中國發布新產品。和其他知名的IT或消費電子企業相比,蘋果對中國市場的投入非常有限,很少舉辦市場推廣等本土化活動,更別說像其他外企已經開始重視的公益事業和社會責任了。而且,在眾多跨國公司紛紛將中國區從亞太區獨立出來時,蘋果卻在2006年4月更換亞太區負責人后,取消了中國區總經理的職位。
在喬布斯的心目中,中國的消費者還是比發達國家消費者矮一頭的“鄉巴佬”。據了解,在蘋果的全球供貨體系中,中國內地市場跟朝鮮、越南同級,屬于邊緣化地區。按照蘋果的慣例,產品首先滿足美國需求,然后是歐洲、日本,由于蘋果的亞太區總部位于新加坡,中國的優先級也在東南亞之后。
正是由于以喬布斯為首的蘋果美國總部高層對中國市場的偏見和漠視,直接導致了在國外風光無限的蘋果公司,在高速增長的中國還沒有很出色的表現。比如在美國市場銷售火爆的iPod,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要比全球整體市場低得多。
事實上,中國消費者追求時尚、品位的程度一點也不比歐美發達國家消費者差,中國消費者對于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消費熱情已經排名世界前列,而且購買力也在不斷提升。如果失去中國市場,蘋果會怎樣?現在還不好下結論,但有很多企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可供參考。
全球前幾大手機廠商都非常重視培育和投入中國市場,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在中國市場獲得與全球市場同樣的認可度;三星和索愛的成功追趕都離不開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中國市場業績的拉動,被視為定位與iPhone相近的索愛Walkman音樂手機因在中國市場的大力推廣而很受消費者歡迎;而更值得蘋果引以為戒的是,NEC等很多日本企業,以前對中國市場長期存在偏見,等到近兩三年認識到中國市場的價值再重新謀劃發力中國市場時,為時已晚,而被迫于近期退出中國市場(詳見本期封面報道《日系IT中國戰略反思》)。現在蘋果還沒把中國市場當回事,也許等到有一天它“醒悟”過來,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