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器價格上漲,是3月份以來上游液晶面板價格上調的連鎖反應,因為面板廠實在無力繼續承擔價格不斷下跌的后果。但是漲價能否讓巨虧的面板企業扭虧為盈,上游面板廠希望引導消費者轉向大尺寸屏幕的愿望能否實現,尚未可知。
2007年2月,LG-飛利浦、三星、友達、奇美四大液晶面板巨頭宣布限產以救市。
“從3月份開始,各種尺寸的LCD顯示器都在漲價,目前已經漲了120元左右”。北京一家代理三星、優派、飛利浦等顯示器的經銷商對記者表示。
顯示器價格上漲,是3月份以來上游液晶面板價格上調的連鎖反映。根據Display Search最新的價格信息,從3月到6月中旬,PC用LCD面板漲價比較明顯,其中19英寸寬屏從114美元漲到136美元,17英寸從103美元升到125美元,15英寸面板也小漲了18美元。
對于盈利狀況不佳的面板廠來說,漲價無疑是個利好因素。但是漲價能否讓LG-飛利浦這樣的巨虧企業扭虧為盈,上游面板廠希望引導消費者轉向大尺寸屏幕的愿望能否實現,尚未可知。
意料之中的漲價
據調研機構iSuppli的預測,在價格迅速下滑的刺激下,今年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將達到7520萬臺,比去年的實際銷量增加42.7%,2008年的出貨量有望突破一億臺。
“價格上漲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但是對整機廠商的影響不會太大,主要還是反映了上游面板廠商的競爭,以及上游企業的消費導向”??导鸭瘓F平板營運中心市場部一位人士表示,上游企業的策略就是需求在增大,但是產能不增加,并把有限的產能用于切割盈利狀況好的大尺寸面板,而對中小尺寸面板的產能進行控制。
Display Search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5月,40英寸以上的TV面板在總體TV面板中的比例已經達到25%左右,而去年6月的時候,這個比例還只有15%左右,可見其成長迅速。而最主流的TV面板仍然是32英寸,在總體TV面板中所占比例為37%左右。
“對于終端市場需求來說,消費者肯定是買跌不買漲,上游企業就是通過這個達到引導消費的目的”。該人士認為,這也是42英寸面板價格不升反降,從595美元降到590美元,而同期32英寸面板卻從305美元漲到325美元的原因所在。
在中國大陸液晶電視企業中,雖然廈華與中華映管合作,但是廈華董事會中的四席都來自中華映管,基本上還是受上游控制的。也就是說,整體上看,液晶電視廠商的議價能力都并不強。不過康佳集團相關人士表示,“并不著急”,因為可以與上游協商解決,比如采購一批42英寸面板,就能以較優惠的價格拿到一定量的32英寸面板,以此解決緊俏的32英寸面板供應問題。
“企業總是為了利潤而生存的,上游向大尺寸走,整機廠商也會跟著走”。上述人士表示。
面板廠減產 止血自救
造成提價的第一大原因,就是2006年面板價格大跳水,一批面板廠陸續出現虧損,為了避免虧損持續擴大,面板廠被迫減產、保證獲利,也就是一種“止血自救”法?!叭ツ昝姘鍙S基本處于生產多少、虧損多少的境地。各家為了競爭,互相殺價,別人降了你不降,別人就能多賣,也就能保住一定的利潤。”水清木華咨詢有限公司研究總監周彥武表示。
2007年第一季度,友達遭遇了2005年第二季度以來的首次虧損,不僅營收較2006年同期減少了14.7%,毛利率也降到了0.4%,遠低于2006年同期的16.7%以及上季的8.1%,整體稅后凈虧損達到51.05億元新臺幣。
今年第一季度,LG-飛利浦的凈虧損為1690億韓元,雖然比上一財季有所降低,但是離扭虧為盈還是遙遙無期。
業內人士分析,面板廠主要是設備折舊和運營成本特別高,如果毛利率低于一定的水平線,就將導致虧損。
另一方面,從市場供需的角度看,上游面板企業互相殺價造成了面板價格的快速下跌,有力地刺激了市場需求,然而面板廠卻看好獲利前景較好的大尺寸面板市場,在產能分配上向大尺寸傾斜,造成了供需的不平衡。
目前,面板企業普遍看好大尺寸電視面板的市場需求。業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 四代以下生產線以中小尺寸PC及筆記本電腦面板生產為主; 五代生產線將以17英寸及19英寸液晶顯示器為主; 六代線以上以20英寸以上大屏液晶顯示器及40英寸以下液晶電視面板為主; 至于七代以上則主攻大尺寸液晶電視。
因此,面板廠也加速了向大尺寸市場的滲透。2006年8月,夏普位于日本龜山二廠的第一條八代線提前量產,主攻45、57、65英寸等尺寸面板,轉而將32、37英寸的面板訂單釋放給中國臺灣省的面板企業,以提高獲利率。奇美的7.5代線于5月正式量產,友達也加快了7.5代線的擴產速度。
景氣能持續多久?
LCD面板業一直有“液晶循環”的說法,也就是面板的供給和需求之間,呈現出供不應求與供給過剩交替出現的周期現象。造成這種價格循環波動的主要原因,就是液晶面板的市場需求難以事先預期,新生產線從投資建廠到量產又需要一段時間。
據了解,新建面板廠從用地及生產線規劃、生產設備下單、廠房基礎建設、機器搬入以及良率調整,需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但是通常廠商是在看到面板需求大增后才積極擴產的,等到各家紛紛投入資金擴產、各工廠進入量產階段時,市場又因為供給過多而進入了供過于求的階段。
至于此次漲價能夠持續多久,業界表現出不同的看法。“價格上漲肯定會持續到‘十一’,并且供不應求的趨勢會更加嚴峻。雖然‘五一’期間某品牌32英寸液晶打出了3999元的價格,但是我們定價肯定會在4000元以上?!币晃灰壕S商負責人表示。
周彥武更是預期,此次漲價會持續到年底,因為三、四季度面板需求會持續增加,下游整機廠商只能被動接受上游開出的價格,無力扭轉價格上漲的趨勢。
有分析人士表示,面板廠必須在價格提升和短期利益創造之間獲得平衡。如果7月份面板價格的漲幅過大,有可能打擊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降低面板的出貨數量,反而不利于面板廠的獲利,并導致景氣周期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