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點
如今,似乎所有人都說Google太強大了,但對比曾經如同魔鬼的微軟,Google既沒有壟斷市場,也不排擠競爭對手,所以,這個統治因特網的搜索巨人永遠都不會成為魔鬼。
在山景城的Google總部Googleplex的一個大廳里,你會看到一個標題為“Google總體規劃”的巨型白板。
在這里,12000多名員工可以為統治世界獻計獻策,比如創造一個“星際互聯網”,建立“軌道意識控制系統”,甚至“去掉所有樓梯”。這種奇思怪想深植于Google的DNA。Google的領導者們堅信不論想法有多夸張,都應該立即抓住它。
Google知道自己有公司形式的兒童多動癥,但它并不在乎。它有全美31%的在線廣告收入,資本運作順暢。
但正是這個事實引發了一系列討論。有人認為21世紀初的Google就是20世紀末的微軟。這種論斷十分可笑。
《BusinessWeek》本月的封面報道題為《Google是否太過強大了?》,認為Google對信息的掌握過于集中,很快就會產生國家安全問題。這一言論引起了媒體的興趣。同時,有人在博客上將Google創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的合照同比爾#8226;蓋茨在他們這個年齡時的照片放在了一起,并起名為“再次統治世界”。
當然,單從數字上看,Google確實是一個巨人。去年,Google從廣告商手中就掙得了106億美元。目前,其因特網搜索市場占有率達到了64%。憑借手頭的現金,Google能以16.5億美元的價格買6次YouTube。
但Google永遠不會成為一個邪惡帝國。其中一個原因是,微軟的操作系統占據了高達95%的市場份額,而且它的員工總數是Google的6倍多,現金是Google的3倍。所以,Google和微軟比只能算個小矮人。
微軟曾經就是個魔鬼。20世紀90年代,微軟憑借其市場影響力霸道地排擠競爭對手,并且不斷藐視反壟斷法。終于,在2000年,法庭判定微軟非法壟斷。
相比之下,Google的反對者對Google最嚴重的控告是什么?我想來想去,無非也就是幾場版權戰爭——有些涉及數字圖書計劃,還有的是關于Viacom對YouTube侵犯版權的起訴。
但這些法律問題和微軟的比起來簡直微不足道。而且Google使消費者的選擇增加了,而不是減少了。此外,Viacom的利益并沒有因為對抗強大的Google而受損。
Google從不排擠競爭對手,而是欣然地與他們共同發展。
沒有比這兩種公司文化差別更大的了。微軟的編碼器不得不應付無窮無盡的程序漏洞。如果不能在最后期限前完成任務,后果不堪設想。但Google的工程師們以互聯網作為其傳播工具,只要發布一個網站的測試版就行了,比如Google新聞,如果發現了問題,再隨時改進。
微軟每進入一個新的軟件領域,都會通過第二或第三版軟件來統治這一領域。它將英特爾董事長Andy Grove的格言銘記在心:“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下去?!倍诔砷L過程中,Google一直都是網絡廣告的領頭羊,所以無需成為偏執狂。
Google的政策使自己向多方面發展。Google的戰略更像是空想家,而非偏執狂的生存法則。
如果Google Docs和Spreadsheets擊敗了微軟Word和Excel,那肯定不是因為Google在營銷上花了錢,或者強迫PC制造商在桌面上添加能夠獲取該服務的鏈接。這只是因為Google開發的產品更簡單,更好用,并且把它扔在了網上,讓市場來決定。
今天晚上,Google的工程師們會把白板擦干凈,人們又會開始新一輪統治世界的白日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