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舉辦的2007年英特爾春季信息技術峰會(IDF),是今年春季全球惟一的一場技術盛宴。IDF的創新特質,使得每屆峰會都有很多個“第一”,這次也不例外。
從第一顆微處理器的誕生,從以速度為指標的個人計算,到以強調效能的多核技術為動力的豐富應用,盡管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英特爾這家39年的老字號公司,依然保持著技術開創者的本色。
“英特爾未來的方向是要走一條不斷創造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產品的路線,同時也離不開產業的廣泛合作。” 英特爾公司銷售與市場營銷事業部副總裁兼中國大區總經理楊旭的開場白,點明了本屆IDF的主題——“多重動力 攜手創新”。
應用是多核的直接推動力
毫無疑問,在IDF上,多核是絕對的主角。
英特爾高級院士兼首席技術官Justin Rattner認為,多核時代是計算能力驅動個人能力獲得多重增長的時代。
在一年前的舊金山IDF上,英特爾展示了第一款酷睿雙核處理器,其出色的能耗比,讓困惑于處理器性能與功耗矛盾的業界眼前一亮。同年年底誕生的四核處理器,再次改變了處理器的面貌。盡管之前連英特爾也對四核處理器表示出謹慎態度,但市場給出的答案讓人驚喜——今年6月底即將誕生第100萬顆四核處理器。
很多人質疑,當今的應用使得一臺雙核的PC已經足夠用時,多核處理器的真正價值在哪里?Justin Rattner認為,目前應用正處于巨大變化的分水嶺,多媒體視頻處理、復雜的企業事務計算、富媒體搜索與數據挖掘等,對計算機系統的性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業界已經感受到計算性能指數級的增長需求和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
在大會首日的主題演講中演示了一個有趣的場景: 英特爾與清華大學聯合進行足球視頻研究分析,從體育視頻中進行自動分析,找出精采片斷,并自動瀏覽和檢索,這一過程在單個CPU上是無法實現的。經過比較,單個CPU僅能處理三幀圖像,而8核處理器基本上可做到實時的分析。而這將在不久的未來變為現實——英特爾表示,8核處理器將于2008年面市。
在支持超移動PC領域,英特爾認為在降低處理器功耗和在制程上縮小芯片晶粒指日可待。Justin Rattner表示,10年內,英特爾計劃使其處理器系列產品的功耗降低10倍,同時性能提升10倍。
摩爾定律從發現到現在已經40年,每年的IDF都是拷問其是否失效的時機。尤其是近來,其受到的質疑越來越多,因為很難在原來的材料構架上取得技術大進步。但今年英特爾45納米高-k金屬柵極的出現,帶來了極大的改變。采用高-k金屬柵極晶體管的45納米硅制程技術,將使性能提高20%,并大幅減少升級的漏電率。
英特爾表示,在年底之前將有兩個45納米制造工廠投產,并到2008年下半年達到4家。32納米、22納米以及更先進的制程技術研究也已經開始。
個人計算走向移動
預計2011年,筆記本電腦的出貨量將超過臺式機,這意味著個人計算越來越“走向移動”。
“互聯網是驅動當今PC市場發展的動力之一。” 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兼移動事業部總經理David Perlmutter表示,個性化和內容是推動筆記本電腦和移動互聯網終端需求日益增長的關鍵推動力。而對于移動平臺,強調低功耗的同時,性能依然決定一切。
2007年5月,英特爾將發布下一代迅馳Santa Rosa平臺,包括下一代酷睿2雙核處理器、英特爾965移動高速芯片組系列、英特爾下一代無線網絡連接、英特爾82566MM和82566MC千兆網絡連接,以及可選的英特爾 Turbo內存技術。Turbo內存技術是通過板載的大容量閃存,加快系統啟動和運行程序的速度。David Perlmutter在現場演示了兩臺Santa Rosa筆記本電腦,在多任務處理方面,采用Turbo 內存的筆記本電腦比未采用的系統效率提升了2至3倍。
同時,英特爾宣布在2008下半年將推出采用Penryn處理器的Santa Rosa 下一代平臺“Montevina”,其組件規格會減小約40%,也會更適合于迷你筆記本電腦和亞筆記本電腦。英特爾將首次在基于Montevina的筆記本電腦上集成 Wi-Fi和WiMAX技術。
在超移動平臺方面,英特爾展示了基于英特爾超移動平臺2007(McCaslin)的移動互聯網終端(MID)和超移動PC(UMPC),愛國者、華碩、富士通、海爾、宏達和三星所生產的產品將于今年夏天正式面市。
世界首個可工作的基于Menlow的原型機展示是會上的一大亮點。英特爾將把用于MID和UMPC的下一代平臺Menlow的推出時間提前到2008年上半年。Menlow將采用基于新的45納米高-k低功率微體系架構的新處理器Silverthorne及下一代芯片組Poulsbo。
同時,由英特爾和華碩、明基、仁寶、伊萊比特、宏達、英業達及廣達共計7家產業內領先的原始設計制造商組成的移動互聯網終端創新聯盟(Mobile Internet Device Innovation Alliance)正式成立。英特爾將與合作伙伴一起,實現在設計尺寸越來越小的移動互聯網終端里,展現整個互聯網。
性能為王
IDC數據顯示,從1996年至2010年,電源與散熱成本增加了近8倍,服務器管理成本負擔增加了4倍,新服務器的支出反而在下降。即將推出的全球首款45納米處理器家族Penryn和Nehalem(Penryn下一代處理器)在本屆IDF備受期待。
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兼數字企業事業部總經理基辛格預測,Penryn處理器家族的客戶機在圖形相關應用方面能獲得15%左右的性能提升,在三維渲染方面將提升25%,在游戲方面將提升超過40%,在采用英特爾SSE4優化視頻編碼器的視頻編碼方面的提升則快于40%。
服務器在高性能計算和帶寬密集應用中將獲得大約45%的性能提升,而服務器運行Java將獲得25% 的性能提升。
基辛格認為,Penryn不僅在服務器上有高效性能的表現,在環保技術上也是領先的。英特爾一直以“2010年前,性能功耗比提升超過300%”為目標,承諾持久性的發展、降低排放和功耗。
在數字家庭方面,英特爾將在2008年推出第一款專為消費電子產品優化的基于IA架構的片上系統。英特爾還展示了面向消費電子設備的一款片上系統架構——CE 2110 媒體處理器。
英特爾還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一系列臺式機產品,歡躍技術也將進行升級。一款面向技術發燒友和游戲玩家的全新高端平臺Skulltrail。Skulltrail支持雙路四核處理器和四個PCI Express插槽。為了展現這套Skulltrail平臺的實力,英特爾特意邀請了“世界上手指移動最快的人”——一位魔獸世界玩家SKY現場體驗了《魔獸爭霸》游戲,體現了Skulltrail平臺優秀的圖形處理能力。
本土合作
在今年1月1日中國大區獨立之時,楊旭概括的英特爾中國新策略—“創新、創新、再創新,本土、本土、再本土”,在本屆IDF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去年,英特爾公司和中國信息產業部簽署了諒解備忘錄,以便讓中國的公司能夠獲得最先進的固件架構(UEFI),開發出下一代產品。” Justin Rattner在IDF上如是說。長城電腦作為第一位出場的合作伙伴,其常務副總裁盧振宇與Justin Rattner共同演示了基于EFI技術下的長城安全電腦,這被認為是英特爾本地研發和國內信息產業結合的一個創新。
網吧作為中國獨有國情,一直是英特爾本土化最關注的一部分。在本屆IDF上,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與山東萬佳網絡文化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為萬佳的全國3000家網吧提供英特爾英保通平臺3.0版、低功耗MoDT解決方案以及酷睿2全線產品,并將萬佳納入英特爾重要的網吧合作伙伴之一。
同時,英特爾公司還宣布將與中國20個省市的32所高校共推“英特爾多核技術大學計劃”,連同去年國內首批與英特爾攜手合作的5所高校,“英特爾多核技術大學計劃”一舉擴展至37所高校。
“這將使更多的在校大學生體驗到英特爾全球領先的多核技術。”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兼英特爾中國總裁陳偉錠表示。英特爾還承諾到2010年將在中國100所大學開設多核課程。
對話:多核應用走向成熟需要多年
——本報副總編輯李云杰對話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帕特#8226;基辛格
不知不覺中,人們已進入計算機技術的多核時代。然而,多核時代的來臨也引發了IT業和用戶對于軟硬件計算平臺的新一輪期待和審慎思考。目前已面世的多核技術和產品究竟具有哪些優勢和不足?配套的軟件生態系統是否成熟?就這樣的問題,本報副總編輯李云杰在IDF召開的當日,與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兼數字企業事業部總經理帕特#8226;基辛格做了簡短的交流。
李云杰:目前,在不同的應用領域,多核也面臨著應用的瓶頸。那么,您認為現在“多核”的核有多少比較合適?在未來的發展當中,除了多核以外,還有什么新的途徑提高計算能力?
基辛格:不同的市場細分情況下有不同的答案。在服務器市場里,多核是沒有數目限制的。因為在處理器領域相關的軟件還有操作系統,實際上是能夠很好地同多核處理器齊頭并進的,并且能夠非常好地利用多核的能力;從客戶市場看,由于多數的軟件和運行系統還不能很好地同多核相匹配,因此雙核或四核已經足夠;另外有一部分市場,還需要研發出與之高度匹配的相應算法和軟件。
李云杰:多核處理器的價值沒有很好地挖掘出來,存在的最大問題可能就是當前通用的軟件結構與最新的硬件結構不匹配。英特爾有什么解決方法?
基辛格:我認為這取決于您談論的是市場的哪個部分。就服務器市場而言,現在已經有非常好的多核處理器的應用,同時我認為,多核處理器的應用已經比較好了。
桌面電腦還有移動電腦技術的應用,還不太好。即便如此,在游戲、媒體桌面出版和動畫制作方面,也已經比較好地利用了多核技術和多線程的技術。
從整個行業來講,我們預計還要經過多年的發展,才能最好地利用多核和多線程的技術。
李云杰: 你曾經對外公開表示,英特爾未來也可能在處理器上加入內存控制器。現在微處理器架構要實現這種設計了,但是有人認為英特爾在抄襲競爭對手的技術,您如何解釋?
基辛格:我覺得你講的這個所謂集成的架構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我們1989年就已經能夠做這種芯片了。就目前的設計來講,我們的酷睿雙核處理器做得非常好,在整個行業我們是領先的。
李云杰:您認為現在刀片服務器市場標準的缺失會影響刀片服務器市場的發展嗎?
基辛格: 刀片服務器標準很多,還沒有被大家共同接受的標準。在通信市場和嵌入式市場來講,ATCA的標準可以講是一個共同的標準,為大部分或者幾乎是所有的通信設備的銷售商所采納。但在計算市場里,戴爾、惠普、IBM等各有各自的標準,通常為它們各自所使用,或者跟它們比較接近的一些其他的合作方來使用,沒有一個共同的標準。我認為,缺少這樣的一個共同的標準,使得刀片式服務器的發展沒有像預想的那么快,沒有以我們期望的那個速度發展。
活動:IDF關鍵詞點擊
30周年
今年IDF恰逢英特爾進入嵌入式市場30周年。生日會上英特爾發布了兩款嵌入式四核至強處理器,功耗分別為40W和65W,支持虛擬化和I/O加速技術。(陳斌)
安騰
4月17日,安騰解決方案聯盟創新大賽公布了獲獎名單,紐約州立大學石溪校區Carlos Simmerling 博士及其團隊因為對HIV病毒和艾滋病預防的研究獲人類創新獎。采用寶德安騰服務器系統的西南科技大學選課系統獲得鼓勵獎。(陳斌)
安全
國內第一款采取“指紋識別+TPM加密”技術的筆記本電腦同方鋒銳X300面世。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健航表示鋒銳X300相關的安全技術為100%國產。(李建平)
杜比
杜比實驗室展示了杜比技術如何加強PC平臺上的娛樂之聲,突出杜比技術在Windows Vista操作系統及筆記本電腦中的應用。杜比實驗室在IDF上展示了幾款筆記本電腦,這些PC采用Vista操作系統和杜比家庭影院技術。(李建平)
網吧點點通
英特爾與昂達舉行網吧點點通軟件合作簽約儀式,由前者向昂達提供網吧點點通軟件,昂達在其所有采用英特爾架構的主板中集成該軟件,并在網吧項目中推廣應用。(李洋)
TOM
TOM在線宣布將與英特爾公司在MID(移動互聯網終端)/UMPC(超級移動PC)平臺上進行深入合作,共同開拓移動通信的便捷未來。(朱泉峰)
世界齊步走
海爾電腦宣布加入英特爾“世界齊步走”計劃,與英特爾攜手助推中國農村信息化。英特爾與信息產業部合作調研,制定了“農村信息化專用終端產品設計規范”,海爾是其首選設備生產廠商。(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