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點
能多幾個史玉柱已經是商業之大幸, 不幸的是,多少前仆后繼者至今還在說,史玉柱者不過是一個善撞大運的幸運兒罷了。
“世上已無張居正”是黃仁宇在《萬歷十五年》中的一篇,我直到把他的另外幾本歷史漫談讀完,才恍然意識到這句話并不僅是為張居正而書,而是為文人政治的朝代完結而悟。
不由想起史玉柱。文人政治是普天下文人都懷揣報國理想形勢下的一種必然結局,所以總是孱弱;而當代中國,恰是無數創業者揮發商業才能的天地,但創業甚難。然而,史玉柱卻似乎是個另類。
近年來,中國做互聯網的,能成事的大概是兩部分人: 一是有海外背景的,便利是可先把國外先進的東西弄進來,融資較容易;二是技術天才,學歷與知識結構不論。蔡文勝兄第一次在廈門搞站長大會的時候,聲勢浩大,來者多是十七八歲的小青年,上過大學者甚少。于是,有人直呼“初中生創業的時代已經到來”,參會者如具大學學歷,未免感覺自慚形穢。然而自那以后,沒有聽說誰成事的。
少年們不缺創意,更不缺技術。目前混跡于互聯網圈內的,多的是技術天才。而每遇到一個項目或者公司,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同業者,都要先問他出身。一種最流行的觀點是:他懂技術嗎?其他,做游戲的會問:他懂游戲嗎?如果答案是NO,那么,肯定會被鄙視。
現在,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同業者,在判斷一個人時,有過如下經歷者是被看好的:有過互聯網創業經歷的,最好是失敗過的;有過投資業背景,懂得忽悠錢的;有國外游歷背景,起碼落一個英語好。
史玉柱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進入網游的。而此兄是幾乎不具備以上任何一個條件的。
迄今為止,除了《征途》,沒有哪個網絡游戲主要依靠傳統營銷手段來推廣,比如,在電視上打廣告。而這被認為是游戲行業進入到了成熟期的一個標志——游戲同業者們這么說。而《征途》在短時間內就實現了玩家數量、下載量、營收的多線豐收,讓那些一度懷疑史玉柱的游戲大佬們不得不佩服。
這就是史玉柱,被指是用賣腦白金的方法在做網游,居然一做就成。
史玉柱不是一個互聯網人。之前,賣過漢卡,賣過樓花,賣過腦白金。大體上,冠其以一個商業奇才是沒有什么爭論的。他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把握住了中國消費者的商業心態和在這個市場上做生意的規律,賣什么并不重要。
事實上,早在史玉柱之前,就有這樣的人。前兩日中國某家機構出爐了一個個人品牌榜,柳傳志高居第一,如何得出?論個人財產,他從來沒有上過任何一個富豪榜;論慈善,他也明顯不如別人;論企業,聯想的規模比許多國內企業小得多;論歲數,老爺子都說了要退休了。
在商言商,我們就只說做生意吧,從PC到房地產,從餐飲到物流,從風險投資到戰略投資,聯想都在從末等生逐漸變成優等生。
柳傳志在經營上的成功之處,一部分如同史玉柱,吃透了中國這個特殊市場上的商業規律;另一部分是將成功的經驗形成體系,將其復制到自己不斷進入的新領域。后一部分是史玉柱需要向柳傳志學習的,當然,如果他無意于此,不必勉強。
能多幾個史玉柱已經是商業之大幸了!Web2.0不幸成為了一個失敗的樣本,而更不幸的是,多少前仆后繼者至今還在說,史玉柱者不過是一個善撞大運的幸運兒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