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世紀80年代中期,經濟飛快發展,造成電力不夠,因此城里不少商家都自備了發電機;再早,由于自來水供應不足,各單位都自建水塔儲水;更早,由于銀行不能24小時服務,家家戶戶都要準備些現金。后來,自來水永續不斷,水塔不見了;電力永續不斷,自備發電機不見了;信用卡永續不斷,人們用不著隨身攜帶很多現金了。
與此類似的問題是:如果互聯網永續不斷,世界會怎樣?
我們每天背著筆記本電腦到處跑,其實只是為了數據和程序兩種東東。為了處理這兩種東東,個人電腦上不得不配備強大的處理器和各種配件,使得個人電腦成為一個沉重的、非常耗電的負擔。
從前網速不夠快,也常常不通,沒有辦法,為了數據和程序,我們只能背著沉重的電腦到處跑。
最近到紐約,親身體會到“無線寬帶無處不在”的好處:打開電腦就能連上網,54M帶寬,從不斷線。Google早已免費提供1GB的網絡存儲空間,最近雅虎更是宣布將從5月份起向用戶提供無限制的網絡空間。大多數Web 2.0網站都對用戶的存儲容量不加限制,這樣用戶就可以將大量的數據都儲存在網上。網速還會不斷提高,網上的存儲空間也還會不斷加大,從網上存取數據會越來越方便。那么,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必須把大量數據,特別是不常用的數據存在個人電腦中呢?
最近到紐約,為了討論工作,請同事將文檔放到Google上,大家在北京和紐約一齊打開Google上的文檔進行協同式辦公,字處理、表格處理等都非常方便。這幾天還了解到,一些下載軟件的專門工具也有網絡版,用戶不需要將應用程序裝到本機,只需打開網上下載界面,就能處理下載任務。同時,使用Google Gmail這樣的Web郵件系統,也不需要在本機安裝復雜的郵件軟件。基于Web的網絡應用越來越多,越來越成熟,這些程序完全不需要安裝到個人電腦中。
另外,現在完全不需要將各式各樣可能用到的應用程序一古腦都裝到電腦上,需要什么就臨時在網上下載一個,隨用隨下,非常方便。
目前,網絡上的數據安全確實仍是個問題。不過,為什么人們信得過銀行呢?為什么不擔心郵局將信件內容泄露給別人呢?看來,人們對于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的信任程度的提高,還需要一段時間加以過渡。其中的某些問題,譬如商業機密之類的問題,通過加密或數字認證等手段正在逐漸得到解決。對于個人隱私的保護,可能會更加困難,不過將來“人人無隱私”成為新的社會價值取向也未可知。就像在從前,村里每個人的事情,村民們都知道;四合院里街坊鄰居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人人都知道對方的底細,大概也就無所謂隱私了。
永續不斷的互聯網正在顯現顛覆效應。首先,它正在顛覆傳統的數據存儲形態;其次正在顛覆傳統的應用軟件形態;最后基于以上兩點,它將顛覆個人電腦形態。
一個新的時代正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