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颶風之謎

英國《自然》雜志 2007年5月24日
對美國、墨西哥等國而言,颶風可以說是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2005年的“卡特里娜”颶風造成的浩劫,至今還讓很多人記憶猶新。一些科學家的警告則更加讓人心驚,那就是隨著全球變暖,北大西洋赤道地區的颶風強度和發生頻率都可能會進一步增加。
然而,圍繞著這樣一個氣候預測,依然有著很多爭論。原因很簡單,現在對于颶風強度和間隔時間的準確記錄也只有幾十年的時間,還很難在更長的歷史尺度內,對颶風的形成機制進行分析。
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物理學家,通過精巧的設計,成功地把時間追溯到百年以及千年尺度,為解開颶風的活動之謎提供了新線索。
加勒比海東北部波多黎各的別克斯島上,有一個名為LPG的瀉湖。這個湖泊被80米寬、2米到3米高的屏障與大海隔開,洋流平穩,在過去6000年中海平面上升很小,可以說是一個靜謐之地。
惟一造成震蕩的,就是強颶風帶來的暴風雨。颶風過后,在湖底會形成大量沉積物。通過對這些沉積物的研究,就可以了解到颶風的發生頻率。研究顯示,在過去5000年中,無論以百年還是千年尺度來評判,強颶風的發生頻率都是在不斷變化的。這種頻率,與“厄爾尼諾”(El Nino)事件以及非洲赤道地區的降雨有著很強的關聯性。
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會降低北大西洋熱帶地區的垂直風切變。目前普遍認為,風切變的減弱會有利于這一地區的颶風形成,無論從強度上還是發生頻率上。西非季風則可能通過另外一種機制與颶風關聯:非洲赤道地區的對流風暴的增強,會導致向東的能量輸送增加,從而增加北大西洋地區強颶風發生的可能性。
或許,要真正理解全球變暖在未來將怎么改變強颶風,就必須先了解氣溫上升將如何影響“厄爾尼諾”現象以及西非季風。
語言的面孔
美國《科學》雜志 2007年5月25日
四個月到六個月大的孩子,能夠做些什么?也許我們普遍的印象中,這些孩子只會四處看來看去、試圖去抓東西和流口水。但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他們天才的一面:這些孩子能夠讀懂不同語言所對應的視覺化表達。也就是說,哪怕電視機處于靜音狀態,僅通過觀察說話者嘴部和面部的運動及形狀,兒童就可以分辨出語言上是否存在變化。
這是一個令人吃驚的發現。之前,科學家們認為孩子是通過聲音的節奏或者說韻律,來分辨不同語言的。
科學家們對96名兒童進行了測試,年齡分別為四個月、六個月和八個月;既有來自單一的英語家庭的,也有來自英語和法語雙語家庭的。在4英尺外的27英寸電視屏幕上,播放著三個人分別用英語和法語兩種語言,依次來朗讀經典童話《小王子》的靜音鏡頭。
測試結果顯示,四個月或者六個月大的孩子,無論來自單一英語家庭或雙語家庭,當電視上的人改變說話的語言時,他們都會長時間地凝視屏幕。這意味著,孩子們已經覺察到,電視上的語言已經發生了變化。
來自雙語家庭的孩子,甚至一直到八個月,仍然保持著這種能力。不過研究表明,單一語言家庭的孩子,在這個時候已經喪失了這種分辨能力。實際上,來自雙語家庭的孩子具有分辨不同語言的優勢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畢竟,他們在生活中有著這樣的現實需要。
對于視覺形象在兒童的語言識別中發揮的作用則暗示人們,四個月到六個月,可能是兒童語言形成最為敏感的時期,而我們對其機理的了解仍然相當匱乏。